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縣誌》記載: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縣境設狐奴縣(今順義北小營鎮呼奴山下)和安樂縣(今後沙峪古城村北),屬漁陽郡。
不久前在頭條上寫了一篇走訪狐奴縣遺址的小文,有朋友在文下留言,讓我再說說安樂縣。其實,走訪安樂縣遺址也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做的一件事。
週六下午,兩位攝友邀約去拍片,但天公不作美,霧靄沉沉。於是,我提議去轉轉“安樂縣古城遺址”,一拍即合,走起。
順義後沙峪古城村距縣城14公里,溫榆河東岸,我們從馬坡開車半小時就到了村北。我們望著一片荒地上三個大土包,到底哪個土包是古安樂縣城牆遺址呢?我們三個人在三個土包間“流竄”,也沒找到類似城牆那樣的東西。
這時看到南邊樹林裡幾位老人在閒聊,我趕忙跑過去打聽,老人們很熱心:走,帶你們去!
在老人的指引下,我們很快找到了一塊被鐵柵欄圍起來的土圍子,前面是墳地,誰會想到是這裡?繞到東北角,有個大鐵柵欄門,南面水泥垛子上掛著“古城遺址”的牌子,北面垛子上掛著“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牌”。
左邊牌子
右邊牌子
一位穿深色衣服的大爺指著柵欄裡面告訴我們:從東邊這棵樹到西邊那幾棵樹那,就這麼100多米。現在牆體坍塌,什麼也看不到了,以前還能看到“半圓形”的夯印兒。
還想繼續跟大爺嘮嘮,大爺揮著手說:現在我鍛鍊身體最重要,沒看我都掉隊啦!說著就去追趕隊伍去了。
我們走進鐵柵欄門,沿著土圍子走,確實只能看到坍塌的土,走到頭突然看到“淡綠色”的硬土牆,我激動不已,呼喊著後面的董老師。我爬上土坡發現是個大坑,正在琢磨這個直徑2米多的大坑是做什麼用的呢?走到更高處的董老師說:“這是個廢棄窯坑,上面還有紅磚呢!”剛剛燃起的希望瞬間破滅了,這也是探古尋幽的樂趣,心情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走出鐵柵欄的圍欄,夕陽西下,回望這一段土圍子,很難想像2000多年前,這裡曾是順義地區安樂縣的置所。還好看到正在遷出的墳,文物保護正在進行時,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人關注順義的文物。
三國時期,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撤銷狐奴縣,將安樂縣治遷到今馬坡衙門村。鹹熙元年(264年),曾把安樂縣作為降魏蜀漢後主劉禪的封地,但是劉禪寶寶到死都不曾來過魏給他的這塊封地。
至於,後來狐奴縣和安樂縣是什麼時候消亡的?我無從考證,歡迎朋友們留言,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歷史!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