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Walkman時代過來的老隨身音訊愛好者,如今我大部分出行、通勤隨身聽音樂的裝置也都變成了iPhone搭配airpods pro,主要聽聽QQ/網易雲音樂。主動降噪功能讓我在公交地鐵上能獲得比有線耳機更好的效果,也不用擔心線材會掛到別人的衣服或者揹包上,時刻聯網的音樂軟體加上便宜的流量價格,可以時刻聽到最新的音樂,且音質也越來越好了。在這種情況下,便攜播放器的定位被迫發生了改變,它不得不變得和手機等裝置在音質方面拉開很大的差距,否則就沒有存活的空間,於是乎便攜Hi-Fi播放器越做越大,甚至變成了便攜臺機。我們從國內Hi-Fi大廠飛傲M系列便攜播放器的發展也能見證這個現狀,在缺芯、原材料漲價的助推之下,也讓飛傲把研發和生產資源都投到了中高階Hi-Fi裝置上了,漸漸的把便攜播放器做成了像最新款M17這樣的便攜臺機。
最近整理家裡的物品,發現加上最新款的M17家裡一共有6臺M家族的播放器,從小到大分別是M3pro、M7、M9、M11Pro、M15和M17。
可惜手上沒有M5,只有體積更大一些M3Pro,不然就能見證M系列最小機型和最大機型的同屏了。不過即便是M3Pro,可能幾乎需要6-8臺的體積和重量才能趕得上M17。
M3Pro雖然小且便宜,但是還是通過了HiRES認證。
不支援2.5/4.4mm平衡輸出,是比較遺憾的。畢竟現在很多小尾巴都帶平衡輸出了。
M7是M系列裡較少見的銀色機身(不考慮不鏽鋼限定版),且搭配的是藍色的皮套。
大家第一眼都會以為正面銀色的部分是下巴,實際上它是額頭。銀色的機身精緻且好看。
同樣沒有2.5/4.4mm平衡輸出,電源鍵位於機身頂部。
M9開始有了2.5mm平衡輸出,而且用上了安卓系統。M9曾經是我的“退燒機”,它體積小巧,紅色的皮套和旁邊金色的音量波輪我都挺喜歡的。最喜歡的是它稍微偏冷的聲音,在整個M系列裡都是比較特別的存在。
M9也應該是M系列裡面首臺使用安卓系統的播放器,可以安裝QQ音樂/網易雲/蝦米音樂等APP。但是由於機能限制,只能下載飛傲定製的輕量化軟體,而且使用起來會有點卡頓。
M9包括M9以下序列的機型都是“掌中寶”型別,可以很輕鬆地握在手裡,平時攜帶也非常方便。不過有了M11Pro之後,M9就退休了。
M11Pro的出現相當驚豔,手機的主控、全面屏還有THX的加入,讓用過這臺播放器的人都不再願意去碰之前的型號了。
M11系列可能是M家族裡最平衡的一款機型,音質很不錯而且體積重量都比較小,5.15寸大屏211克的重量也最接近智慧手機的水平,安卓的作業系統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M11Pro是飛傲首次把THX耳放架構直接整合到播放器中,在更大輸出功率的情況下帶來更低的音染、更低失真,帶來更自然的聲音。
同時介面部分配齊了4.4/3.5/2.5mm三種介面,基本上M11Pro之後就很少使用4.4mm平衡介面之外的介面了。
從M15開始,造型風格又發生了改變,機身變得圓潤了許多,而且頂部凸出來了一個獨立的音量旋鈕。雖然變大變重了,但是圓潤的機身握起來手感還不錯,螢幕的2.5D效果看著也很不錯。
圓潤的側面造型有點像M9,電源鍵也被佈置了在機身左側。
而且介面部分從底部被挪到了頂部,和M7一樣。M15相比M11Pro,DAC從雙4497EQ變成了雙4499EQ,而且推力更大,聲音風格方面會比M11Pro偏暖一些。M15開始已經進入大推力時代了,部分低阻高靈敏度的動鐵耳塞在高增益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推爆的情況,但是換成動圈耳塞之後就會體會到M15的妙處了,M15是真的是一臺可以榨乾動圈耳機潛力的播放器,甚至可以推部分大耳機。自從借來這臺M15之後,我就很少聽動鐵耳機了,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動圈耳機。尤其像FD5/FD7這種,在M15的驅動下聲音相當不錯。
最後來到這臺邁向臺機的飛傲M17。610克的重量直接比M15翻了一倍,造型也迴歸比較反正的形狀了。背後還有著非常有特色的“鑽石切割”特效。
單手也可以拿得動,不過如果拿在手裡切歌的時候多猶豫一會兒,就會覺得手腕有點累。飛傲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所以還專門給M17配了一個散熱支架。平時不需要開啟散熱,在給M17外接DC電源開啟“超級大耳模式”的時候,才更需要這個散熱器工作。不過很多耳機都只需要開到中增益即可,也不用額外給它進行散熱。
M17的音量旋鈕被搬到了頂部。
而電源鍵來到了右邊。如果同時用過M11Pro、M15和M17的話,會感覺到有一些不適,因為電源鍵分別被佈置在頂端、左側和右側。而且左右都有按鍵,比較容易出現誤觸的情況。
由於AKM大火導致的晶片短缺,M17開始換上了更貴的ES9038Pro DAC。
導致M17體積劇增的主要是這個平時臺機才會用到的THX AAA-788+耳機放大系統。雙9038Pro加上雙THX AAA-788+帶來了更大的體積,也帶來了越級的聲音。無論解析、動態、瞬態、聲場都有著全面的提升,而且THX架構帶來的低失真、低音染音色也讓M17變得更加更百搭。在外接DC供電的情況下,更是可以驅動HD800這種大耳機。
實際上在藍芽耳機的夾擊之下,無論是M9、M11Pro這種比較便攜的播放器或者是M17這種稍微有點大型的便攜臺機,他們的使用場景其實是趨同的。他們通常出現在床頭、辦公桌上、長途高鐵的小桌板上、自習室的桌上或者出差的酒店裡。所以,如果可以輕鬆放到揹包裡移動的話,體積大一點、音質好一點,似乎更能體現出相對於手機等裝置的優越性。
小結:
從飛傲M系列播放器的發展歷程和近期的產品,可以發現便攜播放器正向著“小磚”的方向大步邁進,從而體現出“磚”相對於手機等裝置的音質優越性。可以根據自己常用耳機來選擇合適的裝置,如果經常動鐵耳機、低阻高靈敏動圈耳塞,選擇M11Pro/M11Plus LTD都不錯;如果聽比較難推好的動圈耳塞或者易驅的大耳機時,可以選擇M15。經常需要聽大耳機的話,可以選擇M17。當然,高階的機器往往都是向下相容的。
小小的期待就是在造型和按鍵佈置上,可以有些延續性。比如M11、M15和M17的電源按鈕位置,分別位於3個側面,又比如M11是方正的、M15是圓潤的、M17又變得方正了。這樣從低端機型升級上來的使用者會用得更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