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摩天大樓”在一定意義上成了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象徵——擁有越多的摩天大樓,就代表城市越先進越發達。
摩天大樓的字面意思是像摩天輪一樣高的大樓,本義其實是指超高層建築,根據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建築高度超過100米時,無論其是住宅亦或者是公共建築,統稱為超高層建築。
在追求現代化與城市化的道路上,,國內各個城市競相蓋起了高樓,以沿海城市為例,廣州的廣州塔、深圳的賽格大廈、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等等都成為了當地的標誌性建築,天津的“高銀金融117大廈”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的。
然而,天津117大廈卻並沒有如願成為天津這座城市的驕傲和標誌,反倒是在時光的流逝中,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笑話……
它是何人投資建設的,又有著什麼樣的前世今生呢?
一
這座建造時長超過十年仍未投入使用、已成當地最著名爛尾樓的高銀金融117大廈,位於中國天津西青區,在該專案的設計中,整個建築群由中央商務區、配套居住區及天津環亞國際馬球運動主題公園組成,因樓高117層而得名。
如果不出意外,建成後的天津117大廈將是當時中國第5座摩天大樓,無疑也會成為天津的又一標誌性建築。
該摩天大樓於2008年正式動工,經過7年的緊追慢趕,終於在2015年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
當時117大廈的投資方高銀集團放出訊息稱,從專案動工開始,已經為這棟大樓投入了400億元。
當年天津117大廈成了樓市上的香餑餑,憑藉著這座被譽為“中國第一高樓”的未建成大廈,高銀集團2015年的股票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一路走高,從5.84港元一路飆升到27.86港元。
誰也沒想到,那是天津117大廈最後的輝煌。
預計2016年8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的117大廈,在2015年封頂之後就再也沒了訊息,很快,五年過去了,2021年的天津117大廈,依舊停留在封頂之時的狀態。
經歷了停工、復工、復工又停工,這個樓高596.5米,高度僅次於迪拜哈利法塔、擁有12項世界紀錄的高樓,從此成為了爛尾樓,時至今日,就連玻璃幕牆都沒有裝完。
投資幾百億,建成了個爛尾樓,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投資方當時的決定,其實,這一切或多或少,都與高銀集團急於求成有關。
二
2000年以後,已經在商界馳騁多年的潘蘇通進軍地產行業,從2002年到2008年,他先後在香港收購了兩家公司,並將這兩家公司更名為高銀金融集團和高銀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在2007年,潘蘇通將投資目光轉向內地,當時正值天津蓬勃發展的黃金期,無數摩天大樓計劃對準天津這塊土地,央企、民企、日商、港商紛紛排著隊給天津“送錢”。
潘蘇通以20.26億元與天津海泰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收購協議,共拿下天津5個地塊,其中就包括位於天津西青區與濱海新區的地塊,潘蘇通決定要在這裡建造一座超高層建築,將其打造成為世界性高樓。
事實上,天津117大廈在設計方面的確擔得起“中國第一高樓”的美譽,大樓的設計師是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李華武,整個摩天大樓在設計上儘可能多的採用了中國元素。
比如,大樓最終以117層設計,是因為《易經》中提到,中國古代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數字七次之,為“少陽”,因此,大廈最終以樓高597米、共計117層設計出現。
此外,大廈總體外觀方方正正,取“四平八穩”之意,頂端被設計成了鑽石的形狀,暗合古代“天圓地方”的思想。
大廈建築外立面應用極簡主義美學理念,整個建築高聳雲霄,頂部的鑽石設計猶如被託舉初生的太陽,煥發出蓬勃生機。
可以說,在整個設計理念上,天津117大廈不輸於任何一座摩天大樓。
即便作為未完成的爛尾樓,天津117大廈依舊創造了11項中國和世界之“最”,包括但不限於84.7萬平方米的摩天大樓建築面積世界之最、500.61米的通道塔高度世界之最、8.3兆帕超高層建築水管壓力世界之最等。
如此看來,天津117大廈如果建成,勢必成為光彩奪目的又一座里程碑式摩天大樓,那怎麼又會變成爛尾樓呢?
業內財經人士分析認為,雖然天津117大廈在設計理念和施工質量方面無可挑刺,甚至在施工中還克服了不少現代建築施工上難題。
但一座摩天大樓並不僅僅是“建成=成功”,作為一個集商務區、住宅區與活動場所為一體的超高建築群,天津117大廈在建成後除了美觀作用和地標作用外,它的實用價值才是真正被外界關心的。
天津117大廈位於天津西青區,這裡已然靠近郊區,在一個城市的市郊地帶建造一座超高摩天大樓,本身就足夠奇怪。
此外,天津117大廈樓層過高、體量巨大,在維護成本方面勢必令人頭疼,種種元素分析下來,該大廈實際上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建築。
昂貴的建造與維護成本、人工物力費用、超長的建造年限,讓天津117大廈在2015年進入過程尾期時,其實已然入不敷出。
儘管潘蘇通憑藉這座大廈在短短數月間身價翻了幾翻,一度高達1780億元,但隨著大廈的停工,高銀地產、高銀金融的股票雙雙暴跌,損失超千億港元,而潘蘇通的個人身價在短短一天內縮水了800多億港元。
大廈體量超十幾萬平方米,但真正售出的面積卻只有區區幾千平方米,大樓賣不出去、資金鍊補不回來,如此一來,天津117大廈真正成了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進不得、退不得,最終變成了難以繼續的爛尾樓。
2017年,在受到股價暴跌的衝擊後久久沒有恢復元氣的高銀集團,以私有化退市的方式收場。在計劃中本該是雙贏的專案,徒留給世人幾分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這之後,天津117大廈因缺錢而持續停工,中途被中國信達以及信風投資認繳90億人民幣給該工程輸血,計劃在兩年後投入使用並變現。
但天津117大廈像是爛泥扶不上牆一般,工程拖拖拉拉,依舊是以數月裝幾塊玻璃的速度在進展,讓中國信達也感到十分惱火。
最後忍無可忍一紙訴狀將高銀集團告上法庭,並向其追討15億元本金以及利息、罰息和違約金等。
有趣的是,高銀集團的頹勢與天津117大廈的失敗,似乎沒有影響到老闆潘蘇通的個人前景。
2020年,潘蘇通甚至憑藉43億美元的身家位列“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榜單”第22位,以2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胡潤全球房地產富豪榜》第93位,在香港照樣過得風生水起,甚至還買下了一棟豪宅。
至於還有債務沒有還清的天津117大廈,或許早已被他遺忘在腦後。
結語:
2020年,中國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築。
這個規定直接限定了國內未來摩天大樓的“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房地產商“逐利式”加蓋超高層建築。
事實上,摩天大樓儘管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一座城市的臉面及經濟發展水平,但作為建築物本身,與人們的實際需要相匹配才是最本質的需求。
天津117大廈的“爛尾”,給全國試圖加蓋超高建築群的地產商們上了一課,希望今後這種浪費人力物力的建築不再出現吧。
作者:黑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