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納粹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友好”地握了握手,西方國家一片哀嚎。
可誰也沒想到,僅僅2年後,納粹德國就發動了對蘇聯的全面戰爭。
基輔一戰,蘇聯整個西南方面軍被德國包圍,被殲被俘人數高達66萬人,蒙受了慘重的失敗。布瓊尼、鐵木辛哥,還有後來的總書記赫魯曉夫率小股部隊僥倖逃脫。
希特勒得意地稱,基輔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畢竟一次性俘虜66萬人,不說後無來者,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反觀蘇聯,該戰役成為了蘇軍揮之不去的噩夢。斯大林雖沒明說,但其心裡清楚,此次慘敗自己難辭其咎。
在戰術層面上,德軍無疑是取得了大勝,但在戰略級層面,德軍反而沒佔到多少便宜。不僅如此,基輔戰役的大勝,為德軍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那麼,85萬蘇軍為何會敗給50萬德軍?如此重大的勝利,又為何會給德軍埋下隱患?此戰役中60萬蘇軍被俘,又究竟是誰的錯?
本期為大家講解:基輔戰役。
蘇軍精銳的西南方面軍坐鎮基輔
30年代末,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歐陸上空。
西方國家敵視蘇聯,企圖將德國擴張的禍水東引,沒想到反而促成了德國與蘇聯結盟。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在戰爭後期派兵西進,在背後捅了波蘭一刀。隨後,蘇聯進攻芬蘭,德國則將戰火燒到了西歐,蘇德結盟解除了德國東線的後顧之憂。
在德軍猛烈的攻勢下,法國投降,英國岌岌可危。
德軍佔領巴黎
時間來到1941年,德國終於要對蘇聯動手了。斯大林雖對德國有所防備,但仍固執地認為:“拿下英國之前,德國不可能在東線動手”。
但他忘了,希特勒向來不按常理出牌,而斯大林的誤判,讓蘇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6月22日,德軍發動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兵分三路攻入蘇聯境內。北方集團軍群由勒布元帥率領,從東普魯士進攻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由博克大將指揮,沿著佈列斯特——明斯克一線,朝莫斯科進犯;南方集團軍群則在龍德施泰特的帶領下,撲向了蘇聯第三大城市、西南重鎮基輔。
基輔是烏克蘭的首府,廣袤的烏克蘭是蘇聯重要的產糧區,從烏克蘭再往東去,就是蘇聯重要的高加索產油區,那裡有希特勒心心念唸的巴庫油田。
德國在南線的投入不可謂不大,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分別下轄29個師和51個師,南方集團軍群的總兵力則多達63個師。蘇聯也清楚烏克蘭的重要性,於是將重兵押在南線。
烏克蘭境內的西南方面軍,無論是人員配置還是武器裝備,都是蘇軍最精銳的。除了橫貫蘇聯南北的斯大林防線外,蘇聯還在烏克蘭外圍另修了一條莫洛托夫防線。
此時的蘇聯人相信,如果德國人敢來,自己就能一腳把他踹回老家。
蘇軍主力被圍
但蘇聯沒想到,自己防線崩得這麼快。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率先發起了進攻。
德軍突然襲擊,蘇軍在開戰第一天就損失了730多架飛機,基本喪失制空權。接著,德軍利用自己強大的機動能力,不斷髮動鉗形攻勢,先後攻佔了明斯克和斯摩稜斯克,殲滅俘虜蘇軍60萬,兵鋒直指莫斯科。
北方集團軍群同樣進展順利,德軍迅速擊潰了24個師的蘇聯紅軍,4天時間推進320公里,2個星期攻佔整個波羅的海沿岸,包圍了列寧格勒。
相比之下,南方的戰事就沒那麼順利了。
德軍憑藉人員素質優勢,在烏曼戰役中消滅了蘇軍大部分的裝甲力量,並先後突破了莫洛托夫防線和斯大林防線,兵臨基輔城下。但蘇軍精銳抵抗異常頑強,60多萬人守在基輔一帶,南方集團軍群沒有力量將其吃下。
於是,在戰線南方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這裡駐紮有蘇軍幾乎整個西南方面軍的龐大隊伍。德軍統帥部面臨著一個抉擇:是繼續進攻莫斯科?還是讓中央集團軍群南下,與南方集團軍群合圍基輔?
