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皇權”,本來就是封建王朝你爭我奪得的籌碼。每一個朝代都無法“避免”每一個帝王都必須要“經歷”!然而每一個朝代在權力交接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宮廷政變,總會出現一些流血事件,這猶如是一個魔咒一樣,沒有哪一代帝王能夠避免!
遠的不說,咱說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用盡一生開拓了貞觀一朝,造就了史上的“貞觀之治”,可謂是“居功至偉”,在唐代所有的帝王中佔據了“頭一把交椅”。但是即便是“功高至偉”的唐太宗,也不免人們會議論他,“玄武門之變”沾上了親人的血,染就了“九五之尊”的皇位,這些汙點即是歷史,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無法更改的遺憾。
然而我們今天講的主角:大唐王朝第三代帝王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他的皇位可謂是輕而易舉,猶如天上掉餡餅一般獲得的, 很多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實則是世人低估了這位帝王的IQ!
論資歷他比不上自己的哥哥魏王李泰,論身份他比不上自己的哥哥太子李承乾,論長幼,他是唐高宗的第9個兒子,又怎麼能比得上他前面的那些哥哥呢?但是最終唐太宗李世民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為什麼呢?唐高宗李治才算得上是一位真正善於使用韜光養晦,善於學會隱藏自己光芒的人。也是善於把握機會的人,最終才能登上這九五至尊!
仁孝賢明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 ,李治出生於長安東宮的麗正殿為長孫皇后所生,排行老九。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李治幼時十分聰慧父親李世民十分關愛,又因為是最小的兒子所以便格外的疼愛,找來最好的老師教授其學業,他也不負眾望,學習得很好,整個人也端莊安詳,對待下人也十分寬厚仁慈,和哥哥們也十分和諧,更是在老師的教導下精通儒家經典,特別精通《孝經》。
《舊唐書》有這麼一段記載:唐太宗問李治:"你認為這部《孝經》中什麼最重要?"李治對答道:"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長大後侍奉君王,最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唐太宗聽聞大喜,說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侍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從而可以看出唐高宗李治從小就知道怎麼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然而正是因為他的這份難得的孝心,為他以後登臨帝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長孫氏去世,這時的晉王李治才九歲,整日“伏地而哭”悲哀思念之情感動了滿朝文武,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對於這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小兒子特別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然而唐太宗李世民每次詢問相關的政事,李治都避而不談向父親請教,使得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開心,願意悉心的教授,也是他積累治國經驗的方法,對於哥哥們的所作所為,他從來不偏激也不隨同,都處在中間的位置,也不參與哥哥們的事情,所以賢明之舉很受父親喜愛。
意外立儲
唐太宗晚年奪嫡之爭,愈演愈烈,雖然有太子李承乾,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比較喜歡他的第四個兒子魏王李泰,從而導致了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為了爭奪儲位而大動干戈,而自己的長子太子李承乾還不惜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貞觀十七年,由於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軍集等人相互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讓唐太宗李世民學唐高祖李淵一樣禪位於自己,結果事情敗露,謀反的事情被唐太宗李世民給平叛了,太子李承乾被廢除,侯君集等人被處死!
太子李承乾被廢,那接下來的接班人是誰呢?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將皇位傳於第四子魏王李泰,欲立李泰為太子。最後從長子李承乾的判罪書裡面,發現了魏王李泰有奪取皇位的嫌疑,而李承乾先下手為強逼宮,就是李泰在從中作梗,才使得李承乾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
當唐太宗李世民明白李承乾謀反的全部事實,忽然感到了自己心裡的痛,因為自己獲得皇位,就是透過玄武門政變踩著親人的屍體,沾著親人的血,而坐上了這個九五之尊的位置,如今又看著自己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皇位不惜“兄弟相殘”。故而內心十分的痛苦,雖然他坐上皇位的這條路是他自己選擇的,但是他十分的不願意自己的子孫後代繼續走著自己這條路,於是罷黜了第四子李泰的魏王,決定將皇位傳於自己的第九子李治!
公元貞觀17年4月,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第九子李治為皇太子,並讓皇太子臨朝聽政!
霸氣平叛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的翠微宮,葬昭陵。六月,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史稱唐高宗!
