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第一套人民幣的時候,有藏家認為只有在國民黨國庫裡面繳獲的“造幣紙”(白紙)所印製的才算是正宗的第一套人民幣,其他用粗纖維綿紙所印製的即為假幣,而且在市場上,粗纖維綿紙的第一套人民幣隨處可見,更加增加的藏家對此的質疑。
今天我們研究的物件民國紙幣vs第一套人民幣,請看下圖,三張紙幣裡面有一張一定是是假幣。看看各位條友能否看得出來。
上一:中央銀行 民國36年,中二:1940年中央銀行兌換券,下三:第一套人民幣軋路機
有藏友第一時間會說上一的五十萬闗金券必然是假,因為在民國紙幣的發行歷史裡面最大的面值根本沒有五十萬。民國發行過的紙幣非常多,中央銀行,地方銀行,各種面值,非常複雜,後來我仔細查了一下資料,果然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最大面值是壹萬元,所以上一是一張臆造幣,是無中生有。那麼我們再看看它在顯微鏡下的破綻,這張紙幣的造假證據一覽無餘。
從以上三張放大圖,我們可以看到用噴墨列印必然會出現的紅斑狼瘡,也就是精細噴墨下墨水的三基色網點。
我們再對比一下中二《中央銀行 防區臨時兌換券 壹萬元》的放大圖:
在放大圖下,顯而易見,油墨印刷和噴墨的區別,真假立見。
我們重點看看第三張,第一套人民幣的五十元軋路機:
在票面留“白”的地方用肉眼幾乎看不到底紋,但在顯微鏡下,油墨清晰,設計巧妙!
留“白”部分的底紋,對比一下和民國1940年發行的兌換券。
低倍數放大鏡下的底紋,凹凸感強烈,設計精巧,“中國人民銀行”的字樣和花紋
對比了油墨之後,我們再對比一下“真幣”的紙張:
關於第一套人民幣的紙張問題,很多介紹紙幣收藏的書籍都講過;通常分厚紙和薄紙,分白紙和淡黃紙,而現在大概把白紙的第一套人民幣才視為真正的第一套人民幣,而且忽視了淡黃色粗纖維綿紙(糙紙)所印製的紙幣。
而從氣味上來講,白色的民國紙幣,基本上沒有明顯的氣味,而粗纖維綿紙有刺激性的黴味,這是符合當時紙張特性的。
如果《中央銀行 防區臨時兌換券 壹萬元》是真幣的話,那麼您覺得這張《第一套人民幣 五十元 軋路機》會是真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