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稀有”姓氏中有一個“揭”姓。說是“稀有”,其實並不算稀有,在江西多地均有分佈,據統計約有30餘萬之多。
而談到這個姓氏自然離不了這個江西人,一千多年前,他出生在江西,後以護駕將軍出征降服東越(閩粵贛交界處),並留居任揭陽縣令,漢武帝親自為其“賜姓”,從此這個家族在這片土地上開始發祥。
他就是中華揭氏始祖揭猛。那麼,他究竟與江西有哪些聯絡呢?這個大家族形成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史揭合序,中華揭氏發祥
公元1100年,宋代大文豪蘇軾第三子北宋文學家蘇過承父囑完成《史揭合序》,文中為史揭兩姓一家同宗同祖掀開迷霧。
那麼兩個不同的姓氏,又是怎麼“同宗同祖”的呢?
時間回到兩千多年前,公元前162年,史定出生在江西廣昌(原籍為江西旴江一帶之豫章人,現屬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人)。
其祖為史綠,乃秦皇重臣,父親史煥。年少時的史定勤學苦練集文武於一身,後深得漢武帝賞識,為武帝御前侍衛官。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王王郢兵犯南越,武帝即派出心腹王恢、史定二將興師平亂,徵繳王郢後東越、南越皆歸順於漢室。
史定也留任揭陽縣令,也是揭陽首任縣令,潮汕地區的首任行政長官。
公元前111年,龍顏大悅的漢武帝,對平亂南越的功臣史定進行封賞,特以地名賜姓“揭”,從此改名“揭猛 ”,同時因功封漢安道侯,世襲揭陽令。
於是,從這一天起,天下就有了揭姓這一姓氏,揭猛也成了中華揭氏之始祖,揭陽也成了海內外揭氏族人的得姓之地、中華揭氏的發祥地。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史揭合序”,為什麼說史揭兩姓同宗同祖,至今在很多揭姓的族譜上都有記載“史揭不能通婚”之類的說法。
始祖揭猛因揭陽得姓,其後代子孫也在揭陽繁衍生息了一千餘年,至第三十五、三十六代,才開始分遷而出。
也正是這片土地,孕育了中華揭氏,這片土地讓這個姓氏多麼幾分神秘的色彩。
千年後,從發祥地再回江西
揭家後人在揭陽生活了上千年後,至唐朝末年揭猛第三十四代孫揭震,因任職江西而在當地落籍。
揭震子孫遷江西境內,有子揭鉞,揭鉞長子揭鎮居袁州,次子揭政又有三子分居贛州、饒州及豐城,揭政第三子揭禎為豐城揭氏族祖等等。
就這樣,從江西走出的“史定”(揭猛公),於千年之後,後代再回到這片他出生的土地。
在揭氏族人集體向江西遷移後,再由江西陸續播遷遷至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蘇、廣東、廣西、浙江、安徽、內蒙古、雲南、香港、澳門、臺灣等全國各地。以及加拿大、歐美、東南亞、日本、澳洲等海外地區。
播散繁衍,至今總人口粗略估計近百萬人。中華揭氏就這樣散落各地,在世界各地綻放家族榮光。
以“揭陽”為姓,併發祥於廣東揭陽,一個家族的孕育與誕生,再到分析繁衍各地,離不開家風族風,更離不開先祖的至高精神。
就拿遷回江西的揭氏族人來說,他們依舊秉承先祖遺風,傳承詩禮家聲,歷代人才輩出。
如清代名家揭暄、元代文學家揭傒斯,以及邵武經功揭祐民、刑部侍郎揭汯、明朝清河縣主簿揭軌、吏部主事揭重熙、清朝詩人揭恂等等。
現如今,在江西撫州名人雕塑園內,聳立六十三位中國歷史名人的雕像中就有三位為揭氏名人,分別是揭氏始祖揭猛、清代名人揭暄、元代文學家揭傒斯。
撫州是揭氏族人聚居村落比較多的地方,廣昌縣旴江鎮揭家堡還能找到揭氏後代聚族而居的遺蹟。
江西豐城杜市大屋場是揭氏由廣昌徙豐城的始遷地,史學宗師揭傒斯從此走出。張巷鎮金山村大夫橋揭家村,更是呈現著簪纓相繼分派衍後的繁盛。
留存的古建築見證著家族的發展,石砌牌樓上“公侯第”、“郡宰第”、“文獻名家”、“大夫第”等字樣依舊可見。
在江西其他村落,也能找到揭氏後人留下的歲月痕跡,它們就像冥冥之中的歷史回聲,呼應著祖先豐功偉績後的家族繁盛。
▲ 揭暄
從史定(揭猛公)到如今幾十萬、百萬揭氏後人,中華揭氏在粵東古邑揭陽發祥,兩千多年的歲月,一代又一代揭氏後人,一段又一段傳奇的家族史話,在贛粵大地、乃至世界各地發生、傳誦。
後人以先祖為榮,後輩更是名流輩出,現如今,他們依舊秉承祖訓,為這支姓氏在中華百家姓中繼續留下更多璀璨篇章。
這就是中華揭氏,今天請記住這個姓氏,它並不“稀有”,它稀有的是它能以另一種熠熠生輝的形式特例存在,它稀有的更是幾千年不變的家族傳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