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親眼目睹過一隻貓的死去。
白豆是一隻很漂亮的白貓,死時才不到兩歲。然而它的喵生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籠子裡度過的。
從它兩個月大被帶回來這個“家”開始,放在樓道的籠子才是它真正的家,不論冬夏。
一開始面對籠子前逗它的人,它還會跳起來,伸出貓爪,發出軟軟的叫聲,一直摸它的頭,它還會爽快的呼嚕。
但是時間越久,白豆越沒神。後來它經常奄奄的趴在籠子裡,身上的毛結成了數不清的團,上面還帶著黑灰色的毛尖。它的尾巴有一搭沒一搭的甩著,將身後的貓飯盆拍得啪啪作響。
籠子鏽跡斑斑,稍微湊近便是一股沖天臭氣。
鄰居們有時候實在看不下去,就去跟它主人說能不能將貓放進家裡養。
“我們家的貓,我想在哪養就在哪養,你們管得著嗎?”白豆主人,壓根就沒當一回事兒。
貓太髒了,會弄得家裡全是毛;貓會亂動家裡的東西;貓會在家裡跑來跑去,看著煩……
這些是掛在白豆主人嘴上的理由。
可是從一開始,興沖沖的買貓的是她,現在處處嫌棄貓的也是她。
期間有人曾提出想用500塊錢買走白豆,後來甚至提到了1000,但白豆主人都拒絕了。
出於一些奇異的責任感,她一點也不想別人“染指”她的貓,她覺得她養了白豆,就要為白豆的一生“負責”。
“太造孽了,好好一個生命就這樣砸在她手裡!”對於白豆主人的做法,鄰居們是這樣評價的。惋惜、憤怒、憐憫,外人尚且如此,但它的主人呢?
嫌貓髒,當初為什麼要養貓?既然養了,又為什麼不讓白豆踏進自己家門一步?既然厭惡,又為什麼不送養?
自始至終都將它鎖在籠子裡,給水給糧。其它的,貓咪需要的關愛、撫慰、廣闊的活動空間……就吝嗇到一毛不拔。
然而如今養貓成潮流,這樣的為了養貓而養貓的行為,早已屢見不鮮。
你想追趕潮流,想豐富自己的人設,想跟別人多出一個談資,但貓又做錯了什麼,要遇見這樣的主人,要被這樣屈辱的養著。
天性:被“束縛”的生靈
在搜尋引擎上搜索“籠養貓”,大部分人在反對,少部分人在贊成。
贊成者他們也有著非常合理的理由:貓咪好奇心強,可能會亂吃、亂動危險的東西,讓貓住在籠子裡,可以保護貓咪不受傷害。
但更多情況下,這種所謂的籠養貓,只不過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將貓暫時性的關在籠子裡。
真正的籠養貓,是指長時間的將貓咪放在籠子裡養的行為。在我的理解就是慢性虐貓,就是將貓從身體到心理,折磨得徹徹底底。
貓性野,這幾乎已是共識。即便貓進入人類社會已經有上萬年之久,但不論是家養的寵物貓,還是在外的流浪貓,骨子裡的野性依舊難消。
在農村,不少養貓家庭的養貓方式就是栓養,就是在貓的脖子上綁上一根繩子或鐵鏈,再將鐵鏈的另一端綁在結實不易挪動的地方。
這樣做的理由是怕貓跑。
栓養貓,不是將貓當做一隻活著的動物對待,而是當做一個捕鼠工具:
“你有作用,而我還很需要,那我就將你帶回家,本質上你與我買的捕鼠夾沒什麼區別。但我怕我的捕鼠夾跑了,下次用的時候還得買,那我就把你栓起來。”
這是他們的心理狀態。
籠子的代價太大,而栓養只需要一條繩子。於貓的感受,沒人會在乎。
它會哀嚎、會慘叫、會使勁扯著套在脖子上的繩子,直到它被勒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又能怎麼樣呢?
“液態喵”在這種時候,完全沒有作用,它要麼被灰頭土臉的栓這裡,要麼被自由支配,因自由而死去。
不論是籠養貓,還是栓養貓,它們的目的都是違背貓的天性與生活方式,將貓的活動區域限制在極小的範圍。
豆瓣上有這樣一個帖子:
女孩將剛做完絕育手術的貓關在籠子裡養傷,結果貓咪拼命想從籠子裡出去,硬擠之下,將頭卡在了籠子的縫隙中,就這樣卡了一整晚。第二天,女孩醒來,就看到貓咪以這樣詭異的姿勢,窒息而死。
女孩並非是故意,但就是這樣意外,更令她自責痛苦。
她不停的道歉:
"我現在特別後悔,我為什麼要帶你去絕育,如果我不帶你去絕育,就不會拿籠子關著你,你也不會想出來硬擠開籠子,結果只出來一個頭,你肯定特別疼吧,籠子的縫隙那麼小,你就那麼被卡一晚上,身上還帶著絕育的傷口。
如果你有下輩子,你來找我好不好?
我補償你好不好?
是我對不起你,如果不帶你去絕育,說不定你現在還好好的窩著曬太陽。是我提前結束了你逍遙自在的生活,對不起。"
意外的發生前提有時候只是一個無意的舉措。本意無罪,困在籠中的貓咪天性使然,但那隻敦實的小橘貓,是再也不會回來了。它為逃離,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心性:被“割裂”的情感
籠養貓究竟還影響了什麼?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也問過一個有過籠養貓經歷的朋友(以下簡稱小蕾)。
小蕾不止一次的跟我訴苦:她家貓跟她隔閡嚴重一點兒也不親,性格暴躁易怒、有時候還會傷人。
“貓果然是養不熟!你說,我這樣給它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結果它這樣對我!我真是後悔養了貓!”
她的貓是一隻美短,貓界出了名的熱情親人。
後來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她聽信寵物店店主為貓好的建議,從把貓買回來開始,就一直在籠子裡養著,“有時候實在覺得它可愛,會抱出來擼兩下,然後再放回籠子裡”。
貓一開始還挺親人的,長時間後就越來越不耐煩,再後來面對主人的逗弄,就直接伸爪傷人,小蕾甚至還因此打過狂犬疫苗。
貓與人的感情,是要建立在良性互動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它極有可能將主人視為侵犯它領地的陌生人。
後來小蕾實在不想在家裡“供著這麼一個祖宗”,她將貓遠遠的送回了農村的舅舅家中。
小蕾說她的整個養貓過程都非常不愉快、人痛苦,貓也痛苦。養貓後期她也翻了一些資料,才發覺原來是她養貓的方式錯了,她後悔了,但她是真的不想再養了。
“實在是受不了它的臭脾氣,一分鐘都不想跟它待在一起!”
現在的她從愛貓人士變成了恨貓一族,一提起貓便恨得咬牙切齒。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小蕾也沒想過,曾經愛貓的自己有一天竟然這樣恨貓。
“別再把貓放在籠子里長期養了,它不願意,你養著養著也跟你不親了……”聊到最後,小蕾難免有些唏噓。
像小蕾這樣的,不在少數,對籠養貓壞處一無所知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明知如此而故意為之。
那些故意長期籠養貓的人,從來都不是愛貓,他們在意的只是這隻貓的性命屬於誰?
他們沉浸在高高在上,主宰動物命運、手握生殺奪予的快感中,像是從來沒有做過人一樣,使勁兒糟踐著動物。
你給它樊籠,它回你冷漠。
你束它天性,它還你爪牙。
你覺得它不過是一隻牲畜,生死由你。
它無法反抗,但可以鄙視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