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兒時的夏天,為尋找清涼,不是在河裡就是去河裡的路上,河水清澈見底,魚蝦豐富,摸魚、游泳、堆石頭,那是兒時夏天的必備玩樂。
當時河裡最多的魚,用我們的土話叫做“石斑”,這種魚的背部有一條一條黑色斑紋,對水質要求極高,喜歡棲息在多石頭的水底,漂亮純潔,更是美味。小時候能撈到這種魚,是我們兒童夥伴中的翹楚。後來,因生產破壞,河水變髒,慢慢的這種魚已不多見。
長大後,在網路上收搜關於它的資訊,才知道它的學名叫光唇魚。常見在南方山區的溪流石縫,或者是深水潭的底部。魚體表呈灰黑色,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嘴角兩邊各長有一根鬚,成魚體長約12至15釐米,重約50克左右,最大150克,以溪流中的石蟲、小型水生動物和微生物為食。其外形美觀,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喜歡跳躍,喜歡群居三五成群集體活動。在初夏以及深秋初冬時節,是垂釣淡水石斑魚的最佳季節。
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的保護,河裡的水流恢復了以前兒時的水質,山清水秀,河裡的“石斑”又慢慢多了起來。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河水清澈,魚類豐富,環境變好,心中特別的開心。每當週末的時候,開著車離開城市,返回農村老家,單上魚竿,挖點蚯蚓做餌,找個急流回水處,垂釣‘石斑’,很是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