在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都過著“衣食足”的生活,不用擔心戰爭也不會一直顛沛流離。而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一切福利全都歸功於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而我們祖國母親現如今的強大則離不開那些曾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有關於他們的豐功偉績。看看你真的瞭解他們嗎?
曾與主席並稱的元帥
看到這個標題,此刻你腦海裡一定就已經知道我要說的這位是誰了。沒錯我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曾和主席並稱“朱毛”的朱德將軍。
主席曾經這樣稱讚他,說他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透過這句評價我們就已經能夠知道,可以得到主席如此盛讚的人其厲害程度絕對非同小可。朱德將軍早年間曾在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戰爭中憑藉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少勝多屢次取得成功。後又在1935年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堅定支援毛主席的主張。並在長征途中和劉伯承一起對張國燾所制定的堅持南下的錯誤方針進行不妥協的鬥爭。以上所說的這些事件就足以彰顯將軍的過人之處。不過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英勇事蹟以外接下來所說的這個事情才是在當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個奇蹟。
故事發生在1927年南昌起義後的三河壩戰役。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調兵譴將齊力討伐“起義軍”。當時我們的部隊在經過三河壩這個地方時陷入了困境,久久脫不開身。此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已經沒有取勝的希望不如就地解散算了。但是隻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朱德將軍。只見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喪氣,依舊沉著冷靜地分析戰局。功夫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將軍在反覆的分析中終於在地圖裡的沙盤上找到了敵人最為薄弱的一環。隨即便發動了突襲,並在戰爭中英勇指揮打了一記漂亮的翻身仗。能夠做到在危險來臨時臨危不懼找到突破口。由此可見其大將風範。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元帥”
上面的這句話是毛主席在長征末期所做的詩,詩裡所說的元帥則是這位心如烈火、嫉惡如仇的彭德懷元帥。
1916年我們初入江湖的彭元帥因為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戰爭的統治,因此萌發了富國強兵的念頭加入了湘軍的隊伍開始了他軍旅的一生。之後他在被大眾所熟知的著名的百團大戰中以隨機應變、機靈果敢的作戰態度突擊敵方軍隊聯合我方部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這場戰爭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戰的勝利決心並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是我國抗戰以來空前未有的一大創舉。我們的彭元帥在這場戰役中為了能夠及時收到前線的訊息竟一夜都未閤眼。因此,可以說如果沒有彭將軍的隨機應變我們很難取得如此高的戰果。
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創舉的他在解放戰爭中也展現了他出奇制勝的一面。在1948年2、3月間隙,彭德懷將軍率部在伊川、瓦子街區域一舉殲滅了五個旅的敵人,當時的我們可是在這場戰爭中處於劣勢兵力但是憑藉著彭將軍高超的指揮最終卻消滅了處於優勢的敵軍部隊。
你以為我們的彭大元帥只是在軍事領域很厲害嗎?那你就錯了文武雙全的他在詩歌方面也有一番成就。他所寫的作品都是直抒胸臆發自內心而寫,其詩粗狂豪放的風格也與他的為人相互呼應比如下面這首《躍上井崗旗幟新》就能凸顯其人風格。
求知心切去黃埔,夜夢依依我不然。“馬日事變”教調大,革命必須有武裝。
秋收起義在農村,失敗教訓是盲動。惟有潤之工農軍,躍上井岡旗幟新。
我欲以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利用周磐辦隨校,謹慎爭取兩年時間。
“另類”元帥
有一個元帥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他在戰爭中差點就被友軍誤傷,他是難得的軍事天才這個人就是開國元帥中的林彪元帥。
