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科研人員最高榮譽,每位院士背後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團隊,一定程度反映了該地區科研實力。2021年全國新增兩院院士榜單揭曉,南北方省份差距懸殊,前十名裡北方僅有北京、天津和陝西入圍,其餘全是南方省份。近幾年 社會上關於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聲音不小,這次從院士角度來看,南北方在科研上懸殊巨大,甚至一點不亞於經濟間差距。
科技競爭力背後是經濟和人才的比拼,基於對經濟的考慮,我們就看下2020年全國各省市的GDP排名。南方的廣東、江蘇名列前兩名,山東作為北方省份位列第三,往後看僅有河南在前十名,也就是說2020年全國各省市GDP排名裡,前十名的北方省份僅有山東和河南兩個。這個與今年新增院士呈現一樣的規律。並且院士前十名的中的八個南方省市裡有七個排全國GDP前十名,只有福建不在其中,但在今年的院士評選中也斬獲2名,位列第十五,要比北方許多省份表現優秀。最近幾年,當投資不過山海關已經成為東北的痛,除去東三省,曾經輝煌的河北、天津的省市經濟增長也逐漸慢了下來,被南方多省超越。全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經濟中心,南方獨佔兩個。北方經濟落敗於南方,正在慢慢延伸到科研上。正因為如此,近幾年北方內陸省份像甘肅、陝西地區,雖然擁有不錯的高校,出現大量高素質人才南飛,帶來學校排名下降,最終演變成諸如產生院士較少的局面。
南北經濟發展速度拉開距離,導致對科研經費投入開始出現差距。翻看2020年全國各省市科技經費投入排名,前十名裡是北方佔據三席,其餘全是南方省市。北京第三,山東第五,河南排名第九,連1000億都沒有達到。而排前兩名的廣東和江蘇則都已達到3000億元之上。對照今年院士前十名,這個科研經費前十名的南方省市均在其中,絕非巧合。這是南方省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開始注重科技創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從這個意義說,今年院士榜單中表現優秀的省份,無一例外是靠真金白銀砸出來的。能評上院士自然做出過巨大貢獻,背後大的專案、大的平臺哪個也離不開充足的經費做保障。
如此看來,這次院士評選中呈現出來的南北方差異並非偶然,背後是產業、經濟的巨大差距。但比這些客觀原因更重要的是南北思想觀念的差異。北方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帶來較重的官本位思想,比如山東、河北等地學生更熱衷於考公務員。高校、院所裡管理理念落後,束縛了人才發展。近幾年,北方高校許多人才東南飛,不全是錢的問題,畢竟到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級別哪裡給的待遇都不低。據調查,許多因為受不了單位的官僚作風而離開。拿曾經排名十分靠前的985蘭州大學為例,近些年流失的院士就有5人,長江學者更是高達近30人。這是什麼概念,單蘭州大學流失的人才就可以組建一所不錯的985大學。
近十年,中國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嘗試創新,而目前最成功的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均在南方。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南方省份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如今21世紀,南方省份富裕起來後,正在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這種趨勢如果不改,今後還會有更多北方優秀人才南下。
比起之前社會公眾關注的南北方經濟差異問題,人才、科技才是更讓人擔心的方面。目前中國製造業已經進入升級轉型階段,再也不是以前拼規模、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時代了。科技創新直接決定了一個地方未來增長的潛力。北方省份需要知恥而後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對科技人才的重視程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經濟上才有可能追上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