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赤劍在《戰機又老又殘搞升級就是美軍高層有黑幕?》一文裡埋了個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美國一場持續了40年之久的大論戰。
搞清楚這場大論戰裡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大夥自然自然就能搞清楚近期三/四代機上的反覆是什麼現實原因導致的,而不被自媒體的瞎忽悠帶歪了節奏。
60~70年代發生的越戰,美國高亞音速且“肥胖”的B-52轟炸機被越南各種“薩姆”導彈及“米格”戰機狠狠的教育了下,讓美國軍方深刻的明白“機”(轟炸)光虛胖沒用,得健碩且有自己的獨門秘技的“機”才是好“機”(飛)。
面對如“林”(森)如“刺”的現代化蘇式導彈,速度越來越快火力也越來越猛的蘇式截擊/戰鬥機,笨重,速度慢反應也慢的B-52之路肯定是走不通了。
就好像一個步態蹣跚的老年人和一個健康強壯的青年人玩兒“老鷹抓小雞”的遊戲,都不用看結果,光看上場陣容大家都能定下誰輸誰贏。
要和武裝到牙齒的先進導彈及戰機一塊玩遊戲,你起碼硬體(速度,高度,反應速度,機動性)水平也要差不多,才能玩到一塊,要不硬撐著風吹就想倒的虛體上戰場,只能給人“送榮譽”“送人頭”“送升級經驗”。
所以在亞音速轟炸機之後,各強國都不約而同的走上了超音速轟炸機的路子,美國當時搞了B-1轟炸機,俄羅斯這邊以圖-160,圖-22系列為代表(此為美蘇兩霸的不完全統計,下馬機型也不在其中)。
“機”(轟炸)都能超音速了,機動性也不算太差,並且航程和載彈量也大,是能勉強和越來越先進導彈及戰機一塊玩遊戲了。
但轟炸機本身有載彈量及航程的硬體需求,註定了它在速度,機動性等硬指標上面真的只能算是勉強能和導彈及戰機一塊玩遊戲,畢竟航空技術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其技術“天花板”的。
戰機和導彈不用考慮太多的硬體負擔,一股腦莽新技術就能狠耍“積重難返”的轟炸機一大截。
此時美國這邊就起了跳出慣常思維侷限的心思,航空技術天花板的存在讓轟炸機已經很難朝“更高”“更快”的目標前進了,何不試一下讓轟炸機更難被發現。
“老鷹抓小雞”你要看到才能抓呀,我的轟炸機做得足夠小(RCS,雷達反射面積),你(包括且並不僅限於地面及機載雷達)發現不了,老鷹飛得再高,衝刺速度再快也沒用不是麼?
於是美國在積極發展B-1轟炸機的同時其實也在佈局新體制的“ATB”(先進技術轟炸機)的發展,不過由於ATB採用了諸多超時代的新技術和新概念構想,實現難度比較大,在80年代初的美國那場大論戰中優勢並不是太明顯。
以B-1為代表的技術傳統派認為“B-1研發已經花了那麼多錢,技術已經大成,如果不生產讓它順利取代B-52成為中堅力量,不只時間白費了,金錢也白費了,並且在先進轟炸機面世之前,轟炸機機隊老舊不堪的美國空軍在蘇式武器的威脅下只能是裸奔”
“再堅持投資一下,砸下錢,B-1就能80年代中期形成可觀的戰略威懾力,而過多采用新技術新理念的ATB研發順利不順利,會不會像之前一些超概念武器一樣流產都兩說呢?”
而以ATB為代表的技術激進派則認為“ATB”(即後面大家熟知的B-2)是能如期實現的,畢竟採用類似構想的F-117已經試飛成功了,並且預計能在83年服役,F-117已經在美國的各種測試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能憑藉隱身能力突破傳統武器編織的火力網,順利的摧毀,壓制敵人的防空能力。
而以B-1為代表的技術傳統派則發出了靈魂拷問“試驗和實戰能是一回事麼?實戰中你們設想的飛機能不能如期完成任務還是兩說呢,更何況蘇聯人的技術也沒有停滯不前”
以ATB為代表的技術激進派則駁斥到“蘇聯人武器越來越先進,你們還走傳統路子,至多領先5年,面對蘇聯後面研發的各式武器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雙方在80年代初的那場大論戰中,誰也不能說服誰,於是美國的大統領(當時是提出了星球大戰的里根)採取了兩邊都能接受的“折中”辦法,ATB的研發不能停,得保持著,雖然它可能會失敗,但代表著未來。
而B-1呢,技術已經大成,投產風險最低,但是如果也能加進些時髦的降“RCS”(雷達反射面積)新技術進一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就更好了,如果B-1能這樣改一改,(里根)同意投產。
於是B-1轟炸機以B-1B的面目“起死回生”,而“ATB”(即後面大家熟知的B-2)專案也得以延續,這事就就在冷戰最狂熱的時候,美蘇在軍事科技拼命砸錢的年代能實現,後面大敵一倒,美國人明顯就吝嗇了很多。
這一次“傳統派”和“隱身派”的大論戰直到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F-117隱身戰鬥機避開了雷達,投下炸彈才降下了帷幕。
到後面F-117為代表的隱身機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大放異彩,美國更是加大了隱身戰機的投入,F-22和F-35戰機順利出道。
但其實這場大論戰並沒有結束,在F-117折翼科索沃以後,曾經的“傳統派”又以新的面目,聚合各種勢力站到了臺前。
“蘇聯已經解體,最大的威脅沒有了,環顧全球,我們的力量已經一超獨大了,隱身機造價貴,飛行小時還賊貴,保養時間還長,沒必要砸那麼多錢造那麼多架,夠應付局面就行”,於是F-22戰機的數量被一砍再砍,而F-35戰機問世之初就被框死了價格區間,每一任美國大統領都在為砍價而努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國防需求,自有國情及國際形勢不斷髮生變化,新技術不斷髮展,自然能衍生出保守派,激進派,理論派,晉升派,隱身派,傳統派等各種派別。
沒人會是一勞永逸能領先的,畢竟變化才是這個世界發展的本質(誰能贏,完全靠當時誰代表了大多數的聲音,誰用道理和事實爭取了最多數的人),只有瞭解清楚了當時人們的考慮,所處的位置和立場,才能搞明白這些決策反覆,這些恩怨是怎麼產生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