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整個板塊的主要資料:
從市場現在給出的估值情況看,這個賽道的目前主要看採漿量,天壇有中生的背景,疊加採漿量第一,給的PE比華蘭生物要高。
每噸採漿量帶來的營收,加上衛光生物比較一下:
1、華蘭生物每噸採漿帶來的營收是259萬元,比衛光的237和天壇生物的201都高,這還不確定是不是技術上的優勢?
2、華蘭生物在採漿量的拓展上明顯落後於天壇,實際上6家血液製品公司除了派林生物是透過資本重組來形成採漿量的拓增,其他幾家在採漿量上的增量也不明顯,而且從上面的基本資料也可以看到全國68%的採漿量都集中在6家上市公司裡,還有一家美股退市的泰邦生物也有接近1000噸的採漿量,所以透過採漿量的增加來成長的路可能會比較窄。
再看看全球血液製品市場的情況:
天壇2020年的年報:
華蘭2020年的年報:
派林生物2020年的年報:
衛光生物2020年的年報:
從各家上市公司的描述來看,全球血液製品公司也是逐步集中的,而且主要在美國,國內的產能和需求有一定的缺口。
國內的情況,可以看衛光2020年報的描述:
現在看來,採漿量是關鍵,而這個行業各家上市公司可能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技術優勢,或者以這些技術優勢來突破採漿量瓶頸的限制。如果從這個因素考慮,那背靠央企中國生物的天壇生物優勢可能最大,華蘭的採漿量5年都沒有增加了。
華蘭的亮點是疫苗,這個可以看看華蘭最近8年的營收結構:
華蘭生物疫苗分支也是做了很多年的,從過去的產銷量看,規模也不小,但產值不大,最近2年估計疫苗品種不一樣了,所以收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總結一下:
從血液製品來看,具有收購能力的天壇生物可能還有一定的增量,另一家可能就是剛完成資本運作的派林生物,華蘭生物只能以血液製品作為基本盤,看看疫苗方面會不會有進一步的突破,這如果再要挖就要挖到疫苗賽道了,行行皆外行的確實有點心慌,畢竟有的行業不是報表上的資料能讓我們看到未來的。
張坤能看上血液製品這個賽道,而且重倉了華蘭生物和天壇生物,可能還是看到他們天然的壟斷屬性。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的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