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恩施境內儲存著上百座獨特的古墓,這些墓葬有的置於水邊林間,有的置於院舍兩旁,有的甚至修在正堂中央,呈現出人鬼同住一屋的奇特現象,而這樣的習俗在當地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村民們早就把墓碑當做放在家裡的傢俱一樣。
古墓的地址位於湖北省與重慶市的交界處,一個叫魚木寨的地方,遠遠看去好似一隻巨大的鯨魚,遨遊在天地之間。
早在明朝時期,魚木寨里居住著成氏一族,他們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來到山野,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後來因為不服土家族首領馬千乘的管理,遭到進攻,然而這裡的山勢險峻,想要攻入寨中並非易事。
魚木寨的山體是由易崩塌的褐色沙岩組成,經過上千年的風化,沙岩掉落形成了巨大的斷崖絕壁,四周懸崖的落差達到上百米,只有前後兩條狹長的山脊可容人透過,成家人在山脊上用石頭建起了厚重的防禦碉樓,只要在碉樓裡屯上少許兵力,便可以阻擋住千軍萬馬的來犯。
馬千乘眼看正面無法攻入此寨,便採用圍困的辦法,想逼寨裡的人斷糧而出山投降,然而魚木寨內有水源,有梯田,村民們還在山上養魚養鴨,生活完全自給自足,就算數月下山,依然可以照常生活,所以從古以來,想要攻進魚木寨,猶如緣木求魚,魚木寨也由此得名。
獨特而險峻的自然地理環境,讓魚木寨與外界的聯絡相對較少,當地人們一直延續著古代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有許多古蹟得以保留下來。
在皇帝統治時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家中如有長者過世,都要回家守孝三年,這種厚死薄生的傳統觀念,在魚木寨延續了上百年。
土家人一旦過知天命的年紀,就要開始為自己準備未來的居所,這是對生死看淡的一種豁達體現,土家族認為生命的終點即使永恆,所以生前住的好不好不重要,但是死後一定要修建一處華麗的歸宿給自己居住。
穿過一片茂密的松樹林,就可以看到寨中最知名的向梓墓,它是向霖齋花了三年時間為父親修建的一座豪華古墓。
清朝末期向霖齋透過科舉考試考入了北京國子監學習,他功成名就後為父親爭取了皇帝欽賜的九品官銜,在當時向氏一族成為了魚木寨裡的最高管理者,向梓死後,就被埋葬在這裡。
墓的高度達到6米,四周由工匠精緻的雕刻出戲曲中的故事人物,異常精美,像這樣的古墓在中國確實相當罕見,墓的上方雕刻著“皇恩寵錫”匾額,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這座墓有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在墓碑的頂端內側,有一個由鳳首龍身組合而成的福字,直徑達到1米,周邊刻著八卦的圖案。
在帝皇統治時期,龍與鳳是皇家地位的身份象徵,只有擁有純正皇室血統的人才能使用龍鳳的圖紋裝飾,向氏一族把龍鳳的圖紋刻在自己的墓碑上,是希望以此來寓意向氏的子孫後代能夠成為人中龍鳳。
在向梓墓的不遠處是他妻子閻君的墓,也是向霖齋為其修建的,只是向霖齋為父母修建如此華麗的墓碑,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座精緻的墓葬,向霖齋被葬在哪裡至今無人知曉,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人恪守孝道的傳統美德。
魚木寨中現存最大的古墓要屬雙壽居墓,它是寨中鉅富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成永高因為勤勞肯幹生前積累了大量財富,在古稀之年將自己的家業分給幾個兒子後,就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歸處。
雙壽居始建於清朝1866年,這座大墓原本修在房屋的正堂中央,是和房屋一同修建起來的,後來因為外圍房屋倒塌,變成了今天裸露在外的模樣,建在堂屋中央的墓葬方式在土家族被稱做碑屋,因為土家族人把死亡當成一種解脫,脫離了塵世的煩惱和疾病的折磨,也被當做是一種喜事,所以也就不怕和死去的人同住在一間屋子裡了。
雙壽居的佔地面積達到100平方米,是由上百名工匠耗時三年建成,現在的墓碑上方還儲存著6齣戲劇故事,500多個人物的鏤空雕像,這樣的墓碑就算和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碑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雙壽居是土家族文化和石雕藝術的集中展現,現在更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原來的成永高夫婦在墓內藏有大量的寶藏,把墓建在廳堂中央也是為了方便族人看管和祭拜,但是隨著時光的變遷,族人們漸漸搬離了祖屋,墓碑也被盜墓賊破壞,墓內的寶藏已經不知蹤影了。
在魚木寨還有一項非常引人注目的習俗,叫做活夜,這是一種給60歲以上身故老人的特殊典禮,在清朝時期,男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女的有50歲,能活到60以上的便可稱為壽星,凡是村中有壽星去世,全村人都會到場來喝壽星的“喜酒”,其族人無論多遠都會趕回來和家人團聚。
在那個沒有任何娛樂設施的年代,做活夜更是被視為一種快樂的典禮,到場的親人載歌載舞,留下的只有快樂,沒有悲傷。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受到時間和經濟的限制,已經越來越難把族人們聚在一起了,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恩施,不要忘了,到這裡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