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下稱鯤鵬研究院)綠色健康養殖中心唐中林團隊在國際遺傳學權威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發表題為《基因組變異和發育轉錄組圖譜揭示豬骨骼肌的遺傳分化》的成果,揭示了脂肪型豬和瘦肉型豬之間產肉性狀及骨骼肌生長髮育差異分子調控機制。此研究將為豬分子設計育種提供重要理論依據。
據悉,我國養豬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豬遺傳資源,生豬養殖量和豬肉消費國量均佔全球一半以上,生豬是我國農業的支柱產業。我國地方豬和西方瘦肉型豬在產肉性狀(肉產量和品質)上差異巨大,且具有互補性。我國地方豬具有肉細嫩多汁、口感好等優點,但存在生長緩慢、瘦肉率低等不足;西方瘦肉型豬雖生長快、瘦肉率高,但肉質不如我國地方豬品種。因此,揭示我國地方豬和西方瘦肉型豬產肉性狀差異的遺傳基礎對我國地方豬的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以及新品種(配套系)培育等都非常重要。
據介紹,本研究透過分析中國脂肪型-通城豬和西方瘦肉型-長白豬27個生長髮育階段骨骼肌的轉錄組,從比較發育遺傳學角度,系統解析豬骨骼肌生長髮育過程中的轉錄調控事件,發現中外豬種骨骼肌生長髮育不同步,肌細胞增殖、葡萄糖代謝和ATP酶活性等的差異是導致瘦肉型和脂肪型豬產肉性狀差異的關鍵。結合變異組分析,鑑定了多個調控豬產肉性狀的關鍵編碼基因和非編碼RNA,為豬的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基因。本研究將對我國地方豬優質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打贏種業翻身仗和培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豬新品種(系)具有重要價值。
據悉,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點專案等資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鵬飛 通訊員:紀欣儀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霍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