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丁悅】眼見鈷這種鋰電池中不可或缺、發展前景廣泛的資源一步步被中國拿下,美媒開始急了。
鈷在商業、工業、軍事上的應用廣泛,涉及從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到飛機引擎等產品,同時也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幾種基本原材料之一,在全球綠色轉型背景下重要性更加突出。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鈷資源都來自剛果(金),《紐約時報》稱,目前剛果(金)國內現有的19座鈷礦場中,有15座由中國公司運營或資助的。
11月21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如何在清潔能源競賽中輸給中國》的文章,反思美國是如何因為“輕視”,在鈷資源競賽中一步步敗給中國的。
特朗普政府時期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蒂博爾·納吉(Tibor P.Nagy Jr.)直言:“美國不像中國那樣有組織、系統性地處理問題。對我們這種看到非洲潛力的人來說,這是不斷令人沮喪的根源。”
“他們的行動比任何人都要敏捷”
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自然資源豐富,據外交部網站介紹,剛果(金)全國蘊藏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其中銅、鈷、工業鑽石、鋅、錳、錫、鉭、鍺、鎢、鎘、鎳、鉻儲量頗為可觀,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鐵、煤、黃金、銀等儲量也很豐富,還有白金、鉛、磷酸鹽、矽酸鹽等。
其中,鈷在商業、工業、軍事上的應用廣泛,涉及從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到飛機引擎等產品,同時也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幾種基本原材料之一,在全球綠色轉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鈷供應都來自剛果(金),更加凸顯了該國鈷礦的重要性。
《紐約時報》稱,目前在剛果(金)現有的19座鈷礦場中,有15座是由中國公司運營或資助的。
那麼,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拿下鈷礦的呢?
故事起源於2006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時期。當時,美國礦業巨擘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Freeport-McMoRan,簡稱“自由港”)將剛果(金)南部的重要銅鈷礦“Tenke Fungurume”(簡稱TFM)經營權以26.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洛陽鉬業公司(China Molybdenum)。
據洛陽日報報道,該礦區面積超過1500平方公里,資源勘探和發展前景巨大。2019年,TFM銅鈷礦實現銅金屬產量177956噸、鈷金屬產量16098噸。
而拋售銅鈷礦的美國自由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企業之一,此前錯誤押寶了石油與天然氣產業。隨著油價暴跌,世界轉向可再生能源,自由港公司債臺高築,別無選擇,只能脫手剛果(金)業務。
《紐約時報》稱,在拋售前,時任美國駐非洲首席外交官佩裡略(Tom Perriello)曾向美國務院“示警”,TFM銅鈷礦的剛果(金)總經理卡潘加(Andre Kapanga)也幾乎“懇求”美國駐剛果(金)大使插手,但最終仍未能改變結局。
當時,只有中國企業認真競購,出價也最高,因此迅速達成交易。自由港總裁凱薩琳·L·奎克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洛陽鉬業)的行動比任何人都要敏捷、迅速。”
除了2016年的收購外,2020年12月13日,洛陽鉬業宣佈,再次與自由港公司達成股份購買協議,以5.5億美元總價收購後者在剛果(金)的Kisanfu銅鈷礦中95%的間接權益。
據洛陽日報報道,該礦位於剛果(金)盧阿拉巴省,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開發銅鈷礦專案之一,礦石資源量達3.65億噸,銅品位為1.72%,含銅金屬量約628萬噸;鈷品位為0.85%,含鈷金屬量約310萬噸。其當前勘探深度以下還有成礦能力,有望擴大資源量,成為洛陽鉬業另一潛力巨大的世界級資產。
截至目前,洛陽鉬業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商及全球領先的銅生產商,間接持有剛果(金)TFM 銅鈷礦80%權益。
