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胖子的勵志故事,同時也是悲慘故事。
勵志,是因為這個胖子當太子當了整整20年卻不改初心,依舊為自己建設明朝而努力。悲慘,是因為他好不容易熬上了皇帝寶座,結果當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還沒有來得及施展他的抱負。
可奇怪的是,雖然他的皇帝之旅不足一年,但他卻能名垂青史,受到後世的敬仰。
這個胖子就是明仁宗朱高熾,而他之所以被後世銘記,是因為他在區區十個月的在位時間裡,連續解決了4大難題。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朱棣給朱高熾留下了哪4大難題,以及他是如何解決的。
四大難題
朱棣是一位好皇帝這不假,但他的手腕比較硬朗,尤其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因此他奪權之後自然少不了被那些建文舊臣所唾棄。
特別是那些被關押在大牢以及流放邊境的建文舊臣,時刻都想著如何反叛,為此朱棣那是沒少殺人。
如此一來,就使得統治集團的內部出現了矛盾,從而影響整個明朝的和諧穩定。
此乃第一難題。
除此之外,內閣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眾所周知,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之後獨攬大權,不給其他人挑戰皇權的機會。
不過朱棣沒有這樣的精力,但他又不能違背祖制,於是就建立了內閣,讓一些有能力的大臣協助他進行政務的處理。
可是朱棣是個有徵服欲的皇帝,他登基之後經常出兵南征北戰,甚至多次御駕親征。
比如永樂八年的親征韃靼,永樂十二年的親征瓦剌,以及永樂二十一年的親征阿魯臺等,前前後後加起來有五六次親征,你說他有多愛打仗。
這還不算,他連死都是死在了親征返回的路上,要不是他去世前迅速做出了決策,以及朱高熾得到訊息後處理得當,說不定大明朝就要變天了。
那麼皇帝總往外面跑,太子監國有些事情也處理不了,加上內閣裡還沒有一個管事的,許多政務都無法及時處理,很容易耽誤國家大事。
此乃第二難題。
當然,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朱棣在位期間大小戰爭數十次,且大多都是奔襲千里的戰爭,這無疑加重了國家的經濟負擔。
而最為重要的是,即便是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除了這個勝利的頭銜之外,似乎沒有任何實際的利益,這裡外裡就是純虧錢的買賣。
此外還有一個最為頭疼的巨大支出,就是彰顯明朝天威的下西洋計劃。
雖然下西洋的計劃是中國歷史上的壯舉,但在其背後所要付出的是大量的財力物力,即便是返回之後帶回了許多寶物,但也基本都是等價交換,這裡外裡也是明著虧錢。
一個國家的命脈就是經濟,不然國家很容易出現問題。
此乃第三難題。
這最後一個則是比較棘手的風氣問題,也是歷朝歷代都有的問題。
這個弊病的癥結還在於朱元璋,他雷霆手段懲奸除惡也就罷了,可他偏偏把一些功臣也都斬盡殺絕,正史記載加上民間傳說,死於朱元璋之手的官員以及家屬多達十餘萬人。
這還不算完,朱棣緊接著又以非常手段獲得了皇位,之後也是大肆屠戮,尤其是建文舊臣。
試想一下,這是一種怎樣的風氣?官員們那是坐立難安,不敢展露真才實學。
大儒們也是敢怒不敢言,整個官場死氣沉沉。
此乃第四難題。
其實我們看,這4大難題隨便拎出一個來,都非常棘手,因為他涉及各個方面,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麼朱高熾是如何解決的呢?
解決難題
前面透過分析已經大致瞭解,對於這4大難題,其實每一項都非常棘手,就如同遊戲升級一樣,都是BOSS級別的難度。
可朱高熾當了整整20年的太子,期間他勤學好問,父親外出時他負責監國,為此他也是早有準備。
當他登基之後馬上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他推行“寬刑平獄”的政策,將之前的建文舊臣釋放,並且加以安置,甚至是重新啟用。
此外還加強對司法部門的監管,比如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要透過三法司會審後方可抉擇,減少了冤假錯案的發生。
這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集團內部的矛盾,算是解決了第一大難題。
與此同時就是改組內閣,允許官員兼職內閣大學士,並且大力提拔了一些傑出人才,比如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三楊”,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當然,“三楊”之所以能夠出名,是因為他們已經能夠參與政務的決策,這也是改組內閣的核心,是日後內閣發展為集體領導的基礎。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群策群力,幫助皇帝更有效地完成政務的處理,即便是皇帝不在,有了內閣大學士協助太子監國,真乃一舉多得。
因此這算是解決了第二個難題。
第三個難題就相對簡單,朱高熾登基之後馬上停止了下西洋計劃,隨後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賦稅,財政問題馬上就出現了好轉。
第四個難題相對棘手,對於陰沉的官場風氣,必須要打一劑強心針方可奏效。
為此朱高熾發出大招,大張旗鼓地修建“弘文館”,並且親自在館內和一些大儒們談論經史,向官員們表現出了自己寬容治國的態度。
只要大儒們敢講話了,那麼官員們也就熱鬧起來了,他們不再畏懼,敢於奉獻自己的能力,使得國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不得不說,朱高熾確實是一位有思想,有能力的好皇帝,短短十個月的時間裡就做了如此多的事情,且每件事都能擊中要害,幫助國家走出困境。
也難他能名垂青史了。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