繼位後的李治,下詔令其舅父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英國公李績為開府儀同三司,以二人為輔政大臣,繼續父親唐高宗李世民的治國政策,國家在新的皇帝帶領之下繼續運轉!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剛登基,不得不依靠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於是在長孫無忌的建議下於永徽元年(650年)正月立嫡妻王氏為皇后,而這王皇后便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封長子陳王李忠為雍州牧。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略可汗,看準了新舊政權交替薄弱之時,“趁虛而入”便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反唐大計”。在長孫無忌的建議下唐高宗派遣梁建方率軍征討,然而東邊太陽西邊雨,在討伐反唐的西突厥的時候,大唐王朝內部又出現了一波謀反事件。
永徽四年(653年)正月,房遺愛、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謀反,密謀擁立荊州王李元景為帝,事情敗露後,唐高宗李治親自平叛,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平叛結束,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都被處死,李元景、巴陵、高陽公主都被賜以自殺。而此時的李治並非以前偽裝的李治,知道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所以利用這個機會,授意長孫無忌將諸如之人牽連謀反事件或死或貶。
對於長孫無忌來說這便是順水事情,即懲罰了自己的對手,又迎合了君主,這何樂而不為了。而唐高宗也一箭雙鵰,即成全了自己的大臣,賣了一個人情,又剷除了自己皇位的窺覬者。經過此事,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脅勢力被剷除。
乾綱獨斷
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是第一任皇后,而這份姻緣是唐太宗親自指定的太原王氏,門第高又貌美,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兒媳婦評價很高,稱為“佳兒佳婦”,而這王皇后的背景可不簡單,父母兩族都屬於關隴貴族集團,母親家更是李唐的姻親,這就和關隴貴族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形成了統一陣營。
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孝期已滿,而他現在的身份已經是九五之尊了,想要乾點自己的事情,而他這點想幹的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就和一代女皇武則天有關係了!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後,作為作為太宗的侍女,按照大唐後宮規矩,武則天則被髮配到感業寺削髮為尼,而在武則天削髮為尼的期間,唐高宗李治數次進入感業寺與為尼的武則天私會,完全不會顧及關隴貴族集團提醒。如今李治的孝期已滿,自然而然地就想將武則天接回後宮,雖然長孫無忌極力的反對,最後還是拗不過唐高宗李治!於永徽二年五月,將武則天接入後宮,賜為昭儀!就這樣武則天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大唐後宮,而這一次歸來便是“王者歸來”!
而歸來的武則天處處低調,處處卑微,從而獲取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同情。對於王皇后更是卑躬屈膝,百依百順,從而使得王皇后都在高宗的面前為他說好話,殊不知這是養虎為患,仗著高宗的寵愛武則天得到了步步登高的階梯,武則天得寵的同時,王皇后和蕭淑妃則快入冷宮了。於是唐高宗李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要廢除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面對強大的關隴貴族集團,唐高宗李治深知這件事情背後牽連甚廣,非同小可,於是他事先走出了第一步,徵求了有關大臣的意見!
這件事情想都不用想,王皇后是代表著關隴貴族集團,和貴族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作為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長孫無忌是絕對不會同意的,然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已經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弱者的皇帝了。他運用自己的帝王威儀,運用自己的馭臣之術,結合相關的事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唐高宗獲得了勝利,皇后寶座易主,武則天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第二任皇后。
清除關隴集團
登上皇后之位的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恩愛的同時,又展現出了她治國治人的天賦,他看出了關隴集團對於唐高宗李治,對於朝廷的危害。因為雖然說唐高宗李治貴為大唐的皇帝,但是處處受到關隴貴族集團的制約,很多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很多事情都要遵循關隴集團的建議,特別是他的舅舅長孫無忌。這無疑是對皇權的威脅,對於皇權集中的唐高宗李治來說,這是不可以的,於是夫妻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要剷除關隴貴族集團,使得皇權歸於唐高宗一人。在唐高宗與武則天的聯手下,關隴貴族集團怎麼會是對手,紛紛敗下陣來,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先後被貶最後死於異鄉。
可以想象大唐王朝和關龍貴族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作為代表人物的長孫無忌,他培養了多少勢力?牽一髮而動全身。動他有可能還會危及皇權,危及大唐王朝的國運,但是唐高宗李治將這些危險通通的拋諸腦後,決定要剷除官農集團,毫不手軟,這便是帝王的霸氣。然而剷除了關隴貴族集團之後,後續的工作被唐高宗吏治安排得妥妥的,非但沒有影響國家的運轉,沒有影響大唐的國運,還將皇權全部統一到自己的手裡,這便是唐高宗吏治的智慧和帝王的霸氣了。
帝后爭光
沒有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制約,唐高宗李治夫婦放飛自我,享受了皇權獨尊的樂趣,此時的朝堂就變成了他唐高宗的李治得“一言堂”了,沒有誰能夠制約得了他,也不會去採取哪一個大臣的意見!但是此時的武則天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武則天了,對於權力的渴望,她比誰都渴望!
