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智真長老乃是當世的活佛,知得一切過去未來之事。今日與智真長老辭別前,我求他點化吾等眾兄弟的前程如何。於是,智真長老就給了我這四句佛偈。長老還交待說,這四句佛偈是禪機隱語,需要我自行參悟。”
“宋江不才,慧根尚淺,不能參悟這佛偈中的禪機。在此,有勞各位兄弟,集思廣益,共同參透這關係我們梁山前程的禪機法語”。
“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燕青聽完宋公明哥哥的敘述後,知道這佛偈關係重大,便反覆在自己的心中默唸這四句佛偈。
然而,不管他如何的努力,也沒想出個所以然。燕青只好將自己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屋內的盧員外、公孫勝、蕭讓等人。
燕青心想,這些人都是梁山上頂尖的文化人,一定能參悟出禪機。
然而,盧員外、軍師公孫勝、聖手書生蕭讓等人苦思冥想了好一陣子,也是參不出其中的禪機。
智真長老的這四句偈語是什麼意思呢?宋江悟出來了嗎?
話說,宋江一行人破遼歸來後,路過佛教聖地五臺山。魯智深對宋江請假說,自己要去參見恩師智真長老。因為恩師曾經對自己說過,“你雖是殺人放火的性子,久後卻得正果真身”。
宋江一聽頓時來了興趣:自從招安以來,我總是心神難安,為自己和梁山眾兄弟的前程擔憂。既然智深兄弟說自己的師傅如此厲害,我不如就跟他一同上山,向這個活佛羅漢求問個前程。
所以,宋江就領著一千來人和魯智深一起上山參禪,這才有了智真長老給宋江的那四句偈語。
那麼,智真長老的四句佛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將這四句佛偈拆開看。
前兩句偈語,可以說是智真長老給宋江的危險預警:
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智真長老把梁山好漢們比喻成飛雁,“東闋”字面意思是宮殿東門前的望樓,古代通常用其指代朝廷。
別看你們梁山的眾好漢現在很得意,狀態就像當風起舞的飛雁一樣——暗指梁山破遼立功。但未來真正回到朝廷時,好漢們就不能團圓了——暗指朝廷並不會將所有的好漢都吸收進自己的官僚體系。
很明顯,智真長老已經向宋江發出了危險預警,後兩句偈語,則是智真長老給宋江傳授的解決方案:
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雙林”已經是你們這夥人的功勞頂峰,就此罷手可以保證福壽雙全,否則就會應了前兩句偈語中的危險災難。
智真長老寫下這四句偈語給宋江,宋江看了後,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請長老明示其意。而後,智真長老告訴宋江,偈語是禪機隱語,需要自行參悟,不可明說。
隨後,智真長老就將魯智深喚過來,告訴他正果將臨,也給四句偈語: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面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魯智深參悟了智真長老給他的偈語,在生擒夏侯成、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拒絕了宋江給他建議的“好前程”,杭州六和寺聽潮坐化。
而宋江呢?他徵方臘後被朝廷封官,後遭蔡京、童貫、高俅陷害,被毒死。
那麼問題來了,宋江真的就沒有悟出智真長老的偈語嗎?
智真長老的四句佛偈,宋江真的沒有悟出來嗎?
我看未必。
其實,宋江有沒有悟出智真長老的佛偈,燕青最清楚。
話說宋江得到智真長老的偈語後下了五臺山與先行人馬匯合,又將偈語說給盧俊義、公孫勝等人。眾人聽後,也參不出其中的禪機。
而後,大軍就繼續開拔了。有這麼一段描寫:
宋江等人在路行了數日,到一個去處,地名雙林鎮。當有鎮上居民,及近村的幾個農夫,都走攏來觀看。宋江等眾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對對並轡而行。
“宋江等眾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對對並轡而行”,這個景別是雖然是讀者視角,是施耐庵向我們暗示佛偈的禪機。但是,此情此景,加上“雙林鎮”這地名,宋江應該多少會領悟到些什麼。
到了雙林鎮後,燕青也覺得“雙林”這個名字可能跟智真長老的佛偈有所關聯。正當燕青想得出神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的胳膊被人扯住,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舊相識——許貫忠。
兩位老友重聚,馬上相互行禮。怎知,這一幕正被宋江看見。
宋江僅瞥了一眼,就確定跟燕青搭訕的這個仙風道骨之人,必定來歷不凡。
果然,這個許貫忠是武狀元出身,而且是文武雙全,兵法、武藝、謀略樣樣精通。宋江馬上就對其一番恭維,邀請他入夥。
這個時候,梁山已經招安,不是當年的匪徒強盜了,而且替朝廷立下大功。宋江本想著這位英雄好漢肯定會答案,怎知,許貫忠卻以要侍奉老母的理由婉拒了他的好意。
宋江不敢強留,並允許燕青接受許貫忠的邀請,到他家小聚幾日,暫時離開大部隊。
燕青跟著許貫忠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裡。誰會想到,這深山之中卻有三四里方圓平曠的所在。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許貫忠住的這個地方,有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的讓人流連忘返。
來到了許貫忠的住處,燕青先拜見了老友的高堂,然後二人就吃著村醪野菜,喝酒談心。
燕青又勸說道:“兄長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師覷方便,討個出身?”
