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隻背褐腹白形似老鷹的大鳥,伸展有力的兩翼,在水面稍作停留後迅疾掠起。這種體長半米有餘、掌握“穩、準、狠”捕魚技巧的中型猛禽,名“鶚”,通稱“魚鷹”。不久前,這種頗具霸道總裁範兒的大鳥,再次造訪北京房山的牛口峪溼地公園保育區,引得眾多攝影愛好者備齊“長槍短炮”,過了把抓拍癮。
“這是大鶚第三年來牛口峪溼地。”牛口峪溼地公園特別顧問李學偉告訴記者,今年監測人員第一次是9月8日在保育區邊的電線杆上抓拍到大鶚。“我們用圍欄在公園裡圈出了一片保育區,有保安24小時值守,謝絕任何人進入。有了原生態的環境,攝影師經常能拍到稀奇古怪的小動物。”
大鶚出現的訊息,讓抓拍鳥類的攝影師聞風而來。他們為拍到大鶚覓食的照片,從日出到日落蹲守在它出沒覓食的水塘邊,最多時聚集了200多人。
房山區生態資源豐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共有32目83科300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0餘種、北京市重點保護動物130餘種。在這裡,受鳥類青睞的遠不止牛口峪溼地公園一處。
北京地處太行山、燕山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兩山圍合出西、北環山,東、南向海的半包圍地形,稱“北京灣”。這裡地形地貌複雜,五大水系分佈,生境型別多樣,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由於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區,北京成為世界上鳥類最豐富的首都之一。
日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釋出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階段性結果顯示:北京市域面積約佔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0.17%,植物種類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8%。目前北京有確切記錄的鳥類佔全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在我國北方城市中獨一無二。
要成為鳥類生活的天堂,僅有先天優勢還不夠,更離不開給力的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北京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最多、野生動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房山區擁有“中國黑鸛之鄉”的榮譽稱號。近年來,這裡透過積極實施綠化空間提升、溼地生態恢復、保護區建設等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保護恢復措施,讓不少鳥類在這裡棲息停留。
此次大鶚出現的牛口峪溼地公園,正處於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界的丘陵地帶,其前身是燕山石化儲存和處理煉化裝置工業用水的水庫,2017年底經升級改造成如今的模樣。隨著生態環境改善,溼地公園保育區已成為黑鸛、蒼鷺、池鷺、白鷺、水雞、綠頭鴨、赤麻鴨等十幾種野生鳥類的棲息地。
房山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黑鸛保護為例,他們透過實施綠化空間提升、溼地生態恢復、保護小區建設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恢復措施,推動形成“人鳥共存”的和諧環境。目前,全區溼地面積達6510.37公頃;在十渡鎮、佛子莊鄉黑鸛主要棲息區域建立保護小區,設定繁殖小區4處、覓食小區8處、停歇地小區5處。原本以房山為遷徙中轉站的黑鸛從“客人”變成了“主人”,種群數量從40餘隻增長到100餘隻。
為照顧好來往遷徙的鳥類,房山區在拒馬河、長溝溼地公園、牛口峪水庫建設了3個市級野生動物監測站,在大石河佛子莊段、崇青水庫建設了2個區級野生動物監測站,科學全面監測野生動物棲息分佈情況。專聘10人組建野生動物保護巡邏監測隊伍,對野生動物繁殖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越冬地、叢集活動區以及自然保護區、溼地、森林公園等野生動物集中分佈區域,加強野外巡查巡護。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在房山的水面林間安家落戶。2018年,牛口峪地區發現全球瀕危鳥類,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同年房山區大石河紅領巾公園迎來大批遷徙天鵝,有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200餘隻;2019年,世界珍稀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也光臨此地。
豐富的植被條件,優質的生態環境,讓中國林蛙、豹貓、斑羚、西伯利亞狍、巖松鼠、紅嘴藍鵲等眾多野生動物在此“安居樂業”。截至2020年底,房山區森林覆蓋率達36.91%。全區現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5類13處自然保護地,涵蓋北京市全部自然保護地型別。(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