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在“接納孩子”這方面做得很好。
當孩子摔倒哇哇大哭時,我不會對她說“有什麼哭的?”,而是會對她說:“摔倒了很疼吧。哭一會得了。”
當孩子因玩具被搶生氣時,我不會對她說:“你不會搶回來嗎?真沒出息”,而是會對她說:“我們換個玩具玩。”
當孩子不小心把飯撒了時,我不會對她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而是會對她說:“飯撒了就撒了。下次注意。”
直到上半年娃上中班,某天突然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我從最初的憤怒焦慮,到最後的寬容理解,才意識到原來我對孩子的接納遠遠不夠。
01
今年上半年,有幾周因為上幼兒園的事,我差點被孩子氣哭:
“你說吧,你今天到底還去不去幼兒園?”
“媽媽,你抱抱我,抱抱我。”
“我可以抱你,但是你告訴我,你要不要進去?”
“媽媽,你再抱我一會。”
大早上,我就和孩子在幼兒園門口來了一場拉鋸大戰。
真的太莫名其妙了!上週還好好,到了這週一,突然就在幼兒園門口哭到撕心裂肺,死活不願進去。
人來人往的家長讓我覺得丟臉至極,我把她拉到一個小角落,試圖安撫她:
“你今天乖乖去學校,我就給你買你想要的玩具”
“你聽話去幼兒園,放學回家媽媽讓你看半小時動畫片。”
但無論我怎麼安撫,她始終哭著抱緊我:“媽媽,你抱抱我,抱抱我。”
最後氣急的我開始威脅她:“你今天不去幼兒園,回家沒飯吃,就餓著吧。”
面對我的威脅,她充耳不聞,依舊哭著抱緊我不鬆手,迫於無奈我只好帶她回了家。
回家路上,我的怒火慢慢消散,開始後悔對孩子太粗暴,決定到家好好和她溝通。
回到家,我先安撫了她的情緒,等她情緒穩定後,我試圖和她溝通:
“你為什麼在幼兒園門口哭著不肯進去?”
“我想讓媽媽多抱一會。”
“可媽媽抱了你好大一會,你怎麼還是不願意進去?”
她低著頭,怯怯懦懦地不說話。
看到她這副模樣,我好不容易壓下去的火又冒頭了,我拼命壓壓火繼續對她說:
“你想讓媽媽抱,放學回家媽媽可以繼續抱啊。”
“我就是想讓媽媽抱,媽媽抱抱。”這句話還沒說完,她的眼淚又冒出來了。
我快被弄崩潰了,滿腦子都是“我已經抱你了,你還想怎樣?你總不能一直黏到我身上吧,真的好煩啊。”
但秉承著“接納孩子”的我沒有說出這些想法,而是努力平復情緒,滿足她的“抱抱”要求,並且在那一天極其順從她,她讓我陪她,我就放下手頭事情陪她,她想看動畫片就允許她看。
除了早上短暫的情緒失控外,我自認完全做到了接納,我接納了她的心理需求“抱抱我”,接納了她的行為“今天不願意去沒強迫她去”,也接納了她的情緒“難過時候可以哭”。
可孩子第二天的反應卻完全出乎我意料。
02
第二天早上從起床到上學路上,我一直跟她強調:“昨天你哭著不上學,媽媽允許了。你想讓媽媽抱,媽媽也抱了。今天再哭著不肯上學,就不是好孩子了。”
她再三保證會乖乖上學,我剛把心放肚子裡。
誰知到校門口,她就又給我來了一出“大型哭戲”,抱著我的腿死活不肯鬆手,來來往往的家長都在看著我們,我覺得特丟臉,也很生氣,腦海裡瞬間冒出來一大堆念頭:
“什麼破孩子,明明答應我今天不哭,乖乖上幼兒園的。”
“昨天哭,今天還哭,不嫌丟人嗎?”
“我都接納了你,允許你昨天不上學,還安撫了你,你怎麼這麼不識好歹?”
被這些念頭指使的我一氣之下,掰開了她抱著我腿的手,把她塞到老師懷裡,頭也不回落荒而逃。
然而回家冷靜下來後,我卻想起了很多和孩子相處的生活細節。
當孩子弄壞玩具害怕被罵時,我以為這是接納“壞了就壞了吧。下次注意點,你就是一點都不愛惜玩具?”
當孩子因為玩遊戲輸了哭鼻子時,我以為這是接納“好了,別哭了,玩遊戲總有輸贏的。”
當孩子不肯分享玩具給朋友時,我以為這是接納“你玩一會要給別人玩,不能自已霸佔玩具,不懂分享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重新審視我的做法,我發現我以為的接納,對孩子而言更像是以接納之名的控制與嫌棄。
回到眼前這件事,孩子突然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
我盲目安撫“別哭了,媽媽抱抱,不哭給你買玩具”的背後藏著對孩子情緒的厭煩與抗拒。
我假裝接納“媽媽抱了你,你也哭夠了,做個乖孩子去好好上學”的背後藏著我對孩子行為的控制與管束。
更可怕的是,我對自己的“假裝接納”一無所知,我以為我做得很好,但孩子的反應卻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但幸好孩子的反應打醒了我,我從她的反應裡看到了自己的樣子,也學會了她教給我的“接納”。
03
意識到我的接納有問題後,我重新梳理自己,也認真思考了事情的解決辦法。
我先詢問了孩子的好朋友,從好朋友嘴裡得知:上週五音樂課,她和小朋友說話被老師批評哭了。
因為害怕去學校再被老師責備,所以哭鬧著不肯去,瞭解到這個原因後,等她回家我開始和她坦誠溝通:
“上週五上課你和xx說話,被老師批評了,對不對?”
