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行業寒冬之下,很多房企有了新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在行業融資收緊的大背景下,已經有多家房企宣佈了轉型計劃,其中不乏恆大、綠地、中國奧園等大型房地產企業;而在這些企業之中,有一家地產企業格外引人關注,它就是華僑城。
據公司披露的最新公告顯示,進入11月以來,華僑城已經兩次轉讓股權:11月11日,華僑城旗下的上海天祥華僑城投資有限公司以底價4.86億元轉讓上海鵬鯤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11月12日,華僑城又以15.39億元的價格轉讓廣州華僑城置業發展有限公司42.4%的股價。
作為國內的房企龍頭之一,華僑城向來都是以“地產+文旅”為主要的發展方向;而隨著如今房地產行業監管趨嚴,華僑城正加速出售旗下地產資產,以圖撕下自己“房地產企業”的標籤。
不過,文旅這條路並不好走,前首富王健林鎩羽而歸,而孫宏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知道華僑城“all in 文旅“的這個選擇,前景又是如何?
華僑城的前世今生
華僑城起家於深圳,是國內大型的具有央企背景的房企業之一。
1989年,華僑城建立的國內首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在深圳落成開園,據資料顯示,在開園當日,主題公園的日人流量最高時接近4萬人;而在3年之後的1992年,華僑城更是創下了730萬的入園記錄,至今還未被超越。
1998年,華僑城在深圳推出了國內首個互動遊樂型主題樂園——歡樂谷,這是國內第一個大型的互動遊樂型主題樂園,此後的十幾年裡,歡樂谷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多地開園,也是憑藉著歡樂谷,華僑城的知名度開始慢慢打響,並逐漸成為了國內大型遊樂主題樂園的代名詞。
不過,雖然華僑城是藉助遊樂園起家,但實際上華僑城並不只有遊樂園,其經營模式是“文旅+地產”,即先落地歡樂谷、歡樂海岸等大型遊樂園,等待遊樂園建成後,再在遊樂園附近蓋樓、做房地產開放。
這個模式的優點非常明顯——遊樂園可以帶來人流,使該地段的房價升高;而等到房地產開發完成之後,又可以為遊樂園帶來固定的人流,兩者相得益彰。
正是憑藉著這一獨特的發展策略,在前十幾年裡,華僑城不斷髮展壯大,到了2007年時,其迎來了巔峰時刻:股價從低位上漲超過20倍,一度達74.5元,市值高達1100多億;不過當時華僑城的淨利潤還不到10億,隨著股價的上漲,其市盈率更是達到了167倍,從現在來看,當時的華僑城是和如今寧德時代、愛爾眼科等熱門賽道股相媲美的超級大牛股之一。
邁入段先念治理時代,華僑城開始激進擴張
說到華僑城,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現任董事長段先念。
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聽過段先念,不過應該有很多人聽過西安大雁塔景區和所謂的“曲江模式”:即以古蹟景區為核心,在外圍開發酒店、商業、文化等相關產業,讓景區帶動其他收益。而這一模式,正是由時任西安市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的段先念在2006年開創出來的。
那麼,為何總部在深圳的華僑城和在西安任職的段先念會搭上聯絡呢?這就不得不提到2012年後,華僑城的經營慘況。
據華僑城歷年的資料顯示,在2012-2016年,華僑城開始進入發展停滯狀態,其中公司新開工面積分別為55.96萬平方米、35.9萬平方米、69.76萬平方米、44.51萬平方米和72.28萬平方米,幾年來都是原地踏步。
而且,華僑城的淨利潤在那幾年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速放緩的情況,其中2015年淨利潤只有46.41億,同比下滑了2.8%,這是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經營狀況可見一斑。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2014年2月18日,段先念成了救兵,遠赴深圳接替當時的董事長任克雷,成為了華僑城新的董事長。
在段先念上任之後,其將在西安的那一套“曲江模式”複製了過來,開始在華僑城裡沿用。據媒體報道,在段先念上任之後,2016年其在四川涼山投資100億,2017年華僑城又落子河南鄭州,斥資500億建中原新區。
自從開始沿用新模式之後,華僑城又開始了快速擴張,具體資料方面,2017、2018年華僑城的新增土地規劃建築面積分別為580.12萬平方米、1382.5萬平方米,而2016年該資料還不到200萬平方米。
不過,這一模式也給華僑城埋下了隱患,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華僑城的負債也在不斷增加,其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的67.12%飆升到了75.83%,負債總額則從2016年的982.92億飆升到了2020年的3462.18億。
而根據三季報資料顯示,其最新的資產負債為75.59%,負債總額為3637億。
華僑城前景如何?
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不少房企開始轉型。
而華僑城也是“房企轉型大軍”中的一員,根據媒體披露的資料顯示,為了可以轉型文旅行業、更好地聚焦文旅主業,在最近的三年時間裡,華僑城至少出售或轉讓30多家子公司及債權。
其中,單單在2021年的11月,華僑城就已經兩次轉讓股權:11月11日,華僑城旗下的上海天祥華僑城投資有限公司以底價4.86億元轉讓上海鵬鯤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11月12日,華僑城又以15.39億元的價格轉讓廣州華僑城置業發展有限公司42.4%的股價。
不難看出,在轉型文旅這件事上,華僑城的決心並不小。
不過,關於轉型文旅後華僑城的前景如何,這裡著實需要打一個問號,因為從前面的幾位房企大哥的經歷來看,轉型文旅其實並不容易。
實際上,想要發展文旅的房企並不少,其中前首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發展文旅最廣為人知。據媒體報道,在2016年時,萬達就開始進軍文旅行業,在上海迪士尼開業時,王健林甚至還在採訪時稱:“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未來20年都盈利不了。”
不過,後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17年時,面臨債務危機的萬達最先處理和轉讓的就是文旅板塊。
為什麼那麼多房企轉型文旅都是以失敗告終,這和文旅的行業性質有關,開發文旅需要非常長的週期,回本時間也很長,而且後期需要耗費非常多的人力來進行維護,是一則“看似美好”的生意。
當然,作為一家以遊樂園起家的房企,相比於其他房企來說,華僑城對於文旅有豐富的經驗,成功的機率自然更高;不過從股價來看,自今年4月份以來,華僑城的股價就開始持續下跌,這也說明了轉型文旅並不容易,華僑城的更多挑戰恐怕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