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0月16日,中國的羅布泊戈壁荒漠升起了一團巨大的火球,隨後爆炸聲響徹天際。科學家衝在最前線,想要記錄這顆巨大的蘑菇狀紅雲。
叮鈴鈴~叮鈴鈴~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電話鈴響……
“主席,我是恩來,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了!”
兩年後,中央才決定公佈這一巨大成就。當記者孟昭瑞拿著核爆照的照片,得周總理批准刊登在照片上時,周總理卻陷入了沉思。
許久後,周總理下達指示:“刊登的時候,把地面裁掉。”
裁掉地面?那不就不夠完整了嗎?萬一被人質疑,這是造假的圖片該怎麼解釋?
儘管懷著疑問,孟昭瑞還是照做了,直到許多年後,他才明白,周總理的深謀遠見……
毛主席下決心研製核武器
毛主席對地質隊員說:“我們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
地質隊員欣喜若狂,主席這一批示,不就是在打美國的臉嗎!等我們有了原子能,看我們不把美國佬兒踩在腳下?
這事兒起源於1948年,周總理在得到通知,地質部反映,廣西發現了鈾礦後,立刻把這一新聞報告給了毛主席,這才有了開頭一幕。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佬兒多次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為了不任人宰割,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一聲令下集體出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雖然志願軍聯合朝鮮人民軍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驅逐到了三八線以南,但美軍手握原子彈,囂張氣焰並未收斂。
美國總統杜魯門,恬不知恥的在1950年11月30日的新聞釋出會上發表《關於朝鮮局勢的宣告》,大搖大擺地宣佈:“不排除在朝鮮使用原子彈的可能。”這是根本都不掩飾自己的狼子野心了。
杜魯門卸任後,艾森豪威爾登上總統寶座,本來世界範圍內都放心了。因為他在1945年公開表示,反對核壓制。
結果1952年上任之後,卻一反常態地說:“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印度支那戰爭期間,美國“頭部”領導,不止一次叫囂中國軍隊:“我們可以使用原子彈壓制你們。”
美國幾次三番拿出原子彈,力圖壓制中國,搞得中國人民忍無可忍!
1951年楊承宗跟隨著名核科學家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學成回國,立志要打破美國的核壟斷。
毛主席也深有感觸:“要想不受人壓制,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53年-1954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成果顯著,這為原子能事業提供了可靠基礎。
毛主席當機立斷,將核科學技術研製原子彈提上日程。
核武器艱難啟程
核武器方面,中國有兩個侷限。首先是我們沒有鈾礦資源,就開不起原子能事業的列車。
美國、英國製造原子彈的原料,是從剛果、南非等地透過掠奪和高價購買而來的,中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厚臉皮”。那怎麼辦?不研製了嗎?
但我國發現鈾礦資源後,這一疑慮立刻煙消雲散。
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駐地豐澤園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建立和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毛主席率先發言:“我們是小學生,請你們(李四光和錢三強等)來上課。”
李四光聞言站起,把鈾礦石拿出來跟大家展示,然後向大家說明鈾礦資源和原子能事業的相關性,和大家分析鈾礦成因以及鈾礦儲量。
毛主席趁熱打鐵說到:“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禦,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禦的。”
“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為了讓大家明確我們的技術已經非常進步了,錢三強拿出了最終殺手鐧——蓋革計數器。說著說著他拿著鈾礦石踱步到了檢測儀器二十米開外的地方。
20米,蓋革計數器沒有動靜;
……
5米,蓋革計數器沒有動靜;
3米,蓋革計數器沒有動靜;
2米,蓋革計數器響了!!!
全場沸騰了!
毛主席給大家打了定心針,“我們只要找,就能找到大量鈾礦,我們已經有技術了,不怕幹不成事!”
會議一開就開了三個多小時,直到19時,會議才正式結束。但參會人員都滿面紅光,意氣風發的設想著美國被中國壓制的光輝時刻!
