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們用時間來感知世界
科學家們一直無法同意,我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是像水一樣暢通無阻地流動,還是像翻開書中的影象一樣被逐漸感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假設兩者兼而有之的模型。
雖然這個模型很注重視覺加工,但它的含義是“意識”的感覺基本上是一種錯覺,一系列的快照在記憶等其他認知過程的幫助下凝聚成一個整體。
9大腦同步產生意識
神經同步性理論是在2007年提出的,與意識本身的本質相比,它更多地涉及意識背後的一種可能機制。在一些研究中指出,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刺激激活了許多與有意識的、直接感知的刺激相同的大腦區域。這使得研究人員懷疑特定簽名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別。
研究發現,在有意識地加工過程中,獨立的大腦系統出現了一種“全域性同步”,而無意識加工只需要更多的區域性協作。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表明,當處理表面刺激時,會發生一種啟用。大腦各個獨立區域之間的大規模協調發生在最初刺激後僅80毫秒。
8每個腦細胞都有意識
所謂的“繫結問題”是通往發現意識本質的道路上的巨大障礙之一。當我們單獨感知到許多不同的感官要素時,我們的主觀體驗就是將所有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單一的體驗。這種繫結是有問題的,因為根本沒有解釋它是如何發生的。
這個單神經元理論每個神經元實際上都有自己的意識水平。這表明神經元就像人一樣,能夠有意識地接收和傳遞資訊,但卻無法將資訊集中在一個群體中。正是這種神經元間的交流導致了一個單一的,統一的感覺輸出。
雖然沒有物理手段,但神經元基本上能夠相互通訊,這一觀點也暗示著量子糾纏,這是一種已知的量子力學函式,在這種函式中,兩個相連粒子的狀態總是相互匹配的,即使是分開的時候也是如此。
7多思維理論
簡而言之,量子力學的許多世界理論是這樣一種思想,即每一個事件都產生自己獨立的實相,脫離我們自己,但同樣真實。多心智理論基本上是對許多世界的考察,因為它與意識有關。
這個建議是多元宇宙不會改變;我們對它的看法的確如此。如果每個行動的無限結果都已經存在,那麼當一個事件發生時,多重宇宙的“分支”與其說是多元宇宙的行動,不如說是我們觀念的轉變。
如果我們每個人在物理的交替宇宙中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複製,那麼我們的大腦就必須與所有這些數百萬的頭腦聯絡在一起。否則,我們的備用副本將是無腦子的外殼。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意識不能真正終止,因為我們的視角會在死亡的時刻或之前發生變化。
6意識是被動的
被動框架理論認為--沒有雙關意--每個人都在過度思考整個意識的事情。這一理論指出,我們所感知的東西並不是由有意識的過程創造出來的,甚至也不是由意識過程意識更多的是中間人或解釋者,很簡單。
我們認為我們的思想、感覺和行動是被我們的意識所支配或控制的,而實際上我們給予它太多的信任。意識就像網際網路:它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但它沒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依賴於使用者來完成任務。
5大腦的電活動產生意識
有意識的電磁資訊理論認為,大腦電磁場的動態可能與意識相關。電磁場本身並不是我們的意識,但它向單個神經元傳遞資訊並調節它們的活動構成了它。我們的意識意志基本上是我們對大腦電磁場的體驗。大腦的這種特性是進化的,因為進化不會選擇意識,除非它具有有利的進化功能。
這一理論由於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解決自由意志的概念而受到批評。它假設大腦的功能是完全確定性的,一個封閉的系統,幾乎沒有隨機性的空間,被認為是自由意志產生的必要因素。
4意識依賴於資訊的整合
正如前面所討論的,意識的中心屬性被認為是它的綜合性質--我們所有的感官輸入都被組合成一個單一的體驗。這個整合資訊理論認為這種複雜性本身就會產生意識。一個人的意識水平可以有效地透過其大腦系統的複雜性水平來衡量。雖然還不完整,但這是第一個可以用數學建模的意識理論。
有人觀察到,大腦的不同組成部分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複雜性,系統越不復雜,對有意識思維的重要性就越小。這些系統之間的各種聯絡都有自己的複雜程度,而這些系統之間的整合程度--以及它們的複雜性--產生了我們所認為的意識。
3任何足夠複雜的系統都會變得有意識
綜合資訊理論(IIT)顯然不區分系統型別,因此不完全適用於大腦。其他的系統,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造的,都表現出相當程度的複雜性,並且有人認為這類系統也可能具有類似的複雜性。
例如,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被整合在一起,儘管沒有達到極高的水平。樹木、動物等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因果,隨機發生,沒有總體指令。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是一個高度整合的人造系統,它包含比人腦有突觸更多的單個電晶體。雖然網際網路不像大腦那樣緊密結合,但它只是使用特定時間所需的連線。
測試這一理論的一種方法是在一臺(非常強大的)計算機上建模兩個不同的系統,每個系統具有相同的輸入和輸出,但內部連線不同。然而,如果我們的下一個理論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實驗丟擲窗外。
2在計算機上建模是不可能的
研究人員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綜合資訊理論的含義,並且對這個問題有一些相當令人信服的想法: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它是正確的,IIT描述了一個人腦過程的模型,它將永不復制不管有多強大。
這是資訊整合對有意識思維至關重要的一個例子。將不同型別的經驗結合起來,形成我們對新體驗的印象,相當於一種資訊壓縮。當然,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資料丟失。在數學上描述一個能夠以這種方式儲存資訊的系統(也就是我們的記憶),該小組得出結論,要麼以前所有的整合意識概念都是不正確的,要麼意識是一個無法透過計算建模的過程。
1人腦是量子計算機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精心設計的客觀縮減”(Orch OR)理論,該理論立即受到了全面的批評。該理論指出,腦細胞內的“微管”是由突觸輸入“編排”的量子振動計算的家園,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與量子計算機的方式大同小異。這些批評來自這樣一種信念,即大腦的“溫暖、潮溼和嘈雜”,是這些微妙過程無法進行的地方。
20年後,一支日本隊發現了這一理論,從而有力地證實了這一理論。溫量子振動位於腦神經元的微管中。Orch OR被一項研究進一步支援,該研究表明臨床麻醉可能透過直接作用於這些微管,允許無意識的大腦活動,同時有效地否定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