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總共為1000多名開國將領授予了軍銜,然而,如今隨著歲月的變遷,這些將星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離開了人世,只有六位還尚在人間。
第一位是張力雄。作為一名閩地出生的男子漢,從小就見識過惡霸欺負農民的張力雄一直想為自然村的鄉親們做些事情。1929年,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的張力雄成為了一名共青團員。後來,和其他同鄉的年輕人一樣,張力雄也選擇了跟著紅軍走。成為紅軍之後不久的張力雄很快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敵人,那就是日寇。然而,張力雄卻並不害怕,在抗戰期間,張力雄曾經參與到林南戰役等多個戰役的過程中與日寇作戰,從隊長到政委,職務的變化從側面印證了張力雄殺敵的辛苦。
和日寇的作戰為張力雄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解放戰爭期間,這些經驗很快被張力雄運用在了與反動派作戰的過程中。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身擔野戰旅政委的張力雄,曾經積極參與到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的過程中,為解放中國的程序盡了一份力量。憑藉著立下的累累戰功,張力雄在1961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第二位是塗通今。現在的一些戰爭題材的影視劇著實是有些不負責任,經常會把紅軍戰士刻畫成沒文化的俗人。事實上,紅軍戰士中文化水平高的並不少,塗通今少將就是一名博士。同樣是在影視劇中,軍醫經常被刻畫成沒有什麼戰鬥力,甚至是拖後腿的閒角。事實上,軍醫在作戰隊伍中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1933年,在紅軍衛生學校畢業的塗通今來到了紅九軍團做醫生,從此之後,歸隊率這個詞就和塗通今聯絡在了一起。由於各種敵對勢力的封鎖,我軍得到藥品和醫療器材的過程非常艱難,由於缺少醫藥,許多受傷的戰士往往就會因為傷痛斷送年輕的生命。看到了這一幕幕慘劇,塗通今積極提高醫術,把救治等許多醫療上的大事放在自己的心上。僅僅是在遼瀋戰役的過程中,塗通今就安排好了6萬餘名戰士的救治工作。在塗通今和一眾軍醫的努力下,解放軍的歸隊率被提升到了70%。
除了對歸隊率特別重視,還非常重視傳染病的預防。1942年,疥蟲開始氾濫於我軍的隊伍中,為了傳染病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塗通今運用三個星期就及時地幫助1500名戰士滅掉了身上的疥蟲。雖然更多的是作為醫生的角色活躍于軍旅中,但是塗通今老人的少將可不是白來的。由於塗通今參與過長征以及解放戰爭等重大戰役,國家在1955年授予塗通今大校軍銜,數年後又將他晉升為少將。可以說,對於為軍隊做出的貢獻,國家一直都是記得的。
第三位是鄒衍。《我的回憶》一書作為一本軍人的回憶錄,其閱讀價值非常之高,因為它的講述人鄒衍先生就是一個擁有著傳奇經歷的老戰士。在江西省霞光村出生長大的鄒衍很早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由於家鄉常年遭受戰火摧殘,鄒衍很小的時候就做了兒童團員。在每一次站崗放哨和查詢賭徒的過程中,少年鄒衍對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產生了興趣。1930年,鄒衍的夢想實現了,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成為紅軍戰士之後,鄒衍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對犧牲。為了和白軍作戰,鄒衍和赤衛隊的夥伴們曾經利用點燃牛臀上的鞭炮的方式來幫助大人們衝破白軍陣營。然而,少年的機智還是沒有讓戰士們免於犧牲。經過了一番激烈的對戰,赤衛隊的大部分戰士還是犧牲了。面對著戰友們的犧牲,鄒衍悲痛不已,帶著難忘的傷痛,鄒衍很快就成為了更加成熟的戰士,投身到了抗戰與解放戰爭的艱苦程序中。
