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時節,天氣乾燥少雨,不僅盼望著的秋雨姍姍來遲,而且每當正午之時還驕陽似火,令人依然有一種盛夏的感覺。好在日落之後,氣溫很快就開始回落,夜裡也非常涼爽,可以美美地睡個通宵。
不過秋高氣爽的日子卻不會持續太久,等到中秋節過後,陰雨綿綿的天氣就會來臨。而肅殺的西風,從來不會饒過一片枯葉,更無情地摧毀一切腐朽。於是有人就會悲秋感懷,甚至還沮喪和哀嘆。
宋代有一位才子就曾賦詩嘲諷那些悲秋者,令人也頗有感觸。下面介紹南宋的一首七律,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秋景圖,更富有理趣。
諭悲秋者
宋代:樓鑰
黃雲萬頃一時收,喜見高空風露秋。
歲事及今將告畢,人生到老盍歸休。
固知景物能與感,亦有痴人苦過憂。
胸次果然無一累,豈容秋月使人愁。
樓鑰是南宋文學家,26歲進士及第,曾擔任過教授、中書舍人,還出使過金朝。詩人喜歡看書,家裡也有很多藏書,讀書讓他明白事理,善於甄別真偽,更有自己的主見。
有一次他與朋友聚會,大家剛開始都興高采烈,等到酒過三巡,西風輕拂,落葉卻悄悄地墜落,令人頓時感到秋意蕭瑟。一些老者情緒有些激動,就開始賦詩悲慨,旁邊的聽者也受到感染,於是哀嘆聲一片,情緒都非常消沉。
詩人看到這番場景,知道他們並非完全悲秋,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很多家庭背井離鄉,朋友們只不過藉此機會排解寂寞和愁悶。不過詩人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太悲觀,於是也即興寫下了這首詩。
起首兩句描繪了一幅秋高氣爽的美麗圖畫,輕柔的秋風吹過,晴朗的天空萬里無雲、一片蔚藍,令人感到神清氣爽。作者“喜見高空風露秋”,毫不隱晦地表達出自己的喜悅之情,與那些悲秋者的神情形成鮮明對比。
接下來詩人闡述了自己的深刻見解,大自然裡日月輪轉、季節更替都是常事,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將進入到生命的輪迴。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到了晚年,也要懂得養生。
作者將“歲事、人生”放在一起比較,希望人們理解,人生到老,也像秋天一樣,就該放下諸事來休息。言下之意,就是要善於取捨,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生命的意義應該回到本真,而不是被異化,成為財富和虛名的附屬物。
詩人寫到這裡,又將思緒拉回,以照應題目中的這個“諭”字。“固知景物能與感,亦有痴人苦過憂”,人們雖然可以從自然景物中感受到豐富的資訊,但是總是有人過於憂愁,於是便覺得悲苦不堪。
最後詩人豪邁地說,如果能夠放開胸懷,心無掛礙,秋天又如何會引發人的傷感?詩人希望朋友們“胸次無一累”,也就是忘記得失榮辱,不必太看重浮名虛利,也就可以任運隨緣,安之若素。
樓鑰的這首七律緣事而發,言妙入神,也頗有理趣。作者針對一些人悲秋感懷、心情沉重,於是便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秋天是歲事即將告畢,所以人生到老也要知道休息。
更可貴的是,作者在結尾還勸告大家,只要胸襟闊大,就不會被俗事羈絆,更不會有無端煩惱。正如莊子所言,至樂無樂,至譽無譽。希冀太多,就會疲於應付,從而讓自己心力交瘁、進退兩難,如果人生處處如履薄冰,必然會愁容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