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學生們聊李白,有位同學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話:“現代人吹牛的本事,大概都是跟李白學的吧!”初聽這話,筆者還記得有點兒詫異。但細細想了想詩仙的大作,又覺得這話說得也沒錯。那些年李白吹過的牛,不要太多。
愛用誇張的表達手法寫詩,不是李白一個人的習慣。但與其他詩人不同的是,李白吹的牛絕不僅僅限於“白髮三千丈”和“飛流直下三千尺”。他吹起牛來,往往是既有深度又有膽識的。
本期小美要跟大家說的幾首作品,就是李白的“吹牛”之作。細細讀完大家會發現,那些年李白吹過的牛,不少已經實現了,還有一些實現不了真不怪他。
一:跟朝廷大員吹牛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首七言詩,大家應該很熟悉,無非就是這刺史李邕不太待見李白。因為這詩,李邕也沒少被詩迷們鄙夷。但大家如果翻看史學典籍裡對李邕的記載會發現,他是一個挺善良、很提攜後輩的朝廷大員。至少杜甫等人對他是非常佩服的,還曾專門為他寫詩。
那這樣的一個愛才之人,為何就偏不待見李白呢?原因很簡單:李白在渝州謁見他時,不拘俗禮,談話時一貫高談闊論。而這李邕性子內斂,更喜歡像杜甫這類低調謙遜的人。也就是說,李白和李邕之間的矛盾其實無非4個字:性格不合。
我拜訪你,你卻不待見我,對年輕氣盛的李白來說這顯然是不能忍的,於是一首火藥味十足的《上李邕》出爐了。在這首詩裡,李白一開篇就吹了一個大牛:我終有一天能跟大鵬一樣,一飛沖天,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這個牛,大家覺得實現了沒有?毫無疑問,從多年後李白在詩壇的地位來看,他實現了。哪怕1000多年後的今天,站在唐詩甚至是古典詩詞之巔的仍是他李太白。
二:跟老婆吹牛
原以為李白只有年少時氣盛,沒想到人到中年,也是一樣。公元742年,他終於收到了唐王讓他進京的詔書。想起老婆平日裡對自己能力的種種質疑,揚眉吐氣的李白寫了首《南陵別兒童入京》,後兩句的畫風是這樣的: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翻譯成白話,也十分囂張:只有像會稽愚婦那樣的婦人,才會看不起有真才實學的朱買臣。如今,我也如朱買臣一樣受到了重用,將離家去長安了。我要仰面朝天大笑著走出門,告訴你們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長期身處草野的無名之輩?
其實此次進京,李白並不知道自己在仕途上能走多遠,所以他這次話說得其實有點兒早。但很顯然,多年後他確實現實了不做“蓬蒿人”的願望。小美在這裡強調一下,寫“蓬蒿人”並非李白瞧不起農村人,它代指的是鄉野間默默無聞之輩。因此,此次他吹的牛一樣成功。
三:哪些“牛”沒吹成功?
在李白不成功的“吹牛”中,最出名的應該是《將進酒》。
在詩中,他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果這14個字是別人說的,定會有很多人批評作者太囂張了。但誰讓它出自詩仙之手呢?於是,後人也只能說一句:我喜歡這種略顯盲目的自信。
詩確實是好詩,但這14個字只有前半部分實現了。他寫完這首詩後,並沒有比原來更有錢,甚至可以說此後過得頗為潦倒。
出蜀不久的李白曾經非常有錢。至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他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也有人說他娶了前任宰相之女。不管如何,李白自己曾表示以前他出去遊山玩水時,僅一年就花了30萬。但在《將進酒》之後,這麼有錢的日子就再也沒用過了。
除了《將進酒》,李白另一次不成功的吹牛是《行路難》。
在詩中他寫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樣是仕途不順,但他並不灰心。他相信自己能在艱難的路途中,找到一條能乘風破浪之路。
這是李白在公元744年離開長安時寫的,遺憾的是他這一願望並沒有實現。在經歷了多年的四處漂泊後,他和妻子不得不四處投親靠友。後來好不容易在李璘帳下找了份差事,又因李璘叛亂受到牽連。最後雖因大赦保住了命,卻再難找回昔日的風光,最終於公元762年離世。死前,他的日子過得相當窘迫。
李白在《上李邕》和《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吹的牛,都是說自己會揚名天下,他做到了。而《將進酒》和《行路難》中吹的牛,是說自己會發財、會仕途順暢,他沒有做到。後者的失敗其實真不怪他,都是有現實原因的:
一來,是唐王不喜歡他直率的性格,再加上安祿山等小人從中作梗,讓他得不到重用。二來,也受到了安史之亂的大環境影響,在此亂之後不只是李白窮了,杜甫等人也是一樣。
小結:李白一生喜憂參半,有風光無限時,也有身陷囹圄時。從“學而優則仕”的角度上來看,他是失敗的。但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唐王都不一定有他成功,不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