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思
秦始皇一統華夏後,在建築方面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建造了萬里長城;二是修建了“高速”軍事公路——秦直道,陝北人稱之為“皇上路”、“聖人條”。前者成為民族象徵物,但後者也稱得上鬼斧神工。
“秦直道”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包頭九原郡,橫穿14縣,是咸陽通往陰山最捷近道路,因南北相直,故稱“直道”。其全長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沿途配備大量路基、埡口,而且“秦直道”在後世一直使用了近兩千年,堪稱古代中國的“最硬核”科技。
歷經2000年風吹雨打,見證眾多王朝更迭變遷,“秦直道”展現了自己超強的生命力。它曾經是漢帝國輸送物資的要道,是熱血漢朝男兒北伐匈奴的直接跳板。也是唐帝國直取河套草原的終極觸手。西域商人行經草原,便可以沿著“秦直道”直入關中,中國的絲綢茶葉也因“秦直道”得以暢銷世界,一條“秦直道”,成為名副其實的草原絲綢之路,一條“秦直道”,更見證了中原王朝崛起衰落、衰落崛起的艱難歷程。
本文,我們就來科普下這條萬里長城的兄弟路---秦直道。看看秦直道的質量有多好?是怎麼修建而成的,又是否真的兩千年寸草不生?全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15min。
一、秦直道的質量有多好?
秦直道從修建以來,幾乎一直沿用到清朝才逐漸廢棄。這主要是因為明清時期,中國北方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即便如此,秦直道依然是很多地方的幹道。比如秦直道子午嶺主脊鳳子梁路段,從修建後一直到抗戰年代,都是關中棉花北山的重要通道,直通陝甘寧邊區,為抗日前線輸送了大量的物資。
上個世紀,自從“秦直道”被重視以來,關於其的研究就沒有停止過。勘測的科學家即便是有所心理準備,親身感受“秦直道”後依然直呼不可思議。因為“秦直道”的建築質量實在是“過硬”。而且“秦直道”大部分路段都依託山脊,可以很容易地俯瞰敵情。總長700多公里的“秦直道”浩浩蕩蕩地橫越14縣,其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
我曾有幸去過“秦直道”在甘泉縣的遺址,其高出地表平均在二十米以上,路基則普遍在30米到45米,埡口則在50米以上。這裡的“秦直道”明顯是一條翻山路段,但最大坡度竟不到10%,全程寬闊平坦,只要稍加整治,就可以讓汽車通訊,即便是兩千年後,也能透過歷史看到“秦直道”曾經的恢宏。
“秦直道”開了欲強國,先治路的治國理念,也在後世發揚光大。明洪武年間,全國驛路總長達到驚人的十四萬四千裡,甚至擴充套件至邊疆。正是靠著這種強大的公路網,中國才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非洲旅行家伊本曾對元朝的驛路大書特書,認為沿著其路線遊覽中國,“最為穩妥便利”。西班牙學者蒙多在《大中華帝國志》讚歎過明驛路的強大:道路寬闊筆直,排水能力極強,沿路建築恢宏。十五人騎馬並行,道路兩岸綠樹成蔭,商販不絕,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道路。
二、秦直道真的2000年寸草不生嗎?
秦直道是秦朝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負責修築的,地處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熟悉黃土高原的人一定知道,這裡的土質疏鬆,很容易水土流失。而黃河之名也離不開黃土高原,這種地方修路,想要幾千年寸草不生,談何容易。
在查閱了眾多資料後,我找到了答案。秦直道在清朝晚期基本廢棄,但在此之前,因為一直投入使用,基本上少有雜草。而其上世紀被重新發現,也依然有很多地方寸草不生,大部分地方雜草不過膝蓋,重要的地方在於幾乎沒有被高大樹木湮沒。千年之後,還能有此質量,足以彰顯古人之智慧。
那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1)熟土
“熟土”指將建築用土碾碎後用火燒焦再炒熟,最後將這些土夯實在一起,這種做法有點像北方的火炕。火炕不僅什麼都可以燒,而且非常難拆。不僅如此,這些炕土還“有毒”,就連田裡的害蟲都避之不及。有些地方炕土還被作為驅蟲劑。而軍事上使用的“熟土”比炕土製作更為嚴格。
(2)石灰
石灰也是古人制作熟土的重要原料之一。石灰本身就具有殺蟲除草的功效,按照特定的比例混著在熟土中,讓其成為了古代的優質“混凝土”。
(3)秘方
專家推測,除了常規的熟土和石灰,秦直道可能還採用了早已失傳的某種秘方,才讓其能夠達到雜草難侵,雜樹不生的效果。這些對應的秘方雖然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分析技術的不斷提升,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重見天日。
三、秦直道是怎麼修建的?
秦直道的“塹山堙谷”是司馬遷唯一記載的修築方法,但對於如何"塑山煙谷”,古代的史籍中卻沒有明確記載。但是經過近代以來眾多科學家的調查與發掘,基本能夠推測出當年的修建方式。
(1)技術儲備
秦國在立國之初就特別重視交通,在統一全國之前,秦國就花費大力氣修建了通往巴蜀的石牛道、武關道等道路。在統一之前,更是修建了多條通往東方六國的道路。這些都為秦國積累了豐富的道路修築經驗。六國統一之後,東方六國的人力和技術統歸秦王朝支配,讓秦人積攢了雄厚的技術儲備。
(2)塹山
秦直道塹山修路分為兩種:一種為塹土山路面,一種為塹石山路面。前者主要以挖土為主,後者主要以採石為主。不管哪種方式,其主要修建有三大要素:塹山面、路土、排水溝。
秦直道塹山路段的高度和寬度選擇是個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遠不像其看起來那麼簡單。不僅挖方的高度需要精確計算,為了保證透過效率和安全,道路在修建後必須和前後連線的道路銜接,不能有太高的高差,較小坡度有利於車輛上坡通行,也能提高安全性。
在塹山的同時,秦直道非常注重道路的排水,不僅在山路內側修建了完備的排水溝,直道路面中部也高於兩側。我國的王子今教授在研究後認為坡跟底段秦直道的坡度設計完全達到今天二級公路的標準。兩千年前的古人修建的道路,能符合兩千年後今人二級公路的標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3)堙谷
秦直道堙谷修路分為兩種:一為作為壁山路的補充使用;二為在山脊上過低的部分中使用以減小路面的坡度。修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山脊較低部分是需要填上的,這就是煙谷。其具體方法是:在兩座山峰之間的谷底填築大量土方,夯築以後形成路面,其中以黃陵南桂花夯土墊方規模最大,亦是埋谷的。
南桂花位於黃陵縣的子午嶺主脈上,經測算,該段墊方路基的土方量約為17萬立方米,是秦直道上迄今發現工程量最大的煙谷墊方路段。難怪面對這樣的浩蕩工程,司馬遷會發出“固輕百姓力矣”的讚歎!
四、結語
“秦直道”穿越近兩千年歲月保留至今,見證了中國古人領先世界的工程科技。也透過修築“秦直道”給後世王朝留下了寶貴的治國理念:欲強國,先治路。而後來者也確實承襲了這一點,歷代封建王朝,修路都是頭等大事。
如今的中國,同樣承襲了老祖宗的優秀傳統,把中國基建推向世界,很多外國人想不通,為什麼古往今來,中國的基建一直都這麼厲害。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的勞動人民,一直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