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歷經百年,依然是當代中國青年必讀的書籍之一。
人們對於魯迅先生的敬仰,如同他所留下的文字一樣,亙古不衰。
然而,當年魯迅先生離世時,不過55歲,離世緣由是肺病,由此,也揭開了魯迅先生不為人知的一面,一生愛煙,想戒也戒不掉,最終也終於此。
魯迅先生因肺病離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寓所因肺癌離世,享年55歲。
當時中國各界人士聞此訊息,紛紛難忍悲痛。
魯迅愛人許廣平更是如此,然而,悲痛之餘,她依然強打著精神和家人一起安排丈夫的治喪事宜。
宋慶齡女士在得知這一噩耗之後,也即刻動身,前往葬禮現場參加魯迅先生的悼念儀式。
根據宋慶齡女士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當時宋夫人到達葬禮現場後,許廣平是到門口來迎接的,當時的許廣平雖然神色間難掩悲痛,眼眶也是一片通紅,但是說話清晰,意識清楚。
而宋慶齡女士在看到許廣平的第一眼,就走上前擁抱了她。
或許,在這樣的場合,所有的語言都顯得格外蒼白。
過了好一會兒,前來參加悼念的人越來越多,許廣平只得先將宋慶齡女士妥善安置好,隨即又去安排其他前來悼念的來賓。
魯迅先生的離世,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整個國家的損失,因此前來參加悼念的人一撥又一撥,一直到深夜,在許廣平等親屬的勸阻下,人群才漸漸散開。
而當週圍安靜下來之後,忍耐了一天的許廣平也再一次淚如雨下,她怔怔地坐著,對身邊人說:
“香菸不是好東西,他早就知道,就是戒不掉。”
說罷,許廣平再次低下了頭。
是的,或許誰也沒有想到,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敵人的槍炮沒有帶走我們的魯迅先生,一根小小的香菸卻做到了。
一生離不開抽菸
魯迅先生離世的原因是肺病,而他導致他身患肺病並且越來越嚴重,直至去世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長年累月地抽菸。
哪怕不抽菸的人應當都知道,吸菸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更遑論是學醫出生的魯迅先生,又怎能不清楚香菸帶給人的危害。
然而,即使明知抽菸對自己並無多大好處,魯迅先生卻還是堅稱“煙不抽是不行的”,他曾經說過,他一輩子都離不開的兩樣東西,一樣是書,另一樣就是香菸。
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生前魯迅先生的煙癮有多大。
用香菸或者酒精來刺激靈感,在文人圈中算是常有的事情,魯迅先生也不例外。
加之他身處中國最動盪的年代,每日所思所想皆是哀民生之多艱,長此以往,心緒難免沉鬱,因而選擇抽菸來暫時緩解苦悶,也是習以為常之事。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
隨著時間的推移,魯迅先生的煙癮越來越大,如果說,剛開始還有緩解苦悶,刺激靈感的由頭在裡面,到了後來,就純粹是因為習慣了。
與魯迅先生相交甚密的幾個朋友,也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幾乎每次看見魯迅,他的手裡都夾著一根香菸,可見魯迅先生當時已經煙不離手了。
愛人許廣平後來也曾開玩笑稱,她晚上回家要是想知道白天魯迅是在家還是出門了,只要數一數地上的菸頭就可以了。
而在魯迅先生的日記中,還曾經記錄過這樣一件事。
在他留學日本期間,曾經在一次坐火車時遇到過一位沒有座位的老婦人,出於同情,魯迅先生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這位老婦人。
當時的魯迅先生本想再去找列車員補一張坐票,卻沒想到身上的錢買了票之後連最便宜的煙也買不起了。
因而,當時的魯迅先生想了想,還是選擇買了一包煙。
因為這件事,魯迅先生回到學校後,還曾經一度被他在日本的同學笑稱“煙簍子”,因而魯迅先生將其記了下來。
1929年,魯迅先生在同韋叢蕪的信中曾經說道:“我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就是仰臥,抽菸和寫文章”。
而且根據好友許壽裳所說,魯迅先生在家時,每天睜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菸,也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家中的床榻圍帳都從白色變成了黃色。