林彪出生在湖北黃岡林家大灣的一個普通家庭。在1925年的“五卅”反帝運動中曾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後被湖北學生聯合會推選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學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這一年,他從中學畢業。返回家鄉後,父母一心想讓他從事教師行業可熱愛軍事的林彪將軍卻執意要棄教從戎。最後在他的據理力爭下終於順利考進黃埔軍校。
之後他在抗日戰爭其中的一場戰役裡他就做好了充足的戰略準備和聶榮臻將軍一起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並安排手下一組兵團率先在關溝、老爺廟以及興莊等地做好了埋伏以迎接與日軍的先頭部隊。然後再派遣另一兵團在老爺廟南側的峽谷山地做好伏擊一舉殲滅了在喬溝的敵人。再然後派出687兵團埋伏在在蔡家峪、西溝村等地預防敵人逃跑。最後派688兵團到東長村村外以應對突發狀況。經過這一系列精良而又詳細的安排,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打破了抗日戰爭以來零勝利的僵局,鞏固了我國軍民對抗戰的團結之心。為後續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強有力的基礎。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戰役”。
除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還有一場戰役才是真正彰顯了他的厲害程度那就是後來解放戰爭中打響的第一戰“遼瀋戰役”。
事情發生在1948年9月的一天。在中央的命令下此時位於東北的林彪開始積極響應號召展開遼瀋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林彪的對手是曾在抗日戰爭中獲得良好名聲的衛麗煌而且這場戰役也是三場戰役中唯一一次我軍兵力超過國民黨的戰役。因為敵我兵力太過於懸殊,蔣介石此時心中表現得十分猶豫。就在這個時候林彪抓住時機率領東北解放軍浴血奮戰,南下包圍了國軍撤退的必經之路荊州。此時的蔣介石則立刻命令華北地區的傅作義出兵去援救錦州,自己則是帶領7個師的兵力從海路出發支援。蔣介石這麼做是想要三路夾擊在荊州周邊從而擊敗林彪。但是事情並沒有他所設想的那麼順利。當時的東進兵團被解放軍圍堵在了塔山一線根本動彈不得,而被安排在南線的廖耀湘也被死死纏住根本無法南下。所以最終結果顯而易見不用言說,荊州城破了十餘萬國民黨全部被殲滅。我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場戰役的勝利除了要歸功於敵我力量懸殊更應該歸功於林彪將軍看準時機積極應戰。
“川中軍神”劉伯承
說起劉伯承元帥就不得不說這件傳奇事件。事情發生在1916年劉伯承將軍攻打豐都縣城的時候。在這場戰爭中劉伯承元帥的右眼不幸被彈片擊中,當場昏了過去。立馬就被送往寬仁醫院治療。當時為他做手術的德國醫生在檢查傷勢後建議立馬做眼球摘除手術,把受傷的眼球換成人工眼球。按照常理,這場手術肯定必須要打麻藥要不然絕對熬不過去。但是,打麻藥就意味著會影響大腦的中樞神經。劉伯承聽完這番話深思了許久,在權衡利弊後還是選擇不打麻藥,咬牙硬扛過去。因為如果影響了腦神經那將意味的不能再指揮打仗,奔赴第一線了。醫生確定了他的意思後立刻就開始了手術。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劉伯承將軍強忍疼痛,一聲未哼。這番舉動連醫生都震驚了,在手術做完後對他說:“我真擔心你在手術中會挺不住!”劉伯承淡定地回覆到:“其實我整場手術一直在數你的刀數”醫生聽完這番話更為吃驚問道:“那我一共割了多少刀呢?”劉伯承回道 :“一共72刀。”自此,醫生對劉伯承佩服的五體投地連連稱讚他為 “軍神”。透過上面的這件事我們是不是也深深地被劉伯承將軍堅韌的意志所打動了,這麼大的一場手術放在我們普通人身上誰也忍不了不打麻藥可是劉將軍卻做到了,不僅做到了強忍傷痛還做到能淡定自如的數刀數。這精神真是非我們普通人所能匹敵啊!這件事以後坊間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劉將軍忍痛換眼球!”
稱劉伯承元帥為“軍神”除了上面這件事蹟還因為劉伯承元帥是解放軍中公認的第一“儒將”他性格謙遜儒雅。在軍事方面文武雙全,既能出兵打仗又能謀略對策。他在解放戰爭中“千里越進大別山”就充分體現了他過人的謀略,那個時候我軍還暫時處於劣勢,在第二野戰軍離開根據地挺進魯豫地區時已經是處在虎狼夾擊之中。為了掩蓋真實的用兵企圖,劉伯承指揮軍隊作出許多假動作,從而迷惑敵人。首先劉伯承將軍指揮軍隊打了魯西南戰役,使敵人誤以為我軍要奪隴海,於是調兵防守;隨後,又命令部隊在黃河渡口佯攻,造成北進迴歸根據地之勢。此時,蔣介石立即調三十個旅分五路開進鄆城、鉅野。然而,劉鄧大軍的行動方向卻恰恰相反在甩掉大後方以後向南挺進,完全打無後方的戰役,到這一刻蔣介石還傻傻以為劉鄧大軍是在不能渡的情況下被迫南竄。等到到了劉鄧大軍渡過渦河、沙河、黃泛區之時,蔣軍才明白了我軍的意圖,但為時已晚。我軍挺進大別山後,如同在敵人的腹部楔進了一支鋼釘,使蔣軍隨時都深感不安。這一舉措牽制了蔣軍南線兵力的一百六十個旅中的九十個旅。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埋下伏筆。
自此,這四位開國元帥的故事就徹底說完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正是因為有這些不畏強權、不怕艱險的先輩們。才有了我們現在不懼黑暗、充滿光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