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頭痛症越發的激烈了,於是處理國家的政事,便交到了武則天的手裡,往往應該唐高宗吏治批閱的國家奏摺,都轉交到了武則天的手裡,武則天也是一把好手,處理的頭頭是道,她更珍惜處理國家政事的機會,才更有她登頂九五之尊的機會!
漸漸的唐高宗李治的頭風症愈演愈烈,此時的武則天則抓準了這一個機會,趁機插手唐朝政權,插手唐朝的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但是她並不滿足他,還想進一步的掌握國家的政權,於是他利用背後的唐高宗,利用自己的權利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阻礙,在背後秘密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做準備!
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似乎已經覺察到了一些不該有的味道。武則天的行為似乎已經觸怒到了他的逆鱗,於是乎,他和上官儀合計將下造廢除武則天皇后之位,可惜他這個計劃被武則天得知,武則天向唐高宗申訴辯解,而武則天的背後勢力已經讓唐高宗投鼠忌器了,後在武則天的辯解之下,獲得了唐高宗李治的同情和諒解,然而這件事情總有一個人來背鍋,上官儀慘遭滅族!
此後武則天的勢力越來越大,唐高宗想要廢除他這個皇后之位,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中年的唐高宗李治頭風症越來越重,有些時候眼睛都看不到,又怎麼能夠主持國家的政務呢?於是乎,武則天便走到了政權的前面,逐漸的掌握了朝政,而李治在武則天的建議下使用的“天皇”稱號,而他自己只使用“天后”的稱號,在歷史上被稱為“二聖”!
自此武則天從臺後轉到了臺前,成為了大唐王朝“朝堂”上的實際統治者,但是武則天只是大唐王朝朝堂上的實際統治者而已,國家的命運,國家的軍權,卻還是掌握牢牢在唐高宗李治的手裡,只要唐高宗李治他的身體有好轉,他還是會自己上朝處理國家的政事,武則天並沒有掌握到最高的權利,對於唐高宗的做法,武則天也無可奈何,甚至於武則天她自己的政敵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重用,而武則天培育的勢力也被唐高宗李治找出問題斬首,此時的大唐王朝也就只有唐高宗李治能夠震懾得了武則天,所以唐高宗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武則天的對手,沒有辦法,她們已經鎮不住武后,才有武后變成武帝,建立大周王朝。
因病離世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在紫微宮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留下聖旨,太子在靈前即皇帝位,這是他最後一次能想出震懾武則天的方法了,然而結局卻是徒勞,沒有了唐高宗李治的震懾,武則天便是唐王朝的王者,沒有人能夠撼動!
結語
歷史對於唐高宗的評價都是比較懦弱的,但是實際上唐高宗李治他才是一位“強者”,在哥哥們奪嫡的時候,他“韜光養晦”,“爭就是不爭,不爭就是爭”,所以他不去摻和哥哥們的事情,因為他知道他父親十分反感親人兄弟為了皇位手足相殘!在處理關隴貴族集團的時候,面對他們的勢力他“毫不氣餒”,也“毫不手軟”,展現出他帝王的堅決和霸氣!
而在自己重病的時候,武則天雖然行使了他的職權,掌握了大唐王朝朝廷,但是國家的最高政權,國家的軍權都掌握在他一個人的手裡,武則天無可奈何!
所以唐高宗李治他並非是一個懦弱的人。對內中央集權剷除關隴貴族集團,對外東征朝鮮。使得唐高宗李治制下的唐朝版圖是最大的,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威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的橫山,總共12,00萬平方公里,而且還維持了32年,直到唐高宗李治去世的時候,都還是原來的版圖!
所以唐高宗李治是一箇中興之主,也是一個霸氣之主,更是一個超有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