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個人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對於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國來說,歷史的程序是滾滾向前的,如果不能把握住機會奮鬥,必然會被機會所背棄。
而對於學生來說,最好的奮鬥方式就是努力學習,參加高考,進入高等學府深造,雖然近年來社會上有很多調侃“學霸”不如“學渣”的段子,但事實上據一份對1977年至2006年高考狀元的職業統計,基本上都是現在各個領域的持牛耳者。
高考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絕對公平的方式,也是很多寒門學子鯉魚躍龍門的最好機會,在17年前就有這樣一位學生,考上北大了的廣東小夥。
寒門出貴子
20世紀80年代,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快速騰飛的時候,廣東作為沿海大省,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先驅馬車,得到了很多的政策優待,高樓大廈平地拔起,暢通的公路和鐵路通向了四面八方。
譚志佳的父母就是在廣東佛山市的農民,看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心裡又是高興又是遺憾。
高興的是經濟發展了,自己種的東西更好賣了,生活條件也變好了,遺憾的是看著身邊下海經商的人都開上了小汽車,自己大字不識一個,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內心又有一絲絲不甘。
正因為有這樣的遺憾,他們深刻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對自己的兒子譚志佳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能夠好好讀書,學到知識,不能像自己一樣吃沒文化的虧。
為了讓孩子能夠安心讀書,夫妻二人竭盡全力保障譚志佳的後勤工作,為了賺錢,除了早出晚歸地下農田幹農活以外,在閒暇的時候也想方設法在周圍找一些零工幹,賺點小錢貼補家用。
雖然他們在賺錢的方面積極,但是自己花錢的時候就能省則省,衣服東一個西一個打滿了補丁,就是為了攢錢給孩子上學和買書學習。
小孩子的成長總是一天一個樣,很快譚志佳就到了長身體的年齡,學習本來就很消耗能量,吃不好,營養跟不上怎麼能學得好呢。
夫妻倆節衣縮食,就為了給孩子買回來雞鴨魚肉補充營養,每天都在鍋裡燉著等放學歸來的譚志佳吃。
而他們自己就沒那麼講究了,都是吃點裡面的姜蒜等菜裡的調料再配點鹹菜下飯就對付完一頓,把有營養的肉類全部留給兒子吃。
和很多“愛撒謊”的父母一樣,每當孩子問起他們怎麼不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就嚥下口水笑著說地裡農活忙,自己已經帶到地裡去吃過了,買的挺多的,讓孩子放心吃。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之下,譚志佳成長得很順利,雖然不比那些家裡條件優越的同學,但也是衣食無憂,不過他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學習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譚志佳從小就被老師誇獎,他不僅聰明而且刻苦,在學校裡面一直名列前茅,這讓他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
中考譚志佳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來可以去佛山市裡的重點中學讀書,但是幾經考慮他還是決定留在高明區本地讀高中。
一方面是離家近,有空可以回家幫助父母做農活,另一方面因為他成績不錯,區裡的高中會給他一些優待,這對於家境一般的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好訊息,可以為父母省下不少錢。
在開學的第一天,有之前在學校畢業前往北大讀書的優秀學長給大家演講,這讓他深受激勵,每次從學校門口光榮榜走過時,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光榮榜上的學長學姐一樣,做出自己的成就。
立下志向的譚志佳每天都是最早一個到教室,也是最晚一個出教室,不光同學們被他的勤奮所折服,連老師都說沒見過這麼勤奮的人。
除了自己勤學苦讀之外,譚志佳也很樂於幫助同學,對同學們在學習問題上的求助,他都積極解決,自己不能解決就幫他們和老師一起討論。
也有人覺得譚志佳耽擱自己的時間為其他人講題,有點分不清主次,在高考這麼嚴肅的考試面前,還是應該以自己的學業為主。
