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達,字朔周,盛樂人。是兩晉十六國時期,胡夏開國皇帝赫連勃勃的後人。曾祖庫多汗,因避難改姓為杜氏,因此又名杜朔周。赫連達性情剛烈耿直,有膽量魄力。
時值北魏大亂,叛亂四起。當時大軍閥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天光,受命出兵關隴,征討万俟醜奴。年少的赫連達便跟隨這支西征軍副帥,武川鎮出身的賀拔嶽出征,憑軍功受賜爵長廣鄉男。
平定万俟醜奴後,北魏朝堂風雲激變,孝莊帝除掉權臣爾朱榮。爾朱氏集團替爾朱榮復仇,掉去孝莊帝,扶植新帝孝武帝。爾朱氏麾下高歡趁機與爾朱氏集團決裂。戰勝爾朱氏集團後,成為北魏新一代權臣。西征軍主帥爾朱天光在這次戰役中敗北身亡。
此時賀拔嶽成為關隴地區職位最高的官員,引起同為西征軍副帥侯莫陳悅的不滿。侯莫陳悅選擇依附與賀拔嶽有舊仇,當下權臣高歡。並設計殺害賀拔嶽,向高歡遞“投名狀”。
賀拔嶽死後,趙貴提議由賀拔嶽親信宇文泰接替其職,赫連達表示贊同,並請求輕騎出發,抓緊時間趕往宇文泰所在的夏州。
當時在場眾人議論紛紛。除了趙貴提議擁護宇文泰之外,還有以李虎為代表的“南行派”,希望投靠賀拔嶽成名已久,威震北境的兄長賀拔勝。此外,還有人認為應該將此事向朝廷報告,由朝廷派人來接管賀拔嶽舊部。
赫連達則對諸將說:“侯莫陳悅就在我們身側,對我們虎視眈眈。現在無論是東告朝廷,讓朝廷派人過來接管,還是迎接遠在荊州的賀拔勝,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諸將這才達成統一意見,擁宇文泰為新一任首領。並讓赫連達連夜飛馳趕往夏州,迎接宇文泰。
宇文泰早就得知賀拔嶽的死訊,一見到赫連達便痛哭流涕,並詢問為何此時來到夏州。赫連達急忙將諸將商議擁宇文泰接替賀拔嶽一事告之。
宇文泰知道事態緊急,唯恐事緩生變,急忙率數百騎奔赴賀拔嶽舊部所在的平涼。途中宇文泰一行人將至北魏軍事重鎮高平時,宇文泰命赫連達率領騎兵先行至軍事要地彈箏峽。
當時飽受戰亂影響的百姓,見有騎兵趕來,以為戰火就要燒過來了,都大為惶恐,不明就裡的逃得逃,跑得跑。有幾個村民,正扶老攜弱,驅趕牲畜,想進入山中避難,軍士看見都爭先想搶掠他們。
赫連達當即制止他們說:“這些遠近的百姓,大多飽受賊人的摧殘。如今我們也掠奪他們,又怎麼能稱得上是討伐賊子,撫慰百姓的軍隊呢?不如我們以此為機,安撫百姓,以彰顯我軍仁德。”
在赫連達的努力下,百姓對赫連達心悅誠服,安心歸附,並且口口相傳其事蹟。眾百姓也都恢復了往日的舊業。宇文泰聽聞後,對赫連達很是讚許。
不久之後,在侯莫陳悅下屬李弼的幫助下,宇文泰成功討伐。事後赫連達被封為平東將軍。宇文泰對諸將說:“當初清水公(賀拔嶽)遇害之時,你們的性命都懸於侯莫陳悅手中,雖然想來通知我,但也無路可走。多虧了赫連達冒著萬死一生的危險,遠道趕來通知我,才得心讓我等清水公舊部共盡忠節,替清水公報仇雪恥。雖然此番報仇成功,是藉助眾人的力量,但其實是依賴赫連達的功勞。有功勞而不酬報,怎麼來勸勉善行。”於是賜給赫連達馬二百匹。
同年,也就是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滿高歡專權,檄文天下,討伐高歡。戰敗後逃入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見追孝武帝不得,退回洛陽,另立元見善為新帝,建立東魏。
