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也稱世界科學院)官網公佈了新增選院士名單,共有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58位科學家當選,在7位入選的中國學者中,6位來自中國大陸,1位來自中國臺灣省。其中,天津大學1990屆光電子技術專業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成功入選。
李儒新,1969年10月出生,福建省建甌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所長,強場鐳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1990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獲光電子技術專業學士學位;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專業博士學位;1996年至1998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做博士後;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脈衝鐳射與強場鐳射物理研究。
結緣天大,受益終生
李儒新出生於福建省建甌市,高中時就把“敢於好高騖遠,善於實事求是”貼在家裡的牆上,現代物理研究奠基人之一嚴濟慈先生的這句話讓他在少年時代便深受啟迪。隨著李儒新走上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越來越體會到這句話所包含的方法論,“學習工作一定要設立高的標準、大的目標,如果定100分的目標,努力後可能能得90分,如果定60分的目標,最後可能也就是50幾分”。
1986年,李儒新走進了天津大學的校門。在這裡,他接受著母校“實事求是”校訓精神的薰陶,還被選拔進入到試點班學習。時至今日,李儒新還對當時天大的課程設計讚不絕口,他說,“讓我覺得受益終生的是精儀光電子專業理工兼顧的培養方案,讓我們學習了理科的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原子物理等課程,又學習了工科的應用光學、電子電路、機械製圖等課程,這使得我們具有比較全面的專業基礎,給後來的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
走上工作崗位,步步成長
從天大畢業後,李儒新便進入了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在他從事的高功率鐳射研究領域,國際上最近二十年競爭的是誰能夠做出最強的鐳射。2009年,李儒新在國內提出過開展類似研究的專案建議,遺憾沒有得到批准,但他並沒有放棄,隨後又積極爭取了幾個小課題的支援來做這項研究的準備工作。直到2016年,上海市按中央部署正式啟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建設工作,李儒新提出的專案被納入首批啟動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案,得到大力支援。由於前期工作打下的基礎,到2017年10月,李儒新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1016W的鐳射放大輸出。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等聯合研究團隊基於鐳射加速器的小型化自由電子鐳射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刊登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李儒新便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極紫外波段的輻射訊號,典型的輻射波長27nm,單脈衝輻射能量最高可達150nJ,並透過軌道偏移以及自發輻射定標等方法證明了最後一段波盪器中能量增益高達100倍。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鐳射電子加速器的EUV波段的自發輻射放大輸出,對於小型化、低成本的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器的研製具有重大意義,收穫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
迴歸母校,深情寄語
如今的李儒新,從天大畢業已有30多年的時間,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母校的培養。2020年7月,他作為校友代表在2020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發言,他表示,“我在天大求學的四年中度過了我人生最美好、最難忘的青春時光。”“我特別幸運的是母校給我行囊中儲存的能量,夠我一直用到現在。”“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感謝母校給了我能夠給予的一切!”
他說,“我們以天大人的使命感、責任感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我們大家一起以母校給我們的行囊中新增的品德和才幹,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在投身國家建設發展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國家民族復興的歷史程序中譜寫美好人生!”
延伸閱讀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是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17所改革試點學院之一,入選全國首批黨建標杆院系建立單位。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專業成立於1971年,原名鐳射專業,是我國首批設立鐳射專業的單位之一。在教育部歷次學科評估中,均位列全國前三,2017年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為A類學科,是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級重點學科核心專業,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985工程”國家一級創新平臺。學生畢業之後可以從事鐳射技術與產品、光通訊技術與產品、光電技術與產品的科研、開發和市場營銷工作,並具備繼續攻讀碩/博士學位的潛力,為成長為本專業領域的領軍科技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歡迎關注“天津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內容來源:雙一流高校,天大精儀團委,張江釋出,天津大學官微,天津大學招生辦官微
圖片來源:雙一流高校,天津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