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仰,我們常常以龍的傳人自居,不管龍是不是真實存在,我們都對它有著獨特的民族情感。
從我們有了歷史記載開始,龍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精神信仰。凡是與龍沾邊的東西,都意味著高貴、尊崇。比如古代的皇帝常常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穿的叫龍袍、皇帝的車叫龍攆,總之與龍沾邊的東西,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的。
我們華夏民族的先民們自從進入農耕時代就是以農業種植為主,但是古時的農業技術落後,是靠天吃飯,所以就祈求上天的保佑,並且將至形象化。傳說龍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因此人們就將掌管降雨的神靈稱為龍王,這也說明了龍在老百姓的興中具有崇高地位,人們將至視為自己的保護神。
龍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時代,伏羲坐上部落聯盟首領後,就將龍作為部落圖騰,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 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傳說伏羲龍尾人身,所以也稱伏羲為中華龍祖。
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皇帝的尊崇,龍慢慢變成了皇權的象徵。再後來經過佛教將龍納入護教神獸,龍變得越來越高貴,也越來越神秘,但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似無處不在,所以儘管從古至今沒有人見過龍,但也從來沒有證據直接否認龍的存在,加之龍的宗教化,讓人們覺得它好似又從來沒有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