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制病原菌“幫手”:防控土傳病害的新策略
▲引入根際競爭型有益菌,提升根際免疫,可有效壓制土傳病原菌及其“幫手”。圖片來源:南京農大
近日發表於《國際微生物生態雜誌》(ISME J)的研究成果顯示,番茄根際細菌群落對土傳病原菌的“幫手”、而不是病原菌本身的抑制作用發揮著主要決定作用。論文通訊作者、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韋中認為,調控根際微生物組互作關係,抑制病原菌幫手的生長可能成為抵禦土傳病害的新策略。
——中國科學報
2、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雷暴雲頂放電的光學特徵
11月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雷久侯、祝寶友和陸高鵬教授團隊,結合國際空間站搭載的高時空解析度光學觀測資料,首次揭示雷暴雲頂放電的光學特徵。相關研究成果17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對流層閃電可以在距地面20公里~100公里的臨近空間區域誘發絢麗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根據其始發位置不同可以分為雷暴雲頂型放電和低電離層型放電。瞭解雷暴如何直接影響中高層大氣和電離層區域,對認識地球不同圈層之間的耦合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新聞網
3、文物醫生揭開“千年亂碼”真容
▲ 圖為壁畫修復後的真容。圖片來源:陝西曆史博物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韓休墓壁畫《玄武圖》修復虛擬展在陝西博物館官網持續展出,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的唐代宰相韓休墓墓室北壁《玄武圖》壁畫的細膩靈動。然而鮮有人知的是,這份珍貴的文物曾被盜墓分子破壞殆盡。文物修復者透過高畫質掃描裝置和高光譜對畫面進行資訊採集,對現場拾取的壁畫殘塊進行拼接,經過近1年的修復,最終才完成了壁畫的復原性修復,使上千塊碎片得以還原為一幅精美的壁畫。
——科技日報
4、二維鈣鈦礦超快激子解離動力學機制獲揭示
▲ 二維鈣鈦礦中的激子會自發地快速解離形成更適用於光伏發電的自由載流子,如同懷抱著不同電荷的蜜蜂在花叢中相聚到分離的過程。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報社製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金盛燁、田文明等在(準)二維鈣鈦礦激子解離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透過超快時間分辨光譜學技術首次直接觀測到二維鈣鈦礦中快速的動態激子解離過程,並由此提出論證了由極化子遮蔽效應誘導的激子解離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中國科學報
5、新全息相機揭示更多“隱秘角落”
11月18日,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高解析度相機,採用“合成波長全息術”將相干光間接散射到隱藏物體上,這些物體再將光散射回相機,透過重建散射光訊號而呈現隱藏的物體。利用它,人體的面板到骨頭將一覽無餘,甚至還能看到角落和散佈四周的介質,如霧氣等。相關研究發表在17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為角落裡的物體成像和為人體器官成像似乎是不同的範疇,但論文第一作者弗洛裡安·威洛米澤說,二者實際密切相關,都需要處理散射介質,光線照射到物體並以無法再看到物體直接影象的方式散射。
——科技日報
6、“舞動”分子讓癱瘓小鼠走起來
▲ 用凝膠處理過的小鼠部分脊髓,其中紅色部分為再生的神經纖維。圖片來源:Samuel I. Stupp
如何讓癱瘓小鼠恢復行動能力?也許只需一針注射劑。美國西北大學教授Samuel Stupp和同事創造了一種模仿細胞周圍基質的自組裝凝膠,將其注射在癱瘓小鼠脊髓損傷部位,4周後,小鼠便能夠再次行走。
Stupp等人在近日發表於《科學》的論文中指出,他們創造的這種由蛋白質單元構成的單體材料,可在水中自組裝成長鏈(即超分子纖維),被注射到後腿癱瘓的小鼠脊髓中後,這些纖維會在損傷部位形成凝膠,提供有助於細胞生長的支架,併產生刺激神經再生的訊號。
——中國科學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