“美國人在剛果(金)浪費了幾代人建立的關係”
在收購結束後數年,美國人才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錯誤”,悔不當初。文章聲稱,這是“美國基本上將資源交給了中國,未能保護在剛果(金)數十年的外交和金融投資。”
“這是一個錯誤。”談起收購,卡潘加惋惜稱,美國人在剛果(金)浪費了幾代人建立的關係。
《紐約時報》稱,自上世紀5、60年代,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Eisenhower)時期以來,美國已經向剛果(金)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援助,包括運輸機和其他軍事裝備。
20世紀60年代中期,正值冷戰時期,美國擔心蘇聯掌握剛果(金)銅、鈷、鈾等原料,因此中情局在當地秘密資助了一支由僱傭軍和剛果軍隊組成的小型軍隊。該機構在美國戰機的幫助下執行任務,鎮壓蘇聯支援的叛軍。
“非洲對我們很重要,許多關鍵產品,咖啡、可可、鈷、鉻、鐵礦石、鑽石來自非洲,佔我們消費量的30%至60%;而對於我們的歐洲盟友來說,這一數字甚至更高。”時任國務卿基辛格對時任總統尼克松稱。
尼克松政府時期,剛果(金)時局動盪,為了維護美國在剛果(金)的利益,美國向其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援助,還提供了幾架巨型C-130運輸機。
蘇聯解體後,美國自由港公司抓住時機,取得了TMF銅鈷礦57.75%的控股權。然而,此時的美國政府已將重點從“圍堵共產主義”上轉移,大砍有助美國企業在剛果(金)經商的資金援助。
特別是在非洲,美國將重點放在了“人權問題”上。2001年後,反恐戰爭又成為了一個美國關注的焦點。
哪怕在2016年,自由港公司深陷債務泥潭,將經營權出售給中國企業,都沒有在美國引起關注。
2016年11月,就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幾周後,洛陽鉬業結束了收購。《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本身便懷疑“氣候變化”學說,支援化石燃料。因此,除了財經新聞媒體之外,在美國國內幾乎沒有激起任何水花。
不僅如此,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官員納扎克·尼卡赫塔(Nazak Nikakhta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高層並沒有就此事進行討論。
“甚至沒有人談論這件事。”尼卡赫塔說,“太可怕了。我的意思是,這真的很不幸。”
試圖發力,但“美國政府不像中國有組織”
事實上,美國金屬礦產資源儲量一般,鈷資源更是匱乏。《紐約時報》報道,根據白宮一份報告,鈷被列為美國擔憂的原料之一。由於鈷在手機和膝上型電腦的電池中的應用廣泛,鈷的全球需求正在爆炸性增長。但是,美國國內供應卻“微不足道”,大多數鈷是在剛果(金)開採的,而中國正開始佔領市場。
在意識到此前的“錯誤”後,為了彌補資源上的短缺,過去一年中,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已加快行動,在全世界尋找新的鈷供應,並在一些短程電動車中部署無鈷電池。但《紐約時報》稱,僅僅這些努力,無法與中國在鈷、鋰等關鍵資源上的部署相提並論。
按照減排目標,美國將面臨電動汽車和電池短缺。(黃色為短缺部分)圖自《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稱,要想讓礦權重新掌握在西方手中,需要政府對自由港公司進行補貼,或是對美國公司進行稅收激勵,這需要一套政府的政策支援,而這正是美國所缺乏的。
拜登上臺後,為了扭轉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美國企業開展相關研究。
美國聯邦眾議院上週透過一項法案,包括為電動汽車買家提供稅務優惠,為全美各地充電站提供資金支援等。聯邦參議院6月透過的另一項法案將向研發領域投入近2500億美元,來與中國競爭。但是,《紐約時報》稱,這些立法都無法解決剛果(金)鈷礦等面臨的供應鏈威脅。
並且,缺乏鈷資源,也讓拜登推廣電動汽車的努力變得格外艱難。
17日,拜登視察底特律通用汽車工廠,積極鼓勵電動汽車研發。“到目前為止,中國在這場競賽中保持領先,但局勢即將改變。”但是,去年,美國銷售的汽車中,只有1.7%是電動汽車,僅為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
特朗普政府時期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蒂博爾·納吉(Tibor P.Nagy Jr.)稱,缺乏正式的礦產和金屬產業政策,美國為此付出了代價。
納吉直言:“美國不像中國那樣有組織、系統性地處理問題。對我們這種看到非洲潛力的人來說,這是不斷令人沮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