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麼,個人認為對中國空軍的後續發展思路影響不大。對603是好事,對601也是好事,對611影響不大,對624是好事,對606是壞事但壞的程度不很大。
一個個的說吧。
蘇27達成引進意向是90年代初。91年的海灣戰爭已經結束,多國部隊用42天把伊拉克錘爆。對中國軍隊的影響是巨大的,至少對於空中力量的威力當時有了比較清晰的瞭解。對於超視距空戰中國空軍倒不陌生,之前夭折的“和平珍珠”計劃就是為了提升殲八II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但可能沒想到的是多國部隊的狂轟濫炸能把伊拉克人炸垮了。所以,從中國空軍的角度看,把自己的形象從實質上的防空軍轉變為至少是防空軍加一定程度的攻擊型角色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而攻擊當然是能打得越遠越好,當時中國空軍手裡的遠端攻擊手段只有轟六轟炸機。航程倒還過得去,但機載彈藥太落後導致只能臨空轟炸,在現代戰爭中生存能力很低。強五那個短腿就不用說了,導航裝置基本等於無,飛遠點就找不到目標了。所以,蘇27要是沒弄到,中國空軍能指望的必然就是603的殲轟七了。當時殲轟七還在試飛中,到了95年底才透過鑑定。不過歷史上那時候空軍已經有了蘇27,對殲轟七還是不怎麼看得上。如果沒了蘇27,空軍就得上趕著去603跟海軍搶飛豹了。無論一些人今天怎麼因為出了一堆一等事故貶低殲轟七,它都是合格的重型殲擊轟炸機。只是因為機緣巧合,它沒能成為中國空軍執行空中遮斷任務的主力。但蘇27如果沒弄到,中國空軍對於中程殲擊轟炸機的需求仍舊不會改變。無非是水平差點。但飛豹到底還是第一種具備了慣導、平顯、PD雷達等先進機載裝置的國產軍用機,在執行空中遮斷任務時那4-5噸的載彈量可不是吃素的。
對601是好事就是殲八III專案的重要性會提升。殲八III夭折固然是軍方某部委瞎指揮以及606的渦噴14給拖累的,但空軍當時有了蘇27其實對殲八III就不是那麼迫切需要了。所以殲八III也沒造太多原型機而且進度也不快:91年立項到97年第一次摔機中間過了6年,這待遇和殲八II的84年首飛88年就鑑定完全就不是一個層次的。然後摔了機還沒有備份的原型機能迅速頂上,還要再花時間生產出一架來,這又耗去一年。最後這架新機在99年因為渦噴14摔了而專案徹底壽終正寢。總之仔細分析,殲八III號稱是軍委掛了號的專案,但這麼個磕磕絆絆的過程並不太對勁。恐怕很大程度是空軍並不怎麼在乎其成敗了。
另外,要是蘇27沒有成功引入的話,那麼601的93方案活下來的機率就大些了。93方案的外形有點類似F22,如下圖,擬採用的發動機有624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即大家常說的“中推”)或毛子克里莫夫設計局的RD33。不過據說93方案起飛重量15噸級,靠著推重比8一級的中推或RD33的動力水平,估算出的機動性略優於蘇27,但航程肯定不如蘇27,這也實在難以打動空軍。所以被取消掉是很自然的事。悲催的是對601影響不大,但基本上是砸了624的飯碗:辛苦遭逢起一經的“中推”在核心機研製出來以後就壯志未酬身先死了,成了總師劉大響心中永遠的痛。要是蘇27沒引進,中推保不齊還能活下來。
有人可能會提出米格29會不會引進,我覺得米格29當初沒有被看上有部分原因是它的總體效能和殲十重合得很厲害,航空航天部未必願意接這個玩意。況且殲十專案是張愛萍定的,米格29沒有很硬的後臺並不一定能頂掉殲十。與93方案相比米格29唯一優勢是成熟度高。
蘇27的引進對606則是大好事,作為活教材的AL31及其大修線的引進對於606徹底弄明白第三代渦扇發動機設計絕對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估計渦扇十至少在發動機控制系統上借鑑了AL31很多,這對於提高渦扇十的可靠性應該大有裨益。但要是沒了蘇27,606可能就沒足夠名正言順的機會熟悉AL31,渦扇十的研製過程可能就更坎坷。不過以毛子冷戰後的寒磣勁,606從毛子那裡弄幾臺AL31倒也問題不大。
蘇27引不引進對611的影響應該不大,殲十本來就打算用渦噴十五(R29),R29的結構本來就是R11(渦噴7)/R13(渦噴13)上發展而來,而且當時黎明廠給中東客戶修理米格23的R29發動機已經駕輕就熟,搞R29複製品出來也不算太難的事。所以,就算AL31搞不來對殲十而言也沒有大的影響。實際上因為後來決定上渦扇發動機,殲十的後機身不得不加粗,阻力變大,結果氣動佈局要重新設計。如果說有什麼不利影響也就是R29畢竟是別人設計的,後續改進不如渦扇十那樣知根知底,其實渦扇十的核心機也不是自己設計的。
雖然說了這麼多,不過歷史畢竟不是假設,大家只是樂呵一下而已,無需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