經過激烈的爭論後,德軍選擇了第二種方案。
隨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停止向莫斯科推進,分兵南下協助南方集團軍群作戰。
得知中央集團軍群南下的訊息,蘇軍統帥大吃一驚,西南方面軍最高統帥布瓊尼向斯大林請求撤兵,但遭到了斯大林的嚴詞拒絕。斯大林給西南方面軍下令:必須保證第聶伯河一線的防禦,不經最高統帥部批准不得放棄基輔。
就這樣,蘇聯紅軍錯過了最好的撤退時機。
9月16日,來自中央部隊的古德里安第2裝甲叢集,和來自南方部隊的克萊斯特第1裝甲叢集,在基輔以東200公里處的洛赫維察會師,基輔的60萬蘇軍被徹底包圍。
基輔殲滅戰
9月17日,紅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向西南方面軍下達了突圍的命令,但為時已晚,史上最大的圍殲戰開始了。
德軍以第2、第6集團軍為主力,對蘇軍被圍的5個集團軍展開作戰。蘇軍戰鬥意志很強,他們頂著炮火奮力突圍,但血肉之軀終究敵不過鋼鐵,缺少裝甲力量的蘇軍完全不是德軍的對手,成千上萬的蘇軍被德軍的飛機、坦克、火炮消滅。
9月19日,德軍攻入基輔城。蘇聯西南方面軍除少數部隊逃脫外,其主力被德軍分割成6段,壓縮在基輔周圍不到100公里的口袋中。
在此期間,蘇軍又投入了20萬人的預備隊實施反突擊,希望衝破德軍的合圍,但均被德軍擊退。西南方面軍不得不在被合圍中繼續戰鬥,德軍的包圍圈越縮越小。
9月26日,最後一批紅軍在基輔以東投降,基輔戰役落下了帷幕。
從結果上看,德軍的行動取得了大勝。從德軍進攻開始,戰役持續了2個多月,德軍以10萬人傷亡的代價,殲滅俘虜蘇軍70萬人,僅基輔一戰便俘虜了66萬人。此外,德軍還擊毀和繳獲了884輛坦克、3500輛車輛、3718門火炮。
蘇聯西南方面軍裝備盡失,蘇軍50個師成建制消失,逃出去的部隊不足一個師,幾乎全軍覆沒,蘇聯紅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敗。
蘇軍戰力不足,防線部署出了大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算上生力軍,蘇軍在南部戰場投入了85萬人的兵力,遠超德軍的50萬人,為何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這就要提到部隊戰鬥力的問題了。
經歷了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後,1941年的德軍,可以說是世界上裝備最精良、戰術最先進、戰鬥經驗最豐富的部隊,德軍攜連勝之餘威,士氣正盛。
反觀蘇軍,斯大林上臺後,展開了一系列“大清洗”活動,許多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元帥遭到鎮壓。冬季戰爭中,百萬蘇軍傷亡了30多萬,才堪堪拿下僅有3萬常備兵力的芬蘭,戰鬥力可想而知。
德軍入侵時,蘇軍部隊正處於結構重組的狀態,部隊缺乏優秀指揮官,武器裝備也處在測試階段。德軍發動早已運用純熟的“閃擊戰”,蘇軍自然很難抵抗。
其次,蘇軍的戰略部署存在巨大問題。蘇德的意識形態難以相容,遲早會爆發戰爭,而且斯大林的野心絲毫不低於希特勒。
相傳,蘇聯有一份主動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蘇聯在蘇德邊境集結重兵,積極備戰,一旦德軍在西線陷入泥潭,蘇軍便可大舉進攻,將赤旗插遍歐洲。
只是斯大林沒想到,法國敗得這麼快。德軍回師東線,蘇聯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戰鬥力,覺得還是不主動找德國決戰比較好。
關於《大雷雨計劃》的真實性,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德軍進攻時,蘇軍並不是大縱深的梯次防禦陣型,而是將大部分部隊集中在邊境地帶,擺出了向西進攻的姿態。
而且在蘇聯指揮部中,德國境內的地圖竟比蘇聯地圖還多。德軍在前線撕開一個口子後,裝甲部隊突入蘇軍後方,如入無人之境,這也是德軍的鉗形攻勢不斷取得成功的原因。
根據《二戰秘密檔案》的記載,很多參加過戰爭的德國老兵表示,“對手處於防禦狀態還是攻擊狀態,作為軍人是能在戰鬥中感覺出來的,俄國人正準備全力進攻,他們缺乏準備,幾乎沒有縱深防禦體系,所以才會在我們的打擊下潰不成軍”。
