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人民大會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肅穆了下來,好像一滴水投進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細小,感到海洋的無邊壯闊。”
作家冰心眼中的人民大會堂,怕也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
大家有沒有去過北京呢?我相信,去過北京的人一定去過人民大會堂。這座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10週年而建造的人民大會堂,是北京十大建築中規模最宏偉的一座。
但是大家知道嗎,人民大會堂,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建築,從原先的規劃設計到最後的施工,所有加起來只用了1年零15天,而且,從最初的選址到確定設計圖紙,只用了50天的時間。
這個僅僅用十個月的時間就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不僅在建造過程讓工作人員絞盡腦汁,在建成後的取名中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一開始的名字並不是叫人民大會堂,而是另外一個名字,那麼,人民大會堂原來的名字叫什麼?這中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就來帶大家認識這座新中國的建築奇蹟。
毛主席夙願
1945年,那個時期還屬於延安時期的時候,有一次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所在的會議大禮堂僅僅能容下幾百人,當時毛澤東環顧著這座禮堂,陷入了深思,隨即提出:將來革命勝利後,要建一座能容得下上萬人的大禮堂,讓黨的領導人和人們群眾一起參加會議,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毛澤東再一次提出了這個想法。當時處於第一個五年計劃,毛澤東還曾問建築工程部的部長劉秀峰:完全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建造起來一座萬人大禮堂?
1958年,中央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就改建北京城問題進行討論,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在北京建造一座萬人大禮堂。
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提前完成,建造萬人大禮堂的計劃頓時高漲,北京市規劃局還專門派人前往莫斯科進行考察,為籌建萬人大禮堂做準備。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戴河召開,毛澤東再一次強調了人民大會堂這一設想,在這個會議上,中共中央指出,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計劃在北京擴建一批重大建築,其中就包括毛主席提出的萬人大禮堂。
會議還表示,這些建築必須在1959年的國慶節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新中國十大建築
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火車站、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被稱為新中國十大建築。
很難想象,現在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這些建築,都是在同一年建立的,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這些建築的建立創造了當時中國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不僅為首都提供了足夠的政治空間,也為全國人民建立了一座神聖的政治生活殿堂。
大會堂作為當時迎接新中國十週年的“十大工程”之首,從最初的設計到竣工,一直都是中央政治局領導們最關心的工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都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周恩來和彭真多次強調,萬人大會堂的設計思想要圍繞“人民是主人”。
從設計到施工任何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中央領導都親自過問,由於萬人大會堂工程較大,建築面積高達17.4平方米,體積差不多有160萬立方米,並且結構複雜,禮堂有兩層挑臺,且每一層的挑臺長度都有精準的數字,這樣在視覺上才會達到美觀的效果。
建築工程如此龐大,安全問題至關重要,這些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設計人員。
對此周恩來把當時的負責人把這些問題進行一一彙報後,特地叮囑負責人,安全第一,否則會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不好的影響,為此還拿以往的經驗教訓舉例,風趣地說:安全問題抓不好,那就是“三個人頭一把火”。
人民大會堂的設計
當時為了建造好十大工程。北京成立了以萬里、劉仁等組成的“國慶工程”小組,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和指導下,在萬里的具體領導和負責下,國慶工程開始緊張而有條不紊、浩浩蕩蕩的開展起來。
當時規劃人民大會堂的時候,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當初規劃天安門的時候,為了避免改建後的天安門廣場變成整個北京市的交通樞紐,建設人員曾經想過將南池子和南長街的延長線打通,一旦這個兩條線路打通之後,大會堂後面就有了環繞的道路,如果遇到重大活動不至於堵塞交通,也方便疏散人群。
但是不巧的是,當年公安部新建的辦公樓剛好就落在南池子的延長線上。這就給當時任北京副市長萬里,帶來了一個難題。
有次萬里在理髮的時候,剛好遇到公安部的部長羅瑞卿,此時的萬里就笑著跟羅瑞卿嘮家常,正當萬里準備把話題延伸到公安部的大樓時,羅瑞卿就“先發制人”,笑著說:“你要拆我的樓也可以,但是我有意見。”羅瑞卿估計對這件事早有聽聞。
既然公安部的大樓已經建成,拆是不可能拆了,方案型不同就只能修改,那就出去公安部的面積重新規劃。
廣場500米的寬度在1955年就已經確定了,這樣一算留給博物館的寬度只有140米,而中國建築講究的是對稱,那麼西側的大會堂寬度也只能按照同一尺度,因此兩棟建築的規模都是140米米×270米。
參與大會堂設計的建築師們在這37800平方米的土地上,發揮了無窮的創意。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著出現,方案確定後再推翻,反反覆覆。
一開始只是決定建造一個萬人大禮堂,後來又決定加一個5000人的宴會廳,再接著,再後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也加了進來......大會堂的功能被不斷擴充,建築師們精心設計的方案往往第二天就會被推翻。
但是面積只有7萬平方米,就算僅僅是建造一個萬人大禮堂,平均到每個人的座位也只有7平方米的面積,還沒有首都劇場的人均面積大呢,更何況還要再加上宴會廳和人大辦公樓。
就這樣一直到1958年的國慶節,這是距離之週年大慶只剩下了一年的時間,而這十大建築中最引人矚目的萬人大會堂依然沒有一個完整的設計。
此時周總理表示:進一步解放思想,除了老專家的建議,也要積極發動青年同志的設計熱情。
趙東日曾是北京市委大樓的設計師,此時擔任規劃局技術室主任,也加入了這場人民大會堂設計競技賽,劉仁親自到天安門廣場進行了步測後,向趙東日提出了大膽設想:不考慮建築用地和麵積,設計一座全新的萬人大會堂。
按照這個設想,趙東日和同事們設計出了一個新的方案——整個大會堂呈“山”字形,中間是大禮堂,禮堂的北邊是宴會廳,南邊是辦公樓,至於立面,就用周總理之前提到的西洋柱廊式結構。
這樣一來之前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只是要建造下來的話規模跟之前的預算相比幾乎是擴大了一倍,關鍵是這個面積已經超過了故宮全部面積的總和,畫出來容易真正建造出來能實現嗎?