但譚志佳很堅定地說,同學間互相幫助是理所應當的事,我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有給我解惑的時候,而且溫故而知新,給別人解答,也讓自己有了更好地理解,如果怕別人超過自己而不幫助別人,那心胸就太狹隘了。
三年的時光眨眼逝去,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等待最後這一刻,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有多少人在高考中改變命運,又有多少人被高考改變了命運。
出成績的前夜,每個人都註定是輾轉難眠的,譚志佳和他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究竟能考多少分,能不能去到自己夢想中的北大,這種事誰也不敢打包票。
當他們還沒來得及打電話查分數的時候,記者的電話反而先打上門來了,狀元!他以滿分的優異成績,名列全省理科第一,也是高明區自高考恢復以來,出現的第一位高考狀元,也是廣東省第一名滿分狀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拿到狀元之後的譚志佳少了幾分天才的不羈與狂傲,多了幾分不屬於他年齡的成熟,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有實現夢想的興奮,更有對於前程的謹慎思考。
他認為自己現在的成績並不能代表自己以後的成績,只是能代表自己能夠在大學階段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同時有了現在的名氣更會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他的父母親人也很高興,本來想拿出積蓄讓他和其他同學一樣可以出去畢業旅行,但是他拒絕了,他覺得自己即將遠行,更想在家多陪伴父母,整個暑假都在幫父母做農活,而這個習慣也保持了整個大學階段,每次暑假回學校同學們都要調侃他又黑了一圈。
當時其實對於很多高考成績優異的同學來說,金融或者新興的計算機都是熱門行業,但是譚志佳不同,他選擇了即使是現在也被調侃為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之一的生命科學專業,正如他所說,他想用自己的知識,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不倦求學路
對於大學生來說,高考成功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四年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曾經四次高考,三次拿到狀元,三次進入清華又被退學的張非,就是因為到了大學沉迷遊戲,導致多次被退學,從嚴格枯燥的高中到自由的大學,確實是很多人墮落的開始。
但這對於一直對自己要求嚴格的譚志佳來說並不是什麼難題,在北大的四年,他的成績一直都是專業前列,每個學期都會獲得獎學金,這在高手如雲的北大是非常難得的。
除了獎學金以外,他還勤工儉學,做家教,發宣傳單,靠著自己的努力,大學四年沒有朝家裡要過一分錢,反而是過年過節都會給父母買禮物。
大家心中的學霸是什麼樣的呢,很多人都覺得可能是不善言辭,埋頭學習,但其實譚志佳情商其實不低,活潑開朗還很有組織能力,大學四年都是班長,得到了班上同學的一致認可。
本科畢業之後的譚志佳收到了很多國外大學的邀請,特別是有幾所德國大學開出了很優越的條件,但是譚志佳還是想留在國內,為國內的科研事業做出貢獻,所以他選擇了去香港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碩博連讀,主攻先天人類骨骼疾病問題。
在香港大學讀書的時間裡譚志佳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每個月可以領到一萬多元的獎學金,雖然這些錢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生活也是捉襟見肘,譚志佳還是堅持把獎學金分出兩份,一份寄給父母,一份寄給在華南農大讀書的弟弟,用自己雙肩接過家庭的擔子。
除了家庭的重擔,他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除了學習和工作之外,他還加入了高明同鄉會,主動聯絡組建了課外補習班,免費為佛山籍鄉親的子女輔導功課,有這樣一位狀元輔導,班裡的孩子成績都突飛猛進。
他還是旅港高明同鄉會青年社會工作團副團長,他利用自己能力為很多來港務工的鄉親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並沒有因為自己現在是高階人才而自高自傲。