“嗯,我很害怕,然後哭了。我不敢去幼兒園,我怕老師再說我。”
“老師批評你是因為你上課說話。如果你不上課說話,老師還會批評你嗎?”
她歪頭想了想說“不會。”
“那就對了,你以後上課不說話,老師就不會批評你。媽媽也會跟你們老師說,你明天上學就不哭了好嗎?”
她點頭答應,而這一次我沒有掉以輕心。
所以第三天送她上學,她還是哭個不停時,我沒有發火,而是蹲下來緊緊抱住她,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知道你害怕被老師批評,媽媽會永遠在你身邊。跟老師進去吧,媽媽放學第一個來接你。”
這一次她依舊在哭,但卻不再抱著我不鬆手,而是跟著老師乖乖進去了。
晚上放學回家,我繼續跟她溝通:
“今天去學校,見到老師和小朋友開心嗎?”
“開心,xx老師(批評她的老師)還誇我表現好,獎勵了我一個小貼畫呢。”
我也送了她心儀很久的玩具,她拿著玩具不可思議地問我:“媽媽,我上學哭了,你為什麼還獎勵我?”
我抱著她說:“這不是獎勵,這是媽媽給你的道歉禮物。其實每個人傷心的時候都可以哭,不願去上學也不是壞孩子,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第四天,第五天,她還是會哭,我卻不再憤怒。
因為我明白了真正的接納孩子,不是我接納了,他就要立馬變好,我要允許孩子不接受我的接納。
當孩子哭鬧不休時,不是敷衍地安撫了事,而是會探尋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並抱緊孩子,溫柔而又和善地告訴他:“媽媽一直在你身邊。”
當孩子一時半會無法平復情緒,不會厭煩至極“我都安慰你了,你怎麼不識好歹”,而是允許孩子慢慢來。
04
第二週,孩子每天上學不再哭鬧,但依然悶悶不樂,
察覺到她的小情緒,我沒有發火厭煩,也沒有逼問她,而是告訴她:“你要是覺得難過還可以哭,媽媽不會嫌你煩,會一直在你身邊。”
她猶猶豫豫兩天後對我說:“媽媽,我還是害怕xx老師,我害怕她說我。”
聽到這話我有點懵,反問道:“媽媽不是告訴你了。你以後上課不說話,xx老師就不會批評你。”
她磨蹭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只是反覆強調“害怕”。
我問她想要媽媽做點什麼,她吭哧半天也不知道說什麼。
我開始思索:我接納了她的情緒,也接納了她的行為,我還需要做點什麼 ?
或許她需要的不止是勇氣,還有底氣。
所以我專門去和批評孩子的xx老師,當著孩子面來了一場溝通:
“xx老師,我來找你不是找事。孩子一直害怕你會批評她,所以我就想帶她和你當面說。”
老師表示理解,也當著我的面對孩子說:“以後上課你不說話,認真聽,老師不會再批評你。”
我也蹲下抱著孩子說:“xx老師說了,你聽到了吧。老師上次批評你,是因為你說話打擾老師上課。以後你上課乖乖不說話,老師就不會再說你。”
和老師的當面溝通讓孩子徹底放下了心裡的包袱,這次回家她整個人都變得活潑了,興奮地抱著我親了又親:“你是我的好媽媽,我最最愛你了。”
05
至此,這事算是徹底結束了。
事情雖然結束,但從這件事裡學到的“接納孩子”,卻讓我思索良久。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
當孩子哭鬧著求我抱抱時,我不會把“我抱過了,你快別哭了”當作接納,而是會安撫她“媽媽抱抱,別怕,媽媽一直在你身邊。”
當孩子因為玩遊戲輸了哭鼻子時,我不會把“別哭了,玩遊戲總有輸贏”當作接納,而是會告訴她“輸了確實很難過。想哭就哭吧。”
當孩子不肯分享玩具給朋友時,我不會把“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當作接納,而是會告訴她“你的東西你來決定。”
因為真正的接納是:
我接納你,我允許你慢慢消化情緒。
我接納你,我不會因為你做錯事,就給你貼“壞孩子”標籤。
我接納你,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永遠在你身後,為你託底。
只有父母真正接納孩子,孩子才會真正接納自己,從此眼裡有星辰大海,胸中有萬千丘壑,心裡有繁花似錦。
關於接納孩子,我做得還不夠,歡迎大家來指正我。
如果你還有更多看法和做法嗎?一起來評論區和我交流吧
我是@唯媽養娃,佛系隨緣媽,家有5歲敏感小妞,關注我,不定時育兒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