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發達經濟體中唯一不通脹的國家
在中國、美國和歐洲都在與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作鬥爭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日本仍然對通脹免疫。這真是太神奇了。在經歷了失去的幾十年後,日本似乎只有在歷史書中才能找到通脹這個詞語。
日本企業很少嘗試提價,日本的消費者也對漲價非常敏感。公司囤積現金並減少投資,保持勞動力市場僵化,因此工人無法輕易轉向成長型企業並獲得加薪。
這種經濟現象是經濟學家所謂的日本化現象的一部分——低通脹、低利率和緩慢的經濟增長——日本決策者多年來一直試圖擺脫這種現象。
坦白說,在短期衝擊的情況下,日本穩健的管理風格及其不改變價格的態度具有好的一面,讓社會保持穩定,但是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它們可能會阻止經濟復甦和產業結構的有利變化。
在全球通脹如火如荼的時候,日本 10 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僅上漲 0.1%,剔除波動較大的新鮮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通脹實際下跌 0.7%。與此同時,同期歐元區和美國的年通脹率分別達到 4.1% 和6.2%,創 31 年新高。
日本為何沒有通脹?
許多導致其他國家的通脹力量,例如石油、大宗商品和微芯片價格上漲,也衝擊著日本。不同之處在於公司和消費者的反應方式。
比如,許多美國大公司都在提高價格和維持利潤,但日本連鎖超市 永旺公司 已承諾將其一些自有品牌食品的價格保持不變,包括麵粉、醬類和麵條等等,直到今年年底。
永旺發言人說:“消費者對保護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戒備,不想在日常必需品上花太多錢。”
家居用品和服裝零售商無印良品的運營商Ryohin Keikaku Co.在 7 月至 11 月期間降低了約 190 種商品的價格。一個是為大流行期間呆在家裡的人們提供的 6 美元的羽毛枕頭,比之前的價格低 42%。一位女發言人表示,許多降價的面料類別在 9 月和 10 月的銷售額出現增長。
經濟學家表示,日本的老齡化和人口萎縮可能會鼓勵人們保持謹慎,從而導致消費者需求長期不足。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 10 月底表示:“日本經歷快速通脹的風險非常有限,這一直是海外經濟體的擔憂。”
問題是由此導致的產出和工資增長緩慢。野村綜合研究所的 Kiuchi 先生表示,更高的價格是一個訊號,讓公司知道哪裡需求最強,哪裡應該投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有助於工人流入新興行業,在那裡他們可以提高生產力並獲得更高的薪水。他說,在日本,這種機制不起作用。
截至第三季度,日本經濟在調整通脹後比大流行前的峰值小 4.1%,大和證券經濟學家 Mari Iwashita 表示:“美國的商業文化是,企業可以將原材料和資源的更高成本轉嫁給銷售價格,儘管貧富差距存在,工資也會上漲。”
“在日本,即使企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工資也不會增加。”
雖然近年來日本的兼職和靈活員工數量有所增加,但大公司的招聘方式仍然相對嚴格,很少引進處於職業中期的人才,同時確保終身員工在退休前有工作。
這些做法有助於保持日本的失業率在3%左右,而美國有近15%,另一面是,美國工人在經濟復甦時加薪非常兇猛,而日本工人的收入幾乎持平。
就連多年來一直試圖推高通脹的日本央行本財年也沒有提高員工基本工資,這是八年來的首次。它還小幅削減了獎金。
日本央行非常希望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日本消費者價格上漲,並撼動日本多年的零通脹思維。
也確實有個別企業這樣做了,例如11 月初, 山崎烘焙公司 表示,從 1 月 1 日起,其麵包系列的價格將平均上漲 7.3%,因為麵粉、糖、能源和運輸成本的上升。 Kikkoman Corp. 以大豆價格上漲為由,打算將醬油價格將從 2 月份開始上漲 4% 至 10%。
黑田東彥預測,在應對更高成本時,會有更多公司採取同樣的做法。但是,由於日本的企業文化,他們可能無法將其完全轉嫁給消費者價格,但我相信其中一些會得到反映,”他說。
只不過太少了,日本企業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漲價,不然比會比其他國家企業更快地失去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