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冷熱的概念,大家肯定會聯想到溫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可以通知面板的感受,也可以透過溫度計的讀數,來衡量周圍環境溫度的高低。其實,溫度是人們用於衡量物體冷熱程度的一個標量,從物理意義上看,物體的冷熱程度,其本質是組成物體的微觀粒子運動快慢的表現。粒子運動速度越快,表現出物體的溫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既然光線是宇宙中運動速度最快的,那麼也就說明粒子的運動速度理論上最高也只能達到光速,而最低的溫度代表的是粒子的運動速度降為零,因此,對於溫度來說,理論上在宇宙中勢必會存在著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其中最高值為普朗克溫度,即1.42億億億億度,這是在宇宙大爆炸後1個普朗克時間所出現的場景。
對於最低溫度來說,理論上是組成物體的微觀粒子全部停止運動,此時透過理想氣體的體積與溫度變化之間的關係,利用外推法可以推匯出,當微觀粒子全部停止運動時,所對應的體積為0,此時對應的溫度被定義為“絕對零度”,換算成攝氏溫度則為-273.15度。但由於在宇宙中,不可能讓粒子的運動速度完全降為0,因此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一步一步地接近而永不可達。
目前,科學家們測定出的宇宙微波背景的平均溫度約為-270.4攝氏度,這個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出不到3攝氏度。然而,既然是平均溫度,那麼在宇宙中勢必會存在比這個溫度還低的區域(因為我們很容易就舉出比這個溫度高的物體來,比如太陽、比如地球、比如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尋找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成為一些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將目光瞄向了距離地球5000光年的區域,即回力棒星雲,在裡面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冷的溫度。回力棒星雲是一個由電離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的年輕行星狀星雲,其中央是一顆進入生命末期、瀕臨死亡的紅巨星。這顆老年恆星在“年輕”時與太陽比較類似,只不過燃燒了數十億年後,由於內部氫元素的耗盡,它現在一直在“脫落”著外層物質。經過對相關觀測資料的分析,科學家推測這顆紅巨星失去質量的速度,要比其它類似的“垂死”恆星快100倍。
與現在的太陽相比,這顆紅巨星流失質量的速率要快1000億倍,也就是說,在過去1000年時間裡,這顆紅巨星已經喪失了一個“太陽”的質量。在這種作用的影響下,造就了回力棒星雲內部出現了一個非常寒冷的區域。據觀測分析,回力棒星雲的深處溫度,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272攝氏度,僅僅比絕對零度高1攝氏度。
早在1980年,有天文學使用賽丁泉天文臺的英澳地面望遠鏡研究這片星雲時,那時並不知道回力棒星雲區裡“隱藏”著宇宙中最冷的地方,當時吸引科學家的是這片星雲非常奇特的形狀,就像一個迴旋鏢一樣,該星雲因此而名聲大振。
在1988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回力棒星雲進行了詳細觀測和記錄,後來,天文學家薩海(另一個身份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專家)根據先前的觀測記錄,預測了這一區域存在極低溫度的可能性非常之高。主要依據就是恆星在生命末期向外急劇膨脹時,來自恆星的“風”也向外流動,推動著恆星體外圍的迅速膨脹,從而導致空間溫度的下降。1995年,由薩海帶領的一個團隊,使用智利的瑞典-eso 亞毫米望遠鏡(2003年退役) ,試圖在回力棒星雲上驗證這一理論,並且確定了-272攝氏度這個溫度。
到2013年時,其他天文學家利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大型陣列望遠鏡 (ALMA)確認了這一溫度。透過薩海以及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發現宇宙中的極低溫,可以由氣體的加速膨脹造成,特別是瀕臨死亡的恆星急劇膨脹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這種情形。但是,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回力棒星雲核心處的恆星,其質量流失速度為什麼會如此之快?
薩海研究團隊認為,有可能是這顆紅巨星一開始有一個小型的伴星,在紅巨星膨脹時小伴星墜入其中,二者融為一體。在兩個呈現相互作用的恆星引力勢能的作用下,才有可能使紅巨星以如此極端的速度噴射出如此多的質量,這顆紅巨星在以非常快速的質量流失模式下,將在較短的時間尺度內,依靠著中央殘留著的核心演化為白矮星。
如果這種紅巨星膨脹造就宇宙低溫的“超低溫外流”機制成立,那麼科學家們便可以在今後的觀測研究中,嘗試著尋找類似的場景,說不定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找到更低的溫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