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無疑是二戰中最著名的衝鋒槍之一,是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武器之一。蘇聯軍工廠生產了數以百萬計的波波沙,但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國家也造過波波沙—那就是伊朗。
1942年春天,為新組建的部隊提供武器是莫斯科和蘇軍各指揮部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許多在41年下半年撤離的工廠,剛剛在新地點重新建立起來。
而從民用轉向軍工生產的企業(比如斯大林汽車廠/ZIS就參加了波波沙衝鋒槍的生產),無法立即就進入節奏。徵用眾多需要培訓的工人,更無助於加快轉產進度。
在這種情況下,各戰線和地區的指揮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尋找內部儲備,並以各種方式和方法武裝派往前線的部隊。
從所在位置的角度來看,外高加索方面軍在各種意義上都處於一個“溫暖”的地方。首先,南方確實比極地更溫暖。其次,租借法案的南方路線透過其後方。然而,盟軍援助的飛輪才剛剛開始鬆動,而武器的需要是迫切的。
這時,外高加索方面總部想起了鄰國伊朗一定很“樂意”分享軍火庫和倉庫裡的東西—他們也必須如此,因為在1941年秋天守衛和平與安寧的不是他們自己的軍隊,而是 “友好”地分割伊朗的蘇聯和英國部隊。
到二戰開始時,伊朗已經擁有一支裝備相當精良(至少以中東地區的標準而言)的軍隊,甚至擁有自己的軍事工業。兩次大戰期間,伊朗的軍事工業建設是由德國主導的。1933年,在德國的支援下,伊朗在帕爾欽(位於德黑蘭西南25公里)建立了一家火藥廠。從1934年開始,德黑蘭軍事兵工廠開始用從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進口的零件套件組裝毛瑟步槍。後來,伊朗開始在德國人幫助建立的弗裡茨·維爾納工廠製造毛瑟步槍。在蘇丹納巴德還建立了一座彈藥廠和克虜伯炮彈製造廠。1940年,德國在德黑蘭附近建立了一家防毒面具製造廠。一家名為"Nabar"的德國、捷克合資公司則在德黑蘭建造一家生產ZB-26和ZB-50機槍的軍工廠。此外,伊朗也是TNHP坦克的第一個客戶,也就是更有名的Panzerkampfwagen 38(t)。
德國在伊朗巨大的影響力,引發了蘇聯和英國的擔憂,這也是1941年8-9月英蘇聯手以強硬的軍事手段控制伊朗的主要原因。
總之,外高加索方面司令員Д.科茲洛夫中將和參謀長Ф. 托爾布辛少將在緊要關頭想到了伊朗的軍事物資。
德米特里·季莫費耶維奇·科茲洛夫。因為1942年在克里米亞的失敗被降為少將,最終軍銜為中將。
早在1941年12月,第一批購買的武器—2.1萬支步槍和100萬發子彈被送到了加茲溫。的確,當時高加索方面軍需要大量步槍,更不用說機槍和其他東西了,但不論如何,這都是一場及時雨。當然,由於外高加索方面軍當時的戰鬥行動相對其他方面軍並不活躍,所以很多毛瑟步槍最終去了其它戰區。
然而,蘇聯人很清楚,購買伊朗的物資是隻能解一時之急,並且非制式武器的供應給後勤、訓練等方面帶來了不必要的困難,而戰場輕武器的損耗也很嚴重。
因此,蘇軍決定不僅要從波斯人那裡購買他們已有的武器,而且還希望生產新的武器。蘇聯起初計劃從伊朗手中購買德黑蘭兵工廠,未完工的機槍工廠,以及火藥和彈藥工廠。後來,又決定不買下工廠,而是在伊朗工廠下訂單,幫助完成機槍工廠的建設,交付裝置,向伊朗派遣專家和合格工人,並提供履行蘇聯訂單所需的原材料。作為這些談判的結果,1943年1月23日,兩國簽署了一份合同。根據合同,到1944年1月,伊朗機槍工廠應該生產30000支PPSh衝鋒槍,每支配六個彈匣,備件和配件。計劃在1943年8月開始製造,每月生產4,000支PPSh衝鋒槍。然後提高到每月6 000支。第367工廠是PPSh衝鋒槍的主要製造廠,向伊朗傳送了完成前兩個月製造計劃所需的技術圖紙和原材料(8000支衝鋒槍和48000個彈匣)。根據合同,伊朗還可以在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製造波波沙供自己使用。唯一的限制是禁止向第三國轉讓技術。
唉,事實證明,計劃太樂觀了。由於種種原因,縱使有蘇聯專家和裝置的幫助,1943年伊朗也只生產了214支波波沙衝鋒槍,包括11支樣槍和展示槍,其中一支作為禮物送給了米高揚。1944年1月伊朗波波沙被送抵靶場檢測質量。
作為禮物送給米高揚的波波沙衝鋒槍。A—序列號和王冠; Б—序列號; B—王冠; Г – 製造年份。有趣的是,還有一個英文的“MADE IN IRAN”標記。
展示槍上以伊朗數字系統生產年份,符號代表 1322,對應1943 年。
送給阿納斯塔斯·米高揚的槍上的銘牌。 文字寫道:“獻給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科揚,德黑蘭伊朗機槍廠蘇聯專家和管理人員贈”。
透過目視檢查,已經足以發現一些缺陷。特別是由於槍管和襯套之間存在的間隙,槍管有晃動,其中許多槍支上有生鏽的痕跡,顯然是間隙導致了汙垢和水汽等容易進入槍內。其中一支波波沙的槍管沒有鍍鉻。彈匣的製造與藍圖有較大的偏差。
儘管如此,在第一階段,伊朗的 PPSh 仍然保持在要求的範圍內,儘管它們顯示的精度低於用於對照的第367廠產 PPSh。在可靠性測試中,只有一支衝鋒槍導致了啞火率增加(0.9%)—由於彈匣故障(供彈不暢)。
至於槍支壽命測試,伊朗衝鋒槍未能取得成功,或者更確切地說,存在分化。№ АВ-11Г波波沙在射擊7000次後,槍機出現裂紋。№ АВ-111衝鋒槍則是射擊10000次後。
這就是測試的結果,但測試人員希望知道伊朗人錯在哪裡。這個問題由測試場的實驗室來回答,研究人員對破損的波波沙部件進行了金相檢測。結果發現,首先,伊朗工廠使用了不符合蘇聯硬度要求的鋼材……其次,伊朗軍工廠在電焊時燒壞了金屬。此外,電焊點不在圖紙規定的位置。
總而言之,可以說在伊朗生產波波沙的想法不是很成功—送到伊朗的專家、工具和其他物資留在蘇聯或許會發揮更大的用處。在1944年,蘇軍的波波沙和波波斯供應也根本不緊張了。
在伊朗究竟製造了多少波波沙,目前不得而知,有資料宣稱為數萬支,而蘇聯自己生產了540萬支。據稱,伊朗根據協議製造了一些波波沙自用,但也沒有詳細資料。而贈送給阿納斯塔斯·米高揚的伊朗PPSh現在儲存在位於俄羅斯聯邦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 ,成為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