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到解放軍的班組火力,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茫茫多的火箭筒,雖說這種映像大多和實際的步兵分隊無關,看到的背滿PF-98火箭筒的那都是營炮連的集訓照片,與步兵沒啥關係,不過我軍對用火箭筒加強火力這件事情,那確實還是很有一些追求的,比如最近亮相的一組訓練照片。
這是一組我軍進行一次性火箭筒集訓的照片,不過這次出現在照片上的火箭筒倒是很有些意思,既不是傳統的PF-89,更不是大口徑的PF-98,與工兵或者防化部隊的PF-97也有所區別,看起來應該是這款仿俄火箭筒的改進型,也就是PF-11的某種戰鬥部版本。
型號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數量,照片上的這幾位我軍戰士,每個人後背上都揹負了兩支火箭筒,簡簡單單的完成了火力翻倍。圖片上出現的6個人就是12支火箭筒,裝備雲爆彈的話,那這一輪下去不亞於營火力連打一輪齊射了;我軍在強化火力這一點上,走的確實是相當遠;而且考慮到這些火箭筒都是一次性的,那就更是給戰士們減掉了大筆的無用死重,打完就丟堪稱是一種福音了。
說起來,一次性火箭筒在我軍當中也服役了許多年了,但是與一般路過軍迷天天吹捧不同,實際上除了防化兵當中使用的各種雲爆彈以外,長期是很不受基層主官的待見的,畢竟軍迷朋友們既不需要懂行政,也不需要懂參謀,更不需要懂指揮,體會不到機械化步兵指揮專業要熟記50餘種不同的搭載方案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更不要說其與幾十年訓練和實戰當中形成的班排戰術之間的衝突。
更何況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軍其實是越缺乏火力的單位越沒有行動式火力裝備,越是重火力的單位,單兵能拿到的重火力越多;機械化步兵反正坐車也不要背那麼多東西,只要想帶,步戰車裡見縫插針的塞火箭筒唄,隨用隨取隨時有,但是這些部隊因為有步戰車上的身管炮和車載反坦克導彈,反而不缺直射火力的支援,一次性火箭筒屬於錦上添花;隔壁的摩托化步兵呢,能乘坐裝甲運輸車到進攻發起線然後下車衝擊,這些步兵也還好,大不了一人背上一支用著,算是能充分發揮;但是我軍那時還有不少乘卡車的部隊呢,這些部隊的步兵要先備著全套的東西跑步進入出發線再發起衝擊,你讓他們揹著2發哪怕是行動式的火箭筒,那也有點過度說笑。
所以說不能光吹捧說筒子帶的有多少就能如何如何,本質上來說任何一支完成了基本機械化,乃至摩托化水平不錯的隊伍,這種不佔編制的行動式火力都不會缺,我軍機械化步兵有PF-89起一路到今天的PF-141,俄軍也有RPG-18/22/26,美軍在M72基本退役完畢之後又迎來了M136,不佔編制隨用隨取的東西,本質上最重要的不是裝備,而是有輛車能把他放進去。
畢竟你要是坐著卡車到前線五公里的地方下車,然後背上兩個筒子跑步進入戰場,那都不用等到展開衝擊,體力就已經花光了,只有能乘坐著機械化載具進入戰場,背上更多的火力裝備,在遇到需要發揮火力的時候使用,那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看見解放軍這種時不時的火力變重,感到高興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火力才是現代作戰殺傷能力的核心,不過對於火箭筒這種東西,相比於火力更讓人高興的還是機動載具的普及和機械化水平的不斷變高。行動式火箭筒變多是表象,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才是根源。人民陸軍現在整支部隊,從不管是重型,中型還是輕型合成化部隊,最起碼有了帶裝甲防護的猛士高機動車可以使用,這些過去沒法靠人力背入戰場的火箭筒,可以丟在車裡,下車的時候一人背上兩支了,這種時候咱們才能說,比起過去看著好看,但並不實用的大規模筒子,解放軍班組火力,真的強化了非常多。
不過真的說起來,我軍實際上目前還是在面臨著班組火力不好用也不太夠用的問題;倒不是說這些哪個國家陸軍都有的一次性火箭筒,而是編制當中的直射火力一直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美軍就不說了,人家能把標槍反坦克導彈普及到不佔編制每班一具,把導彈當火箭筒用;俄軍雖然沒有這麼離譜,但也有9K115混血兒為代表的輕型反坦克導彈。
反而是解放軍這裡,PF-98本身是個營級反坦克火箭筒,從05版步兵教範開始下班至今被一線指戰員嫌棄了十幾年;一個是重,重到火箭筒副射手即使不帶編制裡應有的步槍也已經超重,二是規定與實際使用脫節,不管是用86的還是用04的,裝甲步兵就找不到一輛車,能方便的塞進教範當中規定的備彈數字。
對於這個問題,咱們也不好去說什麼,只能說,火力這個事情啊他從來就不是表面上看見的那麼簡單的,也不是一句火力不足恐懼症就能調侃的,相反的,在班組火力上,解放軍還有很長的路要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