為拉攏人心,鞏固士氣,孝武帝入關後,普賞關隴集團將領,赫連達以首先迎接宇文泰,匡復秦、隴地區,而被進封為魏昌縣伯。
同年年末,孝武帝為宇文泰所害,宇文泰另立元寶炬新帝,建立西魏。
之前,靈州的曹泥自賀拔嶽掌管關隴後便一直和賀拔嶽不對付,與高歡常有聯絡。當時賀拔嶽聯合侯莫陳悅意圖討伐曹泥,不料侯莫陳悅以此為機殺害賀拔嶽。如今宇文泰接任賀拔嶽之位,曹泥又受高歡指示,不斷騷擾西魏後方。
舊仇新恨,宇文泰命李虎、李弼、趙貴等人前去討伐,赫連達也跟隨其中。得勝後,赫連達被任命為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授通直散騎常侍。
在之後東、西魏兩場大規模戰爭(小關之戰和沙苑)中,赫連達表現英勇,均獲戰功,被授任白水郡守,改任帥都督,加授持節,任濟州刺史。
不久之後,朝廷因赫連達的功勳,下詔讓他恢復姓赫連氏,並任命他為雲州刺史,即是本州。晉為公爵,官拜大都督,不久授任儀同三司。
自侯景之亂,困死梁武帝蕭衍後,獨掌大權。大統十七年(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南梁出現爭權奪利之勢,原南梁皇室紛紛討伐侯景。同年,侯景出兵江陵,征討湘東王蕭繹。蕭繹割讓漢中,向西魏求援。而蕭循不願割讓漢中,派人向王蕭紀求援,意圖堅守。
宇文泰得知後,派大將軍達奚武攻討漢中,赫連達亦隨軍而行。蕭循堅守多日後,逐漸力不從心,表示願意投降。達奚武不清楚蕭循是真心投降,還是詐降,於是問眾將:“我們是應該繼續進攻呢,還是停戰呢?”
當時賀蘭願德等人覺得漢中守軍,糧草幾乎沒有了,不管他是真降還是詐降,我們只要加緊攻城,快點把它打下來不就成了。
而赫連達則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並且入城後,不得掠人子女,貪得財帛。好戰不止,是仁義之人所不做的。況且看起來對方的軍隊還很強大,城池尚且牢固,攻打他們縱使獲勝,必將兩敗俱傷。如果對方身處絕境還極力拼殺,那麼勝敗仍不能預料。何況用兵的原則,以保全軍隊為上策。”
達奚武點完赫連達的意見後,點頭表示贊同,便命眾將領各抒己見。有了領導的方向,楊寬等人也都紛紛表示贊同赫連達的建議。於是達奚武接受了蕭循的投降。班師回朝後,赫連達被任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侍中,晉爵為藍田縣公。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六官制度建立,赫連達任左遂伯,出任隴州刺史。
一直到了西周建立,宇文邕登基後,赫連達被升任為大將軍、夏州總管、三州五防諸軍事。
不久,進封樂川郡公。
建德二年(573年)赫連達進位柱國。同年,赫連達去世。
赫連達雖然不是文官,然而性情質樸正直,沒有武將的蠻橫之態,懂得遵守法度,審訊量刑之時,不太會輕易鞭撻囚犯,對於死刑更是格外的慎重。為人品性也十分廉潔、節儉。邊境有少數民族有的送羊給他,他有意招納這些人,就用絲綢布帛作為回報,不白受他們的禮物。屬下見狀,不明白赫連達什麼要自己掏腰包,於是提議用官府的物品回贈這些胡人,赫連達則說:“這些羊入我家的廚房,而回贈之物卻從官庫給出,這不是假公濟私,欺騙上峰嗎?”因此大家都稱讚赫連達仁愛寬容,有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