就連胡適先生也曾說過,有時候兩個人說不到一刻鐘話,“他腳下已經有三四個菸頭了。”
凡此種種,皆證明了魯迅先生生前對香菸的依賴有多深。
愛煙如命,不管好煙還是壞煙
儘管魯迅先生愛煙如命,但是對於煙的好壞,他卻並不十分在意。
而且,從他不同時期抽菸的種類來看,他更傾向於抽一些便宜的香菸。
無論是“哈德門”、“紅錫包”,還是‘金牌’、“品海”,他幾乎沒有特別偏愛的,他自己也曾說過,他抽菸,抽的不是煙本身,而是抽菸的感覺。
當然,魯迅先生作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的稿酬收入是相當可觀的,因此並不存在說,他抽不起好煙。
相反,更多的時候,他與愛人許廣平會將大部分的收入用來資助窮人家的孩子,而夫妻倆則過著十分樸素的生活。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魯迅先生才更偏愛那些一角幾分的香菸,因為這些香菸既能滿足他抽菸的需要,又不會浪費過多的金錢。
也正因為如此,許廣平回憶,魯迅先生的每一根菸幾乎都要抽到底,直到拿也拿不住,才會依依不捨地扔掉。
後來許廣平在廣州出差時,曾經給他買了一個象牙的菸嘴,這才讓他避免了再被燒得太短的菸頭燙到的意外。
我這一生,唯獨在戒菸這件事上,缺點自控力
隨著長年累月地與香菸為伍,魯迅先生的身體開始越來越差。
無論是愛人許廣平還是身邊其他的親朋好友都開始勸他戒菸,魯迅先生開始並不以為意,然而隨著他身體情況的日益糟糕,已經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創作。
無奈之下,魯迅先生只能開始戒菸。
可是,一向自制力強硬的魯迅先生,無論是在面對何種境遇時,幾乎從未想過放棄,唯獨在戒菸這件事上,戒了又吸,戒了又吸,巡迴往復,從未停止。
在香菸燃燒升騰起的白色煙霧裡,他能將自己的面容隱藏其中,他可以靜靜地思考,慢慢地回味。
1935年6月,魯迅的身體狀況持續惡化,他在給好友寫信時,也曾描述過自己當時的狀況,並且還將醫生對他的囑咐告知了好友。
“醫生讓我不看書,不寫字,不抽菸,這三樣,我哪樣能做到呢?”
在北京的那段日子裡,因為有愛人許廣平的嚴格監督,煙雖然未能完全戒成,但是每日抽菸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這件事能從魯迅先生給妻子的致辭信中瞭解。
也是在寫封信裡,魯迅先生承認,自己這一生,做很多人都很有毅力,唯獨在戒菸這件事上,卻十分欠缺自控力。
長年累月的菸草侵蝕加之他不分晝夜地創作工作,魯迅的病情惡化地很快,不久之後,他就在醫生的強烈要求下,住進了當地的醫院。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魯迅,除了在戒菸問題上始終未能做到醫生要求的,其他方面,卻是配合度非常高的一位病人。
無論是飲食還是休息,醫生讓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幾乎從不會違背,然而,唯獨抽菸這件事,他總是忍不住。
醫院的護士人員說,即使在他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他也沒有完全戒掉香菸。
在魯迅生命的最後時刻,幾乎再也沒有勸他戒菸了,無論是醫生護士,還是親朋好友。甚至兒子周海嬰還會趁父親熟睡時,偷偷地從煙盒中拿出一根菸,放到父親嘴邊,這樣,等到父親一醒,就能直接抽了。
哪怕到魯迅先生臨終前的一天,他依然一邊忍著咳嗽一邊抽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顆香菸。
魯迅先生為何抽菸成癮
魯迅先生留給後世的作品,除了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吶喊》《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等散文白話小說外,他還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
這首詩的名字為《秋夜偶成》,其實就是魯迅先生在一個輾轉難眠的秋夜裡,夜不能寐之時所寫。
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這是獨處時候我們看不到的魯迅先生,卻也是他最為放鬆的時候。
國家動盪,百姓流離,曾經的泱泱華夏已經破敗不堪,而以魯迅先生為首的那批人,作為最先覺醒的國家脊樑,越清醒越痛苦。
有人問魯迅先生為何一生吸菸成癮,或許,除了創作所需要的靈感,更多的則是給心中沉甸甸的自己一時半刻的喘息之餘吧。