2013年博士學位畢業後,作為香港英才計劃優選人才的他放棄了企業的高薪聘請,留在港大醫學院做研究助手,之後因為研究成果優異申請成為了博士後,2018年8月份第一期博士後出站後留校任教。
其實他如果不留校,可以得到更好的薪資和待遇,但是他堅定留下來做研究。
他主攻的先天人類骨骼疾病其實就是先天畸形兒童的問題,在我國新生兒畸形率為5.6%,其中除了部分進行性發展的心臟、中樞神經病變和微小結構畸形外,其中90%以上都屬於嚴重結構畸形,就是和骨骼有關。
正是因為有見過先天畸形的孩子生活不便,甚至有被遺棄的情況,這讓從小家庭和睦的譚志佳十分心疼,所以他覺得應該攻克難關,幫助他們。
在去年的釋出會上,譚志佳跟隨謝寶恩教授一起透過媒體宣佈,發現瞭解決史密德氏幹骨端軟骨發育不良的侏儒症(MCDS)的藥物。
這種疾病雖然在侏儒症中比較罕見,但由於他主要造成胸骨的壓迫,所以常規的肢體增長手術並不適用,治療手段匱乏,死亡率比一般的侏儒症高出很多。
而譚志佳所在團隊研究出了ISRIB藥物分子,可以抑制的細胞反應,緩解骨骼的發育不良,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現在正在推進臨床試驗,並希望可以把這種方法向其他和轉錄因子表達異常有關的疾病退動物,例如關節炎,癌症,糖尿病等等。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博士,譚志佳能夠參加如此重要的藥物研究團隊,足以證明他的學術能力已經被諸多德高望重的教授所認可了。
和很多事業有成的學霸比起來,譚志佳或許現在還在事業起步階段,有一些成就,但不算最耀眼,但他的社會責任感可以說超過了很多人。
雖然譚志佳已經在香港成家,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的自己家鄉,高明。
2019年,他當選了高明區的政協委員。
在2020年高明兩會上,針對家鄉旅遊農產品檔次和水平有待提高,從業人員意識跟不上產業發展要求,政府公共服務滯後,土地和資金受限等問題,提出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發展理念,建議當地做旅遊+農業的新興現代農業形態。
從他的發言可以看出來,他是真心做了功課,做了研究,能把自己所學專業外的東西說得如此清楚,和一些脫離了專業就講不出話的書呆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在今年的政協委員會上,作為高明教育發展的受益人,譚志佳沒有忘記給家鄉的教育事業提出自己的意見,他結合香港教育昂貴的反例,建議增加給予幼兒園公益資助的比例,建立學前教育公益化的先行試點。
種種發言,都代表著譚志佳的一顆赤子之心,他從這裡走了出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也希望自己的父老鄉親,自己的後輩們,同樣有好的發展。
在去年開學季上,他回到了母校,就像當年的學長激勵他一樣,激勵著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奮發學習,改變自己的同時也要報效祖國。
在沿海一帶,宗族關係更為緊密,他小時候就是在叔叔伯伯們的照顧下長大的,對於同宗的人更有親近感,現在是高明譚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在去年的新冠疫情初期,他就代表高明譚氏,積極組織海外和香港同胞們捐錢捐物,支援抗疫。
譚志佳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一直很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從他在北大時期開始就一直給予他幫助,他去了香港也一直關心著他,幫了他很多忙,但是卻一直不希望被別人知道,這個人叫關景佳。
因為他的原因,譚志佳也很喜歡去支助那些有困難的孩子,現在他一對一幫扶的就有兩個來自山區的孩子。
在接受佛山電視臺採訪的時候,譚志佳喜歡把生活比作實驗,每次實驗之前都要做好詳細的計劃,每次實驗得出的資料第一反應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反覆驗證,雖然在每一天的實驗當中都會遇到無數次的失敗,但是他也會無數次的重新努力站起來。
從譚志佳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屬於優秀人才的優秀品質,勤奮,堅持,更重要的還是作為中華兒女一份子的社會責任感,也希望今天所有的年輕人能向他學習,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用自己的能力回報這個社會。
參考文獻:
佛山電視臺《30年前的佛山高考狀元后來都怎麼樣了》
香港會《港大藥物研究有突破,為罕見侏儒症患者帶來曙光》
高明發布《這些高明人拼了,上演“搶咪”大戰!哪些錯中你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