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賈平凹、陳忠實三個陝西作家的作品,他們有的寫陝北高原的,有的寫關中平原的,有的寫陝南山地的。
路遙因為是陝北人,挖掘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相結合的陝北廣大地區;陳忠實是關中人,挖掘關中民俗風情和文化是他的興趣點;賈平凹老家在陝南,他的絕大部分小說,都是取材於現實、當代陝南的生活。
這三個作家都是身處陝西省,都是農民的兒子,都有農耕生活的經驗。三個人主要著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廢都》發行量 都超過百萬。三個人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三個人的共同特點:超人的刻苦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強大意志力。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寫完以後,他把圓珠筆扔到窗外,大哭一場。當時手全都纏在一塊兒伸不開,最後要用熱水泡才可以伸直,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勞動。
賈平凹深知寫作的不易,《廢都》也好,《秦腔》也好,凡是寫重要的作品,他都是閉門謝客,封閉在家裡屋內,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寫作。
陳忠實立志要寫一部磚頭一樣厚的書做枕頭,作為他一輩子的里程碑。路遙始終停留在社會歷史文化層面,而陳忠實進入了一個文化化的過程,他吸取了當代文學中有益的東西。
他們都有刻苦的精神,他們都有與農民有血緣關係,他們的作品當中都有一種生命體驗帶來的生命的感知,都是用心血生命換來生命結晶的作品。
我們常說:厚德陝西, 陝西是一個歷史和文化非常豐富厚重的地方,因為陝西省的西安市(古代長安)曾經是中國歷史上13個王朝的首都,從歷史和根源性上來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因為陝西這個地區的文化底蘊十分雄厚,能夠產生這麼多的寫作人才,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首先說一說賈平凹,賈平凹:原名賈平娃,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於陝西丹鳳縣棣花鎮,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延河》 《美文》雜誌主編。出版作品有《賈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廢都》 《秦腔》 《古爐》 《高興》 《帶燈》 《老生》 《極花》 《山本》等長篇小說16部。中短篇小說《黒氏》 《美穴地》 《五魁》及散文《醜石》 《商州三錄》 《天氣》等。作品曾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 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光明網評)
賈平凹這人說話時陝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觀察力,事實上,他的農民模樣掩蓋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個聰明、善於不露痕跡搞幽默的作家。(作家王蒙評)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浩瀚,五彩繽紛。在其大散文觀的指導下,其作品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賈平凹散文具有一種感覺的直觀性和即時性,而且具有表情達意的立體感和穿透力,還有將理性和非理性完美地統一了起來。 賈平凹的散文的藝術特點:風格迥然、情真意切、細緻、哲理、自然、美、幻、理性超越。 賈平凹筆下的農耕世界是活泛的充滿靈氣,人與物,人與人溝通相融,淳樸自然。
賈平凹在散文寫作中,不僅有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而且還有個人內心細膩感受,以及人生哲理。賈平凹從容坦誠、不擺架子、不高調等性格,為他贏得眾多的粉絲。
他的語言有自然、平易、質樸、清新、含蓄、簡煉、幽默、玄幽、怪拙和空靈的特點。其中,“玄”是奧秘,“幽”是深藏,“怪”是奇異,“拙”是熟澀、樸訥而大巧若拙,“空”是多意而有想象的空間,“靈”是流動、意境和神來之筆。
賈平凹敘述語言、人物對話,都力求更本色、傳神,最大程度保持文學語言的生活化,以達到原汁原味地還原凡人俗事,刻畫人物形象,他採用鄉土化的寫作,將文言、口語、方言、現代漢語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地域化、民族化、音樂化的語言特色。
他常用輕淡的筆墨,把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現象,加以昇華,引 入哲理。在他的《醜石》、《靜虛村記》、《夜遊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
其次,我們再說說陳忠實,男,1942年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2016年4月29日,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這樣的讚譽陳忠實擔得起,也算客觀。但是我希望有更深入的研究,尊重他的作品,而非泛泛談論他的偉大。”(搜狐網評)