在香菸燃燒升騰起的白色煙霧裡,他能將自己的面容隱藏其中,他可以靜靜地思考,慢慢地回味。
魯迅和香菸
如今已經沒有文獻可考,魯迅先生是從何時開始抽菸的。
是1893年祖父入獄,父親重病,舉家避難時;
還是三年後,父親去世,叔伯冷漠,讓他倍感人世淒涼之時;
亦或是1902年,他與與厲綏之、錢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時,看到落後的中國是如何被一個彈丸之地的人們輕視瞧不起時……
這些我們都無法得知,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1918年,他在創作自己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時,曾經徹夜不眠,筆耕不綴,而這個時候,刺激他靈感,支撐他精神的除了他心中的信仰,剩下的就是菸草的麻痺。
在魯迅先生《野草》的最後一篇《一覺》中,他曾寫過這樣一段:
“我疲勞著,捏著紙菸,在無名的思想中靜靜地合了眼睛,看見很長的夢。忽而驚覺,身外也還是環繞著昏黃;煙篆在不動的空氣中上升,如幾片小小夏雲,徐徐幻出難以指名的形象。”
彼時,“三一八慘案”才過去僅僅22天,魯迅先生也正處於被通緝的逃亡過程中,而他逃亡的原因則是那篇至今讀來依舊讓人悲憤不已的《記念劉和珍君》。
在那樣一個夜晚,先生指尖升騰起的煙霧在空中撰寫著思想和信仰的印記,誰都無法否認,那一刻的先生心中,一定充滿了無法言說的悲痛,然而他只能藉助香菸,用自己的筆桿將這一切寫下來,記下來。
而後,在他創作的每一次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留下了香菸的蹤跡。
有人說,香菸摧毀了魯迅,讓他在不惑之年就離開人世,但是誰又能保證,在無數個感傷時事的深夜,在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午後,不是香菸,給了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片刻的安逸。
根據記載,1936年1月,在魯迅先生所創作的《故事新編》出版前,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樂觀,他的肩胛骨以及肋骨附近皆出現劇烈的疼痛,甚至一度都不能提筆創作。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魯迅先生依然不願就醫治療,因為彼時他還忙著翻譯果戈裡的《死魂靈》第二部,直到同年5月,他的病情開始加重,甚至還出現了胃痛,咳血的症狀。
在愛人和親友的勸說下,他才決定前往醫院治療,因為情況嚴重,好友甚至多方打探,為他請來了美國的專家為他診治。
在醫生的治療下,魯迅先生的身體漸漸有了好轉,甚至不到一個月,很多病症就已經不再復發,也正是這段時間,他前所未有地停下了筆桿子,放下了香菸。
6月以後,身邊的親友都認為魯迅先生的身體即將康復,因而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禁止他看書寫作。
然而,儘管出院之前,醫生反覆叮囑魯迅先生及其家人,切忌操勞過度,一定要多休息,忌菸酒,卻仍然被出院後的魯迅先生拋在了腦後。
出院後的魯迅先生再次開始投入了創作和工作之中,與此同時,他又重新開始抽菸。
先生形象是魯迅先生留給大家最鮮明的模樣了。
10月17日,魯迅先生再一次被送進了醫院,然而,這一次,他卻沒能站著出來。
魯迅先生兄弟三人,老二週作人終年83歲,老三週建人96歲,唯獨只有魯迅先生,盛年而亡,歸根結底,還是菸草摧毀了他的根基。
然而從事實來說,拖垮先生身體的,不僅僅是菸草,還有長年累月不分晝夜地創作和工作,他既是毀於菸草,也是獻身給了中國的新文化運動。
無論是在魯迅先生生前還是死後,在眾多塑造他形象的藝術作品中,他總是手中夾著一根香菸。
好友阿累曾經在與魯迅先生的一次會面之後,寫過一篇文章,名為《一面》。
他在文章中是這樣來描述他所見到的魯迅先生的,“他穿著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裡咬著一枝菸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
而在魯迅先生的老家,浙江紹興,魯迅故居的那個大型浮雕上的先生形象也是手舉著一根香菸,而且如雲的煙篆“正在空氣中上升”。
或許,這樣的先生形象是魯迅先生留給大家最鮮明的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