對人民大會堂的設計方案,北京市長萬里還邀請了全國各地有名的專家教授,舉辦了一個設計競賽,最後經過周總理的重重篩選,經過一番論證比較,敲定了趙東日組的這個方案,採用歐洲古典立柱式造型。
對於周恩來選定的這個方案,建築專家梁思成提出了建議。他認為藝術風格上的優劣順序應該是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西而古。
而現在選定的這個方案屬於是西而古,在藝術風格上是最差的一種。梁思成還認為,這一方案為了追求莊嚴、隆重感在尺度上犯了把簡單放大的錯誤,類似於聖彼得堡教堂上的失敗,使人有進入到巨人國的感覺。
中國建築學會就梁思成提出的意見展開了學術性的討論,關於藝術風格,會議一致同意“中而新”的建議,認為退一步的話可以選用“中而古”。
“西而古”確實不符合國情和民情。
鑑於大家對人民大會堂的設計有不同的意見,周恩來在會議上表示:“問題不在於是古非古、是西非西,最主要的是要一萬人開會,五千人會餐,八個月蓋完,也就是說要馬上就定案,開始動工。無論誰蓋房子我們的方案都是經濟適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美觀。”
建造人民大會堂
終於1958年11月,人民大會堂這一建築,開始動工。這座佔地15公頃,建築總面積高達17萬平方米,寬206米,最高距離地面46.5米的龐大建築比明清兩代經營了數百年的皇宮佔地面積還要大。
這座建築的心臟是萬人禮堂,禮堂寬有76米,高32米,縱深達60米,總共分為三層,可以容納一萬人。
大禮堂的頂部設計是根據周恩來“水天相連、渾然一體”的設計理念建造的,看起來非常的獨特精美。
不僅如此,會議廳的設計也是各具特色,大大小小500多個會議廳和休息廳以各個省、市、自治區命名,每一個廳都有屬於自己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風格。
為了保證人民大會堂的順利完成,面對工程如此龐大,任務如此緊急,管理如此困難的情況,萬里迎難而上,在萬里高要求、高質量、高水準的嚴格要求下,再加上各個部門的緊密合作,人民大會堂的工程進展非常順利,僅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這在中國建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況且人民大會堂的設計標準、建築藝術、以及施工質量全部都達到了世界水平,堪稱奇蹟。
人民大會堂名字由來
1959年9月9日的凌晨,在人民大會堂即將竣工之際,萬里和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陪同毛澤東一起來到人民大會堂進行視察,看著眼前建造的如此壯觀又精美的人民大會堂,毛澤東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始詢問萬里工程的情況。
萬里逐一向毛澤東進行了彙報,當萬里說到這裡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比故宮面積還要大的建築時,毛澤東風趣地說道:“你是萬里嘛!別人都是日行千里而你是日行萬里,不錯!非常好!”
毛主席又問:“這個建築你們都是怎麼稱呼它的?”
萬里笑著說:“施工的時候大家都叫它萬人大禮堂,還有人提議說叫它人民宮。”
毛澤東說:“人民宮?聽起來多少有些封建了。”
萬里接著說:“還有人說可以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堂,但是大家都覺得名字太長,比較拗口。”
毛澤東聽後打比方說:“這個建築是為人民所建,建好之後人們見面會問,你到哪裡去?然後大家就會回答,啊,到人民大會堂,倒不如就叫人民大會堂吧!”
從那以後天安門廣場西面這棟“山”字形、屬於人民的建築,就有了名字——人民大會堂,並且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