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里的:空中BMP-1 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米里設計局總師米哈伊爾· 列昂季耶維奇·米里將軍,就敏銳的意識到,武裝直升機或許將為陸軍戰術帶來一場革命。於是,他積極推動研製一種專用武裝直升飛機,這種直升機集反坦克火力和麵殺傷武器,足夠的防護性,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和強大的步兵運載功能為一體,將為陸軍的作戰樣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他可以在敵方附近機降突擊隊員,然後進行空地立體式進攻,它還能攜帶反坦克導彈,單獨執行反坦克任務,即240工程米-24研製由此展開。由於美國的:休伊眼鏡蛇:已與1967年投入越南戰爭,米24不得不利用現成技術尋求突破加快程序。
米24火力追求世界第一其武器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機首的機炮,短翼掛架上的武器吊艙和炸彈,用於精確打擊的反坦克導彈及其制導系統。
對於米-24來說,最常用也最豐富的當屬掛架上的武器組合,最初米-24兩側短翼掛架上可攜帶4具內裝32枚S-5火箭的UB-32火箭巢,或攜帶2枚500公斤的高爆航彈或凝固汽油彈。上世紀70年代後期,為配合各種型別的:雌鹿:蘇聯發展了多種新型武器,第一種就是GUV直升機通用武器吊艙,可裝一挺12.7或者7.62毫米4管加特林機槍,另一種可裝一門30毫米的ACS-17自動榴彈發射器,緊接著又發展了UPK-23-250型吊艙,裝備一門Gsh-23機炮和250發炮彈,57毫米s-5無控火箭,威力雖小,但在開闊空間仍具有較強殺傷力,而且可靠簡單。在阿富汗戰場戰鬥最激烈時,一架米24一天要進行5到6次的突擊,此時s-5的優勢立刻顯現出來。後來,s-5逐漸被80毫米的s-8,和122毫米的s-13無控火箭代替,蘇聯還裝備了一種250毫米的s-24火箭,一彈頭重達123公斤,最大射程2.5公里,足以在游擊隊高射機槍火力外實時打擊。
阿富汗戰爭中,米24混合攜帶的炸彈而無控火箭,在距離1200米到2000米的距離上,實施火箭齊射,然後用機首下的機槍猛掃一通,最後再讓武器操作員精確投擲重磅炸彈,打擊堅固的地堡系統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米-24攜帶的反坦克導彈也經歷了重大變化,原先米-24A手控制導的9M17M反坦克導彈,先後被9M17:蠅拍-P:半自動無線電制導反坦克導彈系統和9M114:突擊手:代替。:突擊手:是較為成熟的系統,每架米24v可攜帶8枚,最多可攜帶16枚反坦克導彈。根據改進型號的不同,這種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為5公里至7公里小射程400米,垂直破甲厚度為600毫米至950毫米完全可以對付當時的裝甲目標。在阿富汗戰爭中,反坦克導彈不僅在對付車輛時十分有效,在對付碉堡或掩體時也非常有效。在1.5公里至2公里的距離上武控官透過精確的瞄準,可以讓32公斤重的導彈徑直飛進洞穴口或碉堡的炮眼,裝滿燃料空氣戰鬥部的9M114反坦克導彈鑽入地堡後不僅會爆炸,還會迅速耗盡內部空氣使人員窒息死亡,在對付游擊隊戰鬥車輛時9M114約有75%到80%的命中率。由於9M114執行速度快甚至還可以用來攻擊武裝直升飛機和當時的固定翼飛機。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的米24就曾用這種導彈擊落過伊朗的AH-1武裝直升飛機。
米-24要坐空中步兵戰車防護效能自然不能缺。米-24座艙和載員艙連為一體,都是密封加壓的可防止化學和生物武器熔膠的進入。乘員艙採用了防彈風擋和有裝甲防護的飛行員座椅,乘員艙和載人艙兩側都有裝甲防護。這讓其四周可防禦12.7毫米機槍子彈,防彈玻璃則能攔阻普通步槍的射擊。這讓其在阿富汗戰爭中有一架米24被擊中200次重傷而安全返回基地,只有後來阿富汗游擊隊用:毒刺:導彈才使其損失率上升。但是受傷的直升機可以透過簡單的維修,還可以重新返入戰場,這是因為飛機設計簡單可靠大約有80%的元件可以通用如果不是要害部位損傷,簡單的維修人員就可以修理了無需再派專業工程人員。
實戰表明,空中步兵戰車的概念,在戰鬥中無法真正的貫徹,大多數情況下,機組人員根本無暇顧及成員能否用武器向窗外的敵人開火,因為他首先要滿足機載武器射擊要求,同時,米-24太重,在阿富汗那種高溫高原環境下,滿裝載負荷會使其,行動受限要拆掉防護裝甲,使成員暴露在無裝甲的飛機裡損失慘重。米-24空中步兵戰車理念試圖在火力、機動、防護、運載等做到面面俱到,卻造成了因貪多求全而損失了其他效能,
載人艙增加了直升機的命中機率,為了人員安全,又要加裝裝甲,使直升機效能下降,得不償失。因此,再後來東西方的武裝直升飛機中,都沒有在加裝人員運輸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