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一到晚上是黑燈瞎火,出門必須帶一個手電筒,尤其是下雨過後的晚上如果沒有手電筒就需要藉助月亮的光來辨識哪裡有小水溝了。如果你能看到一閃一閃微弱的燈光,那就是就是屋子裡點的香油燈或煤油燈了吧。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可供照明的燈具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當然了不止是燈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顏色外,今天筆者還一同為大家介紹農村的其它老物件,3種燈具及3種生活用具,一起來一睹為快吧!
我家雖然不是像歌詞裡說的那樣住在黃土高坡,但是在我們老家有很多過去那個年代所使用的一些照明燈具及生活用具,雖然現在市面上出現了有很多外觀精美的器具,但是我認為一些老物件是我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我們需要了解它,才能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三種燈具
第一種燈具:馬燈
顧名思義之所以叫馬燈當然與馬有關,據記載馬燈是由美國逐漸傳入中國的,起初是美國西部馬仔放置在馬鞍側面用來照明的,結構也相對簡單,為了避免在大風的時候燈會熄滅,於是在外面設計了一個玻璃罩,所使用的原料自然是煤油,中間配一個用棉布做的燈芯,可以調節火焰的大小,然後燈的外圍用一個鐵絲做成一個可以懸掛的框架。記得停電的晚上我們用經常用這種燈,有玻璃燈罩,那時候結婚成家,都要買上一對馬燈,屋子裡增加了亮度
第二種燈具:嘎斯燈
我在服裝廠剛工作時,經常停電,首先用漏斗往汽燈的儲油罐里加汽油,然後擰緊帶氣壓指標的閥門,手動活塞桿往復的打氣,觀察氣壓指標到50的位置,然後擰開油針閥門,汽油噴射到預熱油盤裡,點燃後,烘烤石棉燈罩,同時反覆開畢油針閥,最後石棉燈罩從紅變黃再變才就算點燃了,越來越亮,在一些外邊貨攤一般都用嘎斯燈照明
第三種燈具:乙炔燈
乙炔燈在我們這邊也叫電石燈,電石與水反應會生成乙炔,50多年前,當電燈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是電石燈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了光明,它的結構也不復雜,尤其像現在這樣很冷的冬季,有電石的日子最舒服不過了,外面一片漆黑,在我的記憶力,母親總是喜歡把電石燈放在放糧食得翁蓋上,燈下面再放一張桌子,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吃著晚餐,屋內帶有餘溫的灶臺,燈具,糧食翁蓋上寫的“年年有餘”,清晰可見。屋內一片光明,溫馨而愉快!
三種生活用具
第一種:熨斗
說起熨斗可能在老一輩人的心裡都記憶尤新,比如過去燙衣服需要熨斗,一般裁縫店或家裡有做衣服的才有,在我小的時候經常尿床,父親就拿它來糖床單,裡面加的是木炭,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熨斗都是插電的,況且隨著吹風機的普及熨斗也越來越少了,如下熨斗你見過嗎?你家如果有說說它曾經的用途吧
第二種:睡覺的床
有人說床有什麼好說的呢?其實過去的床跟現在的大有不同,過去床在我們農村也叫高低床,什麼意思呢?因為在床的前面有一個可以做的床釘,然後還會掛蚊帳,記得我父親說過他小時候一把火把床燒了,結果家裡人又打又氣,床板上的各種紋飾雕刻精美,如果遇到祖傳的是用金絲楠木打造的話那肯定是價值連城了。
第三種:嬰兒坐車
說起嬰兒車現在市面上的種類太多了,但是我外公家有個嬰兒坐車算的上是一件老古董了,我媽,我姨,我舅,我都坐過,到我兒子這一輩算斷代就沒坐過了,看看你家有嗎?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農村常見的老古董也漸漸消失在年輕一代人的眼裡,為了讓後人能夠記住我國農村地區曾經的發展歷史也是對大家的一種激勵吧,要牢記歷史,牢記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