1949年,因為已經擔任過多年的警衛員,鄒衍成為了中央警衛師的副政委,為開國大典等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打擊反動派特務以及美軍敵特對國家的破壞活動,鄒衍與新中國的公安部隊戰士團結在一起,抓捕了許多反動派與美軍派來的特務。1955年,為了表彰鄒衍為國家做出的付出,國家授予了鄒衍少將軍銜。退休之後的鄒衍少將後來一直致力於我國的公益事業,《我的回憶》就是退休之後的他對自己戎馬生涯的點滴記憶。
第四位是文擊。1937年,因為不甘心家鄉河北一直被日軍的鐵蹄踐踏,年輕的劉樹堂跟著八路軍的隊伍離開了霸縣老家,此後改名為文擊。一年之後,因為作戰十分勇敢,文擊成為了晉察冀軍區直屬炮兵營的政委。此後,文就開始了運用炮擊殺敵的人生。
1950年,作為炮兵第一師師長的文擊和志願軍戰士們一起來到了朝鮮戰場。依靠著手中的炮,文擊讓美軍吃了不少苦頭。在雲山,美軍又拿出坦克來對付志願軍戰士們,可是文擊和其他戰士們卻並不懼怕。美軍開向戰士們的每輛坦克幾乎都被炮擊中過三次左右。憑藉著在炮擊方面的優勢,文擊和戰友們在整個抗美援朝作戰的過程中殲滅了不少敵人。1955年,憑藉著在抗戰以及朝鮮戰場上立下的功績,文擊成為了大校,數年後又被晉升為少將,此後,他一直都在為我國的炮兵部隊做著許多工作。
第五位是王扶之。提到吃苦,沒人比王扶之先生更加清楚了。作為傅家新莊貧農家長大的孩子,王扶之很早就開始為地主放牛。一次,一群紅軍戰士來到了王扶之家裡討水喝,和其他軍隊計程車兵不同,紅軍戰士的平易近人為王扶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幼的王扶之覺得,如果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好戰士就好了。在這樣的想法的作用下,王扶之於1935年成為了一名紅軍。從一名戰士做起,經過了直羅鎮戰役等重要戰事的磨練,王扶之逐漸成為了通訊股長這樣的幹部。在和石友三等頑固分子的作戰過程中,王扶之鍛煉出了一身本領。
解放戰爭的時候,在和反動派作戰的王扶之經常要受到嚴寒酷暑的折磨,可能是受苦多了,王扶之的身體素質也提高了。在和美軍作戰的時候,身為代理師長的王扶之因為敵軍的炸彈,和其它戰士們被掩埋在山洞裡。當時來救援的部隊都覺得王扶之肯定已經犧牲了,然而從山洞裡飛出來的兩隻蒼蠅卻證明了山洞裡還有生命跡象。在蒼蠅帶來的奇蹟下,王扶之最終被救了出來。可能是上天不想讓這個戰士再吃苦頭了,才在1955年和1964年透過國家的雙手授予了王扶之大校和少將軍銜。
最後一位是楊永松。1919年,廣東省侯南村,楊永松出生了。為了這個第四個來到家裡的孩子,楊永松的父親在勞動的時候更加賣力了。在連日的勞作下,楊永松的父親很快就累病了,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為了楊永松能夠堅持下來小學的學業,楊永松的母親靠著一副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土地革命時期,為了反抗地主和反動派對百姓的迫害,楊永松接過了兒童團巡視員等工作。
1931年,憑藉著突出的表現,楊永松正式成為了紅軍。在抗戰期間,楊永松曾經參與過許多重大的戰役,其中就包括我們熟悉的平型關大捷。待到解放戰爭的時候,楊永松已經成了四野戰車師的政委了。為了提高部隊的現代化水平,楊永松所在的戰車師起到了許多積極作用。1955年,楊永松這位經驗豐富的戰士被正式授予了少將軍銜。後來,他也將自己的故事變成了回憶錄,如今閱讀到《硝煙往事》,我們還能夠透過圖書一睹楊永松少將當年的風采。
如今,雖然大部分將星都已經隕落,但是透過楊永松等六位少將的人生,我們依然可以捕捉到新中國的將領們身上散發的魅力。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都因為一個願望匯聚在了一起,在那個暗夜中為舊時代的中國人帶來一點希望,並繼續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們指引著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