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至2020年8月期間,44種抗腫瘤新藥中有12種在中國獲批,其中大多數藥物是me-too藥物,也有部分first-in-class首創新藥。日前陳曉媛和吳一龍教授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總結了中國國內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現狀,描述了中國新藥研發重點逐漸從仿製藥轉向創新藥的趨勢。本期傑享中,邁傑轉化醫學將與大家共同學習其中資訊,並分享這個令人興奮的新藥創制時代帶給邁傑的啟示。
1仿製藥與首創藥平分秋色
截至2020年1月,國內有821種抗腫瘤藥物處於研究階段,其中包括404種仿製藥物me-too和359種首創藥物first-in-class。如圖1,免疫腫瘤學藥物和靶向藥物是主要研究方向,多數藥物處於IND-Phase II的早期研究階段。細胞療法和免疫調節劑是重要研究類別,其中數量最大的類別細胞療法佔比達67%,這個規模在國際上處於前列。
圖1 中國抗腫瘤藥物研發管線概況
許多初創企業選擇開發me-too藥物規避風險、加快發展速度。me-too藥物中數量最多的是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56種),EGFR或HER2靶向治療藥物(83種)和抗PD-1/PD-L1單抗藥物(32種)(圖2)。
圖2 First-in-class和me-too藥物Top10
2細胞治療領銜first-in-class
First-in-class研發管線中,免疫治療(IO)領域研究眾多。細胞治療尤其突出,除佔比最高外,細胞治療也佔據了first-in-class藥物的Top10,例如BCMA、CD22、mucin 1、CD123和GPC3(圖2,圖3)。中國開發細胞治療藥物數量方面僅次於美國,這一創新水平反映了中國在全球細胞治療研發管線中的地位。
新技術為單靶點或多靶點新型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了可能性。例如靶向PD-1/PD-L1、EGFR和HER2、靶向HER2的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19的雙特異性抗體。鑑於聯合治療已是抗腫瘤治療的基石,多靶點藥物可能為腫瘤治療帶來變革(圖2,圖4)。
3未被滿足的需求推動創新
在所有研發管線中,495種針對實體瘤的藥物正在研發中,其中靶向治療佔比最大(62%,圖5)。雖然細胞療法治療實體腫瘤存在很大挑戰,但仍有83種用於實體瘤的細胞療法正在研發中。在血液腫瘤中,細胞療法佔所有249種在研藥物的51%。
分析顯示,在中國23種實體瘤和7種血液腫瘤中,抗腫瘤藥物的數量和相應的疾病負荷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在中國,肺癌的在研藥物數量最多,其中大部分是me-too藥物。對於中國DALY負擔高的部分腫瘤,例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候選藥物的數量雖低於預期,但是first-in-class藥物佔比相對較高(圖5),部分原因可能在於目前這些瘤種缺乏有效的靶點。
4展望
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驅動著中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創新,但試驗設計很大程度決定藥物創新成功與否。未來的臨床試驗需要創新的、綜合的平臺,在特定人群中資源最佳化檢測多種候選“藥物”。
目前邁傑轉化醫學已建立多種策略幫助篩選臨床試驗中的適合人群,已完成針對100+個靶點的方法學開發和驗證,實驗平臺包括蛋白病理、分子生物學、高通量測序、細胞流式等,更有多個伴隨診斷試劑臨床開發的經驗,在細胞療法上也積累了多項專案經驗。
邁傑轉化醫學透過與學術界、產業界的合作創新,開展生物標誌物前沿研究助力腫瘤藥物研發,建立多技術平臺的中心實驗室服務創新藥企業臨床試驗,以及幫助藥物的伴隨診斷CDx開發,服務本土的開創性新藥研究。
參考文獻
Li G, Qin Y, Xie C, Wu YL, Chen X. Trends in oncology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 Nat Rev Drug Discov. 2020 Nov 5. doi: 10.1038/d41573-020-00195-w.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15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