許貫忠嘆息道:“今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雕鳥盡,良弓藏’。”
是啊,“鳥盡弓藏”,燕青聽罷,又聯想起智真長老給宋江的佛偈,頓時恍然大悟。次日,燕青便辭別了許貫忠,趕往東京汴梁與宋江和盧俊義匯合,奉聖旨面見了宋徽宗。
而後,梁山眾好漢先後又替朝廷平定了田虎和王慶的叛亂。
然而,梁山軍馬平定王慶的叛亂,正當大部隊兵分五路返回東京時,路過了一個叫“雙林渡”的地方,燕青心裡猛然一驚。
好一個“雙林渡”,又是一個“雙林”。上一次離開雙林鎮之後,梁山眾兄弟又先後征討了田虎、王慶,都能全身而退,燕青就以為智真長老的佛偈是唬人的。然而現在又出現一個“雙林”,燕青又想起許貫忠跟自己說的話,心中頓時愁雲密佈。
燕青心想,恐怕智真長老的佛偈真的會靈驗,這時候必須得做點兒什麼。
這時候,燕青聽見頭頂上傳來大雁聲,抬眼便望見一群大雁正在空中排著隊遷徙。燕青趕緊取下馬鞍上的弓箭,抬手便射。須臾之間,便有十幾只大雁被他射落在地。天空中其他的大雁感覺到了危險,便紛紛驚鳴亂飛,高低失序。
燕青高超的箭法引來了眾將的喝彩,自然也驚動了宋江。
宋江看了看地上被燕青射下來的死雁,又望了望天空中驚叫亂飛的群雁,頓時滿面愁容,陷入了沉思。
燕青射完箭筒中的箭後,表面上跟眾將士說笑,但眼睛的餘光一直在觀察宋江的反應。
果然,宋江沉思了片刻後,就把燕青叫了過來。
宋公明問道:“恰才你射雁來?”
燕青答道:“小弟初學弓箭,見空中一群雁過,偶然射之,不想箭箭皆中。”
宋江道:“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燕青沒想到,他用心良苦地導演了這一齣戲,復現了智真長老的佛偈。但宋江卻提都不提佛偈的事情,根本就不接他這個茬。
對此,燕青只得默默不語。
宋江是真的沒弄明白智真長老的佛偈嗎?
怎麼可能呢?你想啊,此時宋江已經能把梁山一百零八好漢比作大雁了,他豈能不知道智真長老四句偈語的意思?
如果說在雙林鎮是施耐庵向讀者暗示智真長老的偈語,那麼,在這雙林渡,就是施大爺安排燕青向宋江明示了。
很明顯,宋江也接收到了這個明示。然而,面對揭曉的偈語,宋江卻選擇了忽視。
後面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回到京師之後,朝廷又安排梁山眾好漢們去徵方臘。結果,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正應了智真長老的那一句“東闋不團圓”。
為什麼宋江悟出了智真長老的偈語,卻選擇忽視它呢?
歸根結底,宋江還是不願意就此放棄他幾經生死才換得的功名利祿。更重要的是,智真長老的偈語中“東闋不團圓”提示的是梁山好漢們不能團圓,而沒有指明他宋江最終會被奸臣害死。
要是智真長老明說,“你宋江如果再執著於功名利祿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你覺得宋江他還會選擇忽略這偈語嗎?
你想啊,從宋江的角度看,為朝廷征戰四方,建功立業怎麼可能沒有死傷呢?死了,傷了,也是為國捐軀,也可以青史留名。
從破遼立功,到平定田虎、王慶的叛亂,梁山好漢們能夠全身而退,不損失一人,這本就是個奇蹟。宋江知道,這樣的奇蹟不可能會一直上演。
宋江作為主帥,自然不會親自衝鋒陷陣,所以死傷的機率很小。至於兄弟們呢,即使有死傷,那也是為了國家,是他們的造化。
更何況宋江一直將“忠義”二字掛在嘴邊,而最大的忠義,就是對皇帝,對朝廷的忠義。
這一點,從宋江知道自己飲了奸臣們的毒酒後,跟李逵的對話就知道了:
“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昨日酒中,已與了你慢藥服了,回至潤州必死。你死之後,可來此處楚州南門外,有個蓼兒窪,風景盡與梁山泊無異,和你陰魂相聚。我死之後,屍首定葬於此處,我已看定了也!
”
你看,宋江為了“忠義”的名聲,為了能夠青史留名,他連最忠誠於自己的李逵的命都說要就要,他又怎麼會因為智真長老的佛偈,因為幾個其他兄弟的性命,就放棄為朝廷效忠呢?
為朝廷效忠,建功立業,意味著什麼?說白了,這些背後都是功名利祿的誘惑。
真正讓宋江選擇忽視智真長老偈語的,是他那顆功利之心。宋江太貪戀那個體制中的虛幻位置了。所以,面對偈語提示的危險,他仍然愚頑偏執,不願就地解散隊伍,仍在為自己找理由,期望永遠維持和領導梁山這個龐大的團體,用這個作為政治資本,以換取在體制中更高的地位,並維持這個地位。
這就是宋江,即使在徵方臘,看見智真長老的佛偈應驗後,他也不願放棄功名利祿,甚至用僥倖的心理去麻痺自己。
與宋江呈鮮明對比的人,就是浪子燕青。
“略地攻城志已酬,陳辭欲伴赤松遊。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徵方臘歸來後,燕青知道智真長老的佛偈靈驗,便去勸盧俊義跟他一同歸隱,並搬出了歷史上很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
然而,盧俊義不為所動,燕青只好跟盧員外告別,並給宋江留下一封信,從此隱遁於江湖。
盧俊義執迷不悟,燕青為什麼不拿“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一套說辭去勸宋江?
因為燕青最清楚,宋江連智真長老的佛偈都能當耳旁風,他的功利之心只怕比盧員外更重。所以,燕青只給宋江留下幾句場面說辭,以及四句詩:
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此生。
宋江懂燕青,燕青更懂宋江,然而,燕青不想成為宋江,宋江更不想成為燕青。二人之中,誰的境界更高呢?幾百年來,《水滸》的讀者們早已有了答案……
END
本文為“達文有話說”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