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說:“貴的東西不一定好,好的東西一定貴。”那麼在藥物領域,這句話是否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就拿我們最常見的維生素C來說,藥店裡幾塊錢一瓶的藥用級抗壞血酸Vc,其純度在99%以上,而某些保養品,號稱純天然植物提取的幾百塊錢的維生素含片,其工藝標準還是我國上世紀50年代的要求,維生素純度不到90%,卻靠著營銷攻勢瘋狂傾銷,可謂百年罕見之劣行。
當然,願者上鉤的事情我們不去評判,今天我們聊一聊糖尿病患者經常使用的一種藥——二甲雙胍,其價格和作用效果是否呈現正相關。我們知道,二甲雙胍最便宜的是一分錢一片,而貴的可以達到兩塊錢,這懸殊百倍的價格,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這3個緣由,就是二甲雙胍不同價格的道理。
1.劑量
首先不同價格的重要原因就是藥物的劑量不盡相同,市面上常見的二甲雙胍分為了250mg/片和500mg/片兩種,二者含量不一,所以價錢也會有所區別。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規格,結合自己的需求量去進行購買。一般程度較輕的糖尿病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500mg,上限不宜超過2550mg,所以在購藥的時候不能為了方便直接購買大劑量的藥物,也應當買進小劑量,幫助調整每天的實際用藥量。
2.工藝
藥物的製作是在不斷髮展的,因為早一批次的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效果,需要在後續的工藝之中進行調整和改進。比如二甲雙胍目前就有三種類型:普通型、腸溶型和緩釋片。
二甲雙胍是一種容易刺激胃部的藥物,普通藥片在吞嚥後,會在消化道內被吸收,這其中就包括了胃,因此就會引發胃部的一些不良反應。腸溶劑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只能在腸道中被溶解的外衣,這樣就能避免藥物在胃部釋放。緩釋劑也同樣能夠達到這個效果。
所以在使用腸溶劑或者緩釋劑的時候,不要把藥片掰斷,否則會浪費這種新工藝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推薦使用小劑量的藥片,而不是直接把大劑量藥片掰碎了用的原因。
3.專利
我們知道,上個世紀國內藥物的創新能力較差,很多藥物都只能依賴於進口。享有藥物專利的外國公司在其專利保護期間內有著自主定價的權利,這就導致了進口藥普遍較貴。而現在雖然專利時間過了,但由於長期以來的思維慣性,導致這些品牌更值得“信賴”,其價格也就不會降低。
目前國內的仿製藥出現後,價格要便宜不少,但沒有口碑也就沒法大規模推廣,因此市面上就存在藥效差不多的東西,價格卻懸殊百倍的現象。
當然,怎麼選擇用藥是自己的權利,每個人還是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去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本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