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近日釋出薩拉·許撰寫的題為《中國的供應鏈瓶頸:贏家和輸家》的文章稱, 疫情下的全球供應鏈格局,造成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複雜局面。
近期,中國的供應鏈受到新冠疫情、集裝箱短缺和消費需求突然激增的影響。儘管美國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苗問世後出現反彈,但供應和物流需要時間才能跟上。訂單交付延誤已經變得非常普遍,至少會持續到聖誕節期間。這些瓶頸造就了明顯的贏家和輸家。
在中國新冠疫情緩解後,國內工廠於2020年開始復工反彈。但整個2021年,製造業活動一直在減少。中國的鹽田港在2021年5月和6月曾有一個半月的時間處於半關閉狀態,而寧波港出於對新冠疫情的擔憂在8月曾有過短暫關閉。
與此同時,美國的港口擠滿了集裝箱,這將在未來繼續導致中國的集裝箱短缺。在長灘港和洛杉磯港,無數貨船無法上岸,卸貨的等待期可長達12天。卸貨可能需要24小時左右,卸完貨後沒有地方來存放這些集裝箱。運走空集裝箱的司機也人數不足,因此造成空集裝箱的大量堆積。
一些歐美的消費者可能會錯失生活必需品或他們想要的東西。鑑於上述瓶頸,聖誕裝飾品、玩具、遊戲、人造樹、電子產品等聖誕用品將在今年12月供不應求。衛生紙和瓶裝水等生活必需品也可能脫銷。由於物流危機,零售商已經難以進貨。廚房用品、紙巾、藥品、食品等東西以及其他許多產品也一直供不應求。
同時,因為運輸延誤和供應短缺,企業正在錯失潛在的利潤。由於供應受限,玩具製造商、電子產品製造商、汽車製造商、醫療裝置和其他裝置製造商以及多樣化製造商紛紛下調自身的利潤預期。比如說,由於晶片短缺和物流危機,3M公司下調了年收入預期,而蘋果公司將本季度的生產目標下調至1000萬。
企業為物流支付的費用也變得越來越高。為了準時交付貨物,一些公司轉而使用空運,或租用整艘貨船。在某些情況下,集裝箱貨運成本上漲了10倍,給企業的利潤率造成巨大壓力。儘管一些公司可以把成本轉嫁給客戶,但其他公司只能靠自己來消化大部分價格上漲,它們相信客戶不會願意付出更多,特別是為普通商品。
相比之下,像中國中遠集團之類的物流企業則從這些導致運輸成本飆升的瓶頸中獲益。中遠集團2021年前3個季度實現淨利潤695.9億元,接近2002年以來淨利潤總和的2倍。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前3個季度實現淨利潤87.99億元,同比增長逾10倍。管理港口碼頭的上港集團實現淨利潤117.4億元,同比增長95.39%,為有史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年。
美國太平洋聯合公司、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和CSX公司等鐵路貨運公司的股價上漲了大約20%。在國內和國際包裹運費上漲的推動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第3季度的收入達到232億美元,同比增長9.2%。
雖然目前的形勢看起來很可能持續到2022年,但防止未來瓶頸是企業領導團隊要考慮的問題。儘管企業的端到端供應鏈可視度日益增強,但它們無法解決這些瓶頸問題,只能為集裝箱遊蕩在港口外等待卸貨感到苦惱。這些公司正尋求使供應鏈多樣化,並找到更多途徑來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
這種靈活性包括實現供需一體化,經常和定期進行協調業務規劃的跨部門溝通。企業還需要強有力的情景規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隨著氣候變化導致自然災害、農作物歉收和勞動力遷移,這一點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新冠肺炎疫情、能源供應短缺和消費需求快速變化等多重衝擊共同導致了當前的危機,只有擁有靈活的供應鏈,企業才能在不確定的未來蓬勃發展。(編譯/楊雪蕾)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