得蘇聯支援,制彈過程依舊艱辛無比
1954年10月3日,赫魯曉夫訪華,毛主席親自迎接。
毛主席抓住機會,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對原子能、核武器感興趣,希望你們在這方面對我們有所幫助。”
赫魯曉夫卻無禮回覆:“搞那個東西太費錢了!我們這個大家庭有個核保護傘就行了,無須大家都來搞它。”
毛主席一聽此話,寸步不讓地強調:“一致對外,互通有無。”給赫魯曉夫施壓。
蘇聯這才低下頭顱,向中國示好。
1955年4月27日,以劉傑、錢三強為首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在莫斯科與蘇聯政府簽訂了《關於為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協定》,確定由蘇聯幫助中國進行核物理研究以及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進行核試驗。
“協定”只是個開始,協議內容還規定蘇聯將會在1955年-1956年派遣專家,來到中國為中國設計和建造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一個能量回旋加速器,還會培訓中國的核物理專家。
蘇聯的幫助確實推動中國原子能研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955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進行專項研究,併成立第三辦公室,合理規劃核工業建設和發展。
眾人拾柴火焰高
科學研究並非一日之功,原子彈技術從無到有不是一個人能夠克服的難關。
充滿愛國心的科學家和幾千名大中專學生一起成立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
聶榮臻指明發展方針:“不可過度依靠外部支援,要自力更生。”
原子彈計劃一出,來自四面八方的華僑都坐不住了。1949年8月-1955年11月,1536名知識分子自願從國外回國。其中不乏鄧稼先、錢學森、程開甲這樣的科研大家。
彭桓武就是其中一人,他回國時接受採訪,記者問他:“你放棄10年英國留學的資歷,2個博士學位可以給你提供很高的社會地位,你為什麼回國?不會不捨得嗎?“
他答:“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我想正是有了這樣的愛國分子,愛國青年科學家,原子彈計劃才能如火如荼地開展。
原子彈計劃再遇難題
蘇聯研製原子彈用了五年,美國研究原子彈用了五年,花費了20億美元。
中國能趕上這樣的進度嗎?像他們那樣按部就班的研製,還要被美國佬壓一頭多久?
中央軍委開了綠燈,他們在酒泉設立特種工程指揮部,在新疆羅布泊荒原的樓蘭古城舊址設立了核試驗靶場中心區。
選址完成後,老中青年科學家齊頭並進,都加入到這個國防研究隊伍中。
沒有大型計算機,我們用算盤頂上!給他們備上一倉庫一倉庫的草紙,讓他們算數,解決他們的所有後顧之憂。
一切準備完畢,只需卯足馬力迎頭趕上!
可就在這時,蘇聯政府卻因為外交立場,與中國決裂。並且要撤走所有支援中國的蘇聯專家,這1390人一走,中國的原子彈事業還能成嗎?
所有人心裡都在打鼓,更恐怖的是,蘇聯專家剛走,國內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
“他們沒有蘇聯專家,能成事兒?”
“徒弟還沒學成,咋出師啊?”
屋漏,聶榮臻也病倒了。兩彈事業就要擱置於此了嗎?
周總理不甘心,他下了個大膽的決定:“縮減全國非必要開支,全力支援科研。”
這一決定,是空前絕後的,也是無可複製的,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時候,周總理這一個舉動有些螳臂當車的“壯士”感。
原子彈照片被周總理“裁去”一半
鄧稼先和錢學森作為先驅,在聶榮臻病倒後接過了大任。咬牙堅持,既要守住原子彈工作的秘密,又要在艱苦卓絕的戈壁灘上跟對身體傷害巨大的原材料斗爭。
鄧稼先傷得最重,原子彈原料只有他一個人接觸得到,沒過多久他就得上了直腸癌。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距離我們立下原子彈研究計劃才不過短短兩年,我們就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當孟昭瑞滿懷欣喜地把蘑菇雲照片傳給總理,想要向世界宣佈:”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核武器了!“
卻只得到周總理:“裁掉地面再刊登”。的指示。
很久之後,孟昭瑞才知道總理的苦心。
裁掉地面,是為了不讓別人看出沙漠地表,根據沙漠地表計算蘑菇雲威力,如此一來,世人只知道我們有原子彈技術,卻不會對“未知”的軍事威脅輕舉妄動!
周總理果然心思縝密,讓人歎為觀止!是以,我們才看到《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刊登的報紙上,只有雲的樣態,沒有地表。
周總理此舉,足夠威懾“莽撞人”,但也可以向世界宣告我們的成就,讓人對我們刮目相看,實在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