或許是蘇聯有意進攻,亦或是蘇聯自廢武功導致戰力低下。總之,蘇軍的戰鬥部署,讓他們在戰爭初期吃了大虧。
斯大林的過度干預
最後,便是指揮系統的問題。
戰爭爆發前,斯大林不相信德國人會主動進攻,結果蘇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早在7月11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坦克叢集,行進至基輔以西20公里處時,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就預感大事不妙,他向斯大林提出:放棄基輔,防止被德軍合圍,將西南方面軍主力撤到第聶伯河以東,拱衛莫斯科。
但斯大林急於向歐美展示蘇軍的戰鬥力,拒絕了朱可夫的建議,並解除了朱可夫總參謀長的職務。
9月,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南下,布瓊尼元帥察覺到了危險,向斯大林請求東撤,同樣遭到拒絕。布瓊尼據理力爭,斯大林反而認為布瓊尼消極避戰,一怒之下免除了他西南方面軍總司令的職務,由西方方面軍司令鐵木辛哥接替他的位子。
9月12日,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決定違抗軍令,他冒著被清算的風險,指揮部隊全線後撤,但這一命令被蘇軍最高統帥部駁回。統帥部要求蘇聯紅軍,以更加積極的戰術,對德軍發動反攻,蘇軍最後的撤退時機也被錯過了。
在基輔北面,布良斯克方面軍統帥葉廖緬科,沒能完成向斯大林保證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任務。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長驅直入,鎖死了基輔蘇軍最後一個出口。待蘇軍統帥部下達撤退命令時,蘇軍已經無路可退了。
80多萬部隊戰敗,著實令人痛心疾首。
基輔戰役為德軍埋下隱患
當然,基輔戰役對蘇軍也不是全無好處。
希特勒本打算在3月份閃擊蘇聯,在冬季到來前拿下莫斯科。但義大利進攻希臘受挫,被希臘一頓胖揍,德軍只得暫停東進,轉身去幫助盟友,“巴巴羅薩計劃”便被推遲了2個多月。
當德軍6月底發起進攻時,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開戰一個月,中央集團軍群勢如破竹。就在德軍官兵躊躇滿志,準備殺向莫斯科時,希特勒突然叫停了他們,讓他們去支援南方的基輔戰役。
德軍圍攻基輔期間,蘇聯拼命從後方調兵,並發動數十萬群眾修建戰壕、構築防線,各地的資源都在往莫斯科集中。待到德軍回師莫斯科時,蘇軍早就嚴陣以待,德軍的“閃擊戰”失去了優勢。而且,基輔戰役打完已經是9月底了,用不了多久,德軍就會體會到莫斯科的凜冬。
結果我們都知道,德軍失去了進攻蘇聯首都的寶貴時間,引以為傲的“閃擊戰”折戟在莫斯科城下。
此外,基輔戰役還為德軍埋下了一個大隱患。
在1941年的戰爭中,斯大林和希特勒都不停地插手軍隊指揮。蘇軍失敗後,斯大林認識到,自己在指揮方面是個外行,為此,他提拔了一批優秀將領去指揮作戰,在與高階軍官看法相左時,也會說服自己聽取對方意見,後來更是將蘇軍主力全權交予朱可夫指揮。
德國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基輔戰役的大勝讓希特勒自視清高,希特勒把自己當作最優秀的指揮官,手下將領在他心中都變得不合格。當意見產生分歧時,希特勒便會強制讓軍隊執行自己的命令。
因此,基輔戰役才過去一年時間,蘇德雙方就出現了兩級反轉:希特勒不顧眾將勸阻,命令保盧斯死守斯大林格勒,致使德軍精銳的第6集團軍覆滅。
此後,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勝少敗多,即便如此,希特勒仍強行將自己的意志施加給軍隊。
實際上,當時德軍指揮官的水平並不比蘇軍低,甚至還高上一些。但面對此情此景,恐怕也只能發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地哀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