從陳忠實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時代的印跡,而他創作於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也鮮明地折射出時代的色彩,甚至不乏里程碑式的標誌。他的短篇小說創作幾乎篇篇引起較大的反響,在那個荒涼的文學時代格外引人注目。他寫的作品特別是小說作品,雖然受到當時政治風潮的影響,但是生活氣息濃郁,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鮮明地體現出那個時代的生活特點,是我們解讀和研究那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徵的典型文字。
最後,讓我們看一看路遙(1949年12月2日 -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路遙出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在路遙的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種種限制。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實際上,路遙的作品是以城裡人的眼光,圍觀鄉村的“惡”,以此來反思和反省鄉村。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物件,毫無疑問的是,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
路遙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積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傾注,將現實主義的直麵人生和浪漫主義的奔放熱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讀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蘊含在作品中或緩或急的激情湧動。在路遙為我們建構的小說世界中,你能體會到和路遙一樣熾烈、溫情、友好、質樸的濃烈的激情,你會隨著路遙的筆感受一次次心靈的震顫和悸動,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讓你體會到和作家一樣的柔情似水,一樣的血氣方剛。
路遙的精神遺產至少有以下四點:第一,他對文學事業的那種神聖感,以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第二,他對普通人命運深刻、持久地關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人物形象,給了社會底層特別是正處於奮鬥中的青年,以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第四,他儘可能地挖掘、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這四點足以使一位作家永遠不朽。路遙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運,已遠遠超越了文學的範疇,他給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氣與光亮,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夠走多遠。
賈平凹、路遙、陳忠實並稱陝西文學三大家,不僅在陝西文壇光芒萬丈,在整個新時期文學都是令人驚歎,而且是難以複製的文學奇觀。當代中國,沒有哪個地方像陝西一樣,同一時期井噴式出一窩大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執其牛耳。 同一時期的陝軍大家,成就都很耀眼,當然難免比較。
三大家特點也很明顯,路遙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當年都是轟動全國。陳忠實的《白鹿原》堪稱民族史詩,大氣恢宏,品相最好,對比之下,賈平凹雖有轟動一時的《廢都》,得過茅盾文學獎的《秦腔》,比之前兩位,似乎差點厚重。
事實上,從陝西作協主席這個頭銜來說,先是路遙,路遙死後是陳忠實,陳忠實之後現在才是賈平凹。這樣的順序似乎代表了陝西文壇某種認定,文壇地位路遙高於陳忠實,陳忠實高於賈平凹。
路遙去世較早(1992年),年輕讀者對他沒多少印象,他在中老年的讀者心目中,有相當高的地位。路遙早在1988年就依靠《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那時,陳忠實和賈平凹的名氣還不夠大,路遙是當時陝西文壇的一把手。
賈平凹是才子型,陳忠實屬於思想型作家。作一個蹩腳的比喻:如果說賈平凹是農村鄉賢式的文人才子,那麼陳忠實就是鄉村智者,能人。前者會受人尊敬,但不免會讓更多的人敬而遠之,而陳忠實會從精神氣質上更瞭解農村,具有更大精神號召性。會更讓農民覺得貼心。對於陝西文學來說,賈平凹和陳忠實確有某種互補性,一個多產,一個高質;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智者;一個有南方山清水秀的婉約,一個有北國黃土高原的粗獷豪放。
三人中,論起名氣,肯定是賈平凹最大。《廢都》帶給賈平凹的影響和爭議,現在都還在延續。他的《秦腔》獲得茅盾文學獎,也為他加分不少。賈平凹創作力驚人,兩、三年就能寫完一本長篇,能持續提升影響力和關注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賈平凹、路遙、陳忠實都是陝西文學的大家,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書寫中國某一特殊地域的結果,也是對中國特定發展時期的人文歷史記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作家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加偉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