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手術,成功率達到95%,絕大部分患者會在術後三個月忘記安裝了人工關節。
那麼,剩下的5%發生了什麼,雖然是極低機率的事件,我們也有必要來討論一下。
感染
主要發生在手術後6周內,在此之後,感染的可能性較小。感染可以在手術時發生,因此選擇手術醫生的同時,選擇手術室也十分重要,想象一下P4實驗室,雖然不需要達到那麼高的級別,但空氣潔淨,操作規範的手術室將大大降低感染的機率。
術後六週的護理也很重要,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的感染,例如口腔,牙齦,肺部、尿液,面板,會導致細菌進入血液,感染手術後的髖關節。
怎麼辦?
對於早期發現的感染,一般在術後幾小時或者幾天內,醫生可能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感染髮現的較晚,那就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了,通俗的說就是再裝一次人工髖關節。
脫位
脫位在手術後3個月內風險較高,脫位是指人工髖關節的“球”脫出了“窩”,這時候患者的兩條腿就不一樣長了。脫位的原因比較複雜,可能是患者遭受到了外力壓迫,例如撞擊,摔倒,也有可能是人工髖關節安裝的位置,方向,角度問題。
怎麼辦?
一旦發生脫位,醫生就可能需要進行翻修手術了,否則脫位的“球”會破壞髖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翻修手術讓“球”回到正確的位置,並且防止進一步的脫位。手術後患者可能需要戴支具數週,並且注意不要使用容易脫位的位置。
鬆動
鬆動多發生於關節置換數年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關節運動導致磨損,磨損產生的微小顆粒進入骨骼,刺激了身體的免疫反應,一番廝殺後骨骼遭到了破壞,如果骨質破壞的足夠嚴重,人工髖關節就會發生鬆動。另外意外事件,例如撞倒或者摔傷,也可能導致鬆動。
怎麼辦?
醫生會進行翻修手術,取出磨損嚴重的人工髖關節,然後換上新的,這一過程中醫生還會評估患者的骨流失量,如果流失嚴重,醫生會考慮進行骨移植。對於骨質脆弱的患者,手術後應在一段時間內,人工髖關節避免承受壓力。
綜上所述,患者也不必過於擔心,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最成功的手術,失敗的機率非常小,但凡事都不是百分之百,一旦需要進行翻修手術,手術難度和康復要求都會比較高,因此儘量在初次手術時避免失敗。
如何避免手術失敗?
事實上,選擇醫生比選擇人工髖關節更加重要,調查顯示經驗豐富的醫生手術成功率越高,人工關節用的時間越長,患者住院時間和費用越低。
按照國際標準,一名外科醫生必須在5年內,至少完成150臺相同手術才能稱為專家,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符合這一標準。
另外不同廠家生產的人工髖關節也有細微的差別,有經驗的醫生會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挑選最適合的關節,因此並不是越貴的就越好。
手術的入路方式,安裝位置,方向,角度,都考驗一個醫生的專業水平,例如術後的脫位率,即使使用同樣的手術方法,缺乏經驗的醫生普遍比經驗豐富的要高。
最後提一點建議,如今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65歲以上的關節炎患者,如果已經嚴重到難以行走,生活難以自理,建議考慮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畢竟人生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您有這樣的打算,請謹慎選擇醫院和醫生,因為老年人的手術成功率更加重要,否則長期臥床可能導致一系列併發症,會帶來更嚴重的風險。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本文由骨關節科王德利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