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民喜歡存錢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有備無患。而這個突發情況,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生病。因為在現實中,因病致貧的例子並不少見。
雖然近些年,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和範圍有所提升,但是檢查費比拿藥還貴等問題,照樣增加了不少農民的看病負擔。尤其是在不同醫院檢查時,雙方的檢查結果並不互認,以至於農民換一個地方看病,就得另做一次檢查。
對此不少農民不解,難道西醫就不能像中醫一樣,有一定的臨床經驗?透過病人的反應以及一些基本的檢查,難道就不能判斷病症?另外,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大多數農民而言,因大病致貧之後,能否得到一定救助?這些問題就是此次農村醫保改革的重點。
農民看病貴,到底貴在哪兒?
我們說“醫藥分離”,是為了避免醫生進行“小病大治”。可是在現實當中,正是由於農民以及其他的社會群體,並不具備自我診斷的能力,只能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檢查由醫生定,藥品由醫生開,就不可能完全實現“醫”和“藥”的分離。而以“為了診斷更準確”為理由,開具的檢查專案,也很難在數量上,進行明確的限制,進而造成檢查費用比拿藥還貴的情況。
與此同時,從醫院的角度來看,檢查結果的不互認,是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性,以及確定病變的發展情況。但是,既然儀器檢查已經成為了診斷工具,而且很多儀器都是國外進口的同類產品,那麼短時間內,檢查結果的不互認,就有些說不過去。然而,在很多地區,同省內的檢查結果都不互認,也只能讓農民及其他社會群體,頻繁地為檢查費用掏腰包。
總的來說,正是由於“醫”、“藥”、“檢查”,從根本上來說,本就是一體,無法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分離和在數量、金額上的明確限制。再加上,檢查結果的不互認,使得因頻道檢查的存在,增加了病患的看病成本。而這些問題正是目前農民看病貴的主要癥結所在,如果能集中下調檢查費用並明碼標價,推行結果互認,是個好方法。
為了讓農民看病不花冤枉錢,農村醫保有重大調整,一省率先實行醫檢互認。
近期浙江省率先建立了醫療資訊綜合管理平臺,將病患資訊上傳至“雲端”,保證全省範圍內3萬多家醫療機構,對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且輻射範圍涉及省、市、縣、鄉、村5個等級。從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此次浙江省率先推行的“一家檢查,全省互認”的醫保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農民及其他社會群體在檢查費用上的支出。而這個試點工作,很可能接下來在其他地區推行。
除此以外,在國務院辦公廳釋出的《關於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中,也明確表示,除對特困人員、農村低收入群體等容易出現因病返貧的群體,實行醫療救助案外,對於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也將給予一定補助。從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國家進一步擴大了醫療保險的救助範圍,而對農民來說,農村醫保的價效比也提高了。
對於此次農村醫保的調整,農民應該注意什麼?
上文提到的醫療救助,對於農民而言,是以參保農村醫保(新農合)為基礎。農民申報大病醫療救助的方法是去鄉鎮醫療管理部門,提交個人申請、家庭收入狀況證明(村委會可幫忙開具)、醫療診斷書和病史病歷影印件、醫療報銷憑證和醫療費用收據、申請人身份證和家庭戶口本影印件以及申請人的農村商業銀行存摺影印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