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七十年代的很多老物件,早已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文物。今天跟各位朋友分享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使用的5件老物件,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大都沒見過,更沒有使用過。
一、分解蘆葦杆的“葦穿子”
上圖這兩個東西就是“葦穿子”,“穿”就是“破開”的意思,和“勢如破竹”的“破”是一個意思。上圖應該是兩個三孔葦穿子。三孔葦穿子可以把一根蘆葦破解成均勻的三份。
葦穿子是用比較硬的圓形木料做成的,直徑大約在10公分左右。在圓木的一頭分成三等分或四等分,然後用燒紅的鐵錐向中心點燙出三個孔,三個孔的交叉處非常薄,像三個刀刃。把挑選好的蘆葦從這一頭插進去,三個“刀刃”會把蘆葦自然破解成三份,從另一頭出來,破解出來的蘆葦叫“篾片”,也稱“篾子”,用來加工葦蓆或其它器具。這個程式叫“破篾子”。
二、農村老物件“馬鐙”
上圖是一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或以前的“馬鐙”。馬鐙的作用有兩個,一是騎馬人上馬的“腳鐙”,二是人騎在馬上更加穩定。
馬鐙一般用熟鐵製作,下面一塊鐵板,上面一個半圓形的鐵套。
舊社會,富貴人家的馬鐙也有用銅製作的“銅馬鐙”。
三、騾、馬、驢拉車時使用的“套項”
六七十年代以及更早的時候,富貴人家出行都是馬車,六七十年代北方農村磨面都是馬或驢拉石磨磨面。
上圖就是一大一小兩個馬、騾、驢拉車或拉磨時使用的“套項”。因為使用時是套在驢騾馬脖子上的,所以叫“套項”,我老家方言叫“套項(hang)”。
馬、騾、驢拉車時,把套項套在它們的脖子上,這是為了保護它們的脖子,然後,把拉車的“夾板”繩套套在套項上。
四、馬拉車使用的“夾板繩套”
上面大家認識了馬拉車時使用的“套項”,套項上還有一個用兩根木料做的“夾板”,“夾板”上繫著兩根繩索,或皮帶,繩索另一套系在馬車的轅杆上。這樣,馬用力前行,就會拉著馬車前行。
五、農村馬、驢、騾馱糞、馱東西使用的“馱筐”
六七十年代,北方山區農村因為交通不便,不能使用馬車拉糞拉糧,就使用騾、馬、驢用馱筐馱糞馱東西。
上圖就是那時候使用的荊條編制的“馱筐”,我老家方言叫“馱簍”。用荊條或竹子編制兩個“筐”,然後用兩根彎彎的木料把兩個筐連結在一起,使用的時候,把馱筐架在馬鞍上即可。
荊條馱筐直徑大,但比較短,底部是死的。馬把糞馱到地頭,趕馬人用力把馱筐翻過來,將馱筐裡的糞土倒到地頭。
還有一種馱筐是用竹子編制的,它的底部是活動的,用一個釦子扣著,來到地頭,把馱筐底部的扣子解開,活動筐底就會開啟,糞土就會落到地上。
以上就是農村六七十年代使用過的5種老物件,你見過幾種?使用過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