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綜合國力的不斷衰落,讓其在盟友中的號召力大不如從前。尤其是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更引發盟友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不信任。華盛頓很難重現冷戰時期,對盟友一呼百應、應者雲集的場面。甚至於,美國現在連調和盟友矛盾的能力也在逐漸喪失。
日前,美國政府召集日本和韓國的外副部級官員到華盛頓開會,拜登政府希望藉此解決兩個鐵桿小弟的矛盾,讓它們更加團結起來鞏固美國在東亞所主導的“鐵三角”,成為應對中國的戰略工具。《環球時報》表示:美國拉攏盟友打壓中國的算盤恐怕沒有那麼“如意”。
據《環球時報》11月19日報道,美日韓三國時隔4年在華盛頓舉行外交部副部長級別會談。有分析認為,這場被美國視為加強並展示亞太盟友體系的會議,三方在會談中也少不了扯上中國話題。不過,美國精心策劃的這場聯盟秀,卻因為日韓兩個盟友鬧翻而尷尬收場。
在召開三邊會議前,日本外務省次長森建良和韓國外交部次長崔忠健首先舉行會談。期間,森建良就韓國警察廳廳長日前登上獨島一事,向韓方提出抗議,並敦促韓方“必須停止類似的行為”。不過,崔忠健則以“慰安婦”和“二戰強迫勞工”問題進行反擊,雙方不歡而散。
更令與會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難堪的是,日韓兩國副外長同時缺席原定在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導致謝爾曼只能全程黑著臉應對這一尷尬的局面。事情鬧到這種地步,已不僅僅只是謝爾曼一個人的尷尬,而是美國整個東亞外交的尷尬。畢竟,美國原本想拉日韓商量如何共同應對中國,結果等來的卻是一場尷尬。
美國深知憑藉自身實力已無法阻止中國崛起勢頭,拉攏更多盟友參與其反華聯盟,成為拜登政府的必然選擇。不過,此次美日韓副部級會議的尷尬,凸顯出美國因無法調和盟友之間矛盾的無奈。而日韓在外交和軍事領域上的合作關係,基本都已處於停擺狀態,讓美國無法對東亞同盟力量進行有效協調。
日韓兩國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無法調和,此次在華盛頓鬧翻,讓存心拉攏兩國對抗中國的拜登政府,因為日韓的“不給面子”而顏面盡失。日韓不想給美國這個面子,當中因素除了雙方因領土和歷史問題而產生的矛盾外,主要還是兩國都不太願意成為美國的工具。尤其是在經貿領域上嚴重依賴中國的韓國,更不願意加入美國主導的反華聯盟。
崔忠健在華盛頓公開表示:“中國是韓國的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正在與中國形成良好的關係,同時,韓國民眾也正在享受來自中國市場的巨大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韓國就是藉著與日本鬧翻的機會,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讓美國利用韓國充當反華炮灰的企圖破產。
日本何嘗不是如此。與韓國拒絕美國拉攏的直白相比,日本在這方面表現得相對含蓄。儘管森建良並沒有公開拒絕美國的拉攏,但岸田新內閣近期的一些做法,卻似乎表明日本正在悄然尋求與美國的對華政策保持距離,以避免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
日本反華眾所皆知,但日本的狡猾也是遠近聞名。美國想謀算日本,使其成為對付中國的“馬前卒”,但日本何嘗沒有利用美國的設想。日本希望借中美衝突,幫助他們砸碎美國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狗鏈子”,同時還能削弱其最大的對手中國。在此過程中,他們願意給美國當啦啦隊加油,但並不願意真正出力下場當敢死隊賣命。
我們看到,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後,頂著國內保守派的壓力,堅持啟用前日本友華議員聯盟會長林芳正為外相,被輿論認為是為改善中日關係創造條件。同時,根據日本匿名官員的透露,岸田新內閣日前已經確定,不搞美國所謂“人權法案”的日本版。共同社分析稱,岸田文雄在為其對華政策留下改善餘地。
美國的不可靠,已是舉世皆知的事實。拜登拉攏日韓充當美國反華“馬前卒”,其實就是在給美國的衰落找兩個墊背的。日韓也不傻,雖然他們無力擺脫美國的擺佈,但裝瘋賣傻還是可以的吧。日韓此次在華盛頓鬧翻這戲,我看一半是真的,一半也是假的。
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們都是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