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想譁眾取寵,只不過是如鯁在喉,想一吐為快而已。
長時間以來,我和老伴一旦有機會就出門旅遊,國內國外去了不少地方,大多數出行都是參團遊,坐旅遊大巴也就在所難免了。
把國外和國內的司機作一比較,我覺著兩者之間在個人素質,職業操守方面高下立判,國內司機可以說是“劣跡斑斑”,如果說不是旅行社的毒瘤的話,至少也是一個硬傷,使旅行社的形象大打折扣。
說說在旅途中發生的幾件事
爬窩事故。今年“五一”期間,我和老伴參團遊巴陵,從武漢到岳陽不過區區200多公里的路程,豈料大巴車走不到一半就爬窩了。
司機的作法那叫個麻利,車停下來的那一刻,他就告訴乘客“車壞了,大家都下車吧”。
下車後,只見司機瀟灑地圍著車頭轉了一圈,就讓導遊聯絡換車。
烈日炎炎,偏偏大巴車停的一段路旁行道樹幼小,尚沒成蔭,遊客們就長時間享受著高溫炙烤。
我不明白的是,大巴車出車前就不需要檢查車況嗎?司機就不需要有一點簡單維修的基本功嗎?或者是司機練成了肉眼探傷的絕技,連引擎蓋都不開啟,就知道車已無法修復了?
我唱支歌給大家聽。今年的東北三省一區遊,我們的大巴車司機看來是性情中人,容易情緒化。
高興的時侯,他幫大家裝卸行李,細緻體貼;不高興的時侯,他就袖手旁觀,滿面陰雲。
遊客們自發地在車內唱歌自娛自樂,可能司機是個發燒友,撩動了他的歌興:“我來給大家唱一個”,自然是無人反對。
別說,他的歌唱的確實好,聲音悠揚,情真意切,直到沉醉。
一曲歌罷,有人鼓掌“再來一首!”,這哥們沉吟了一下,說:“本來我們司機開車時不方便唱歌,要不我再隨便唱兩句”,歌聲又起。
看來,他也知道不方便唱歌。
或許遊客的安危就係於一歌。
他倒使我想起去往嘉峪關路上的那個司機,與他的作派截然相反。
遊客們要在車上唱歌,他說影響開車,不許唱;誰談笑聲音大一點,他就喝叫滾下去,那作派就像是上帝!搞得車內陰雲密佈,一車人禁若寒蟬,悄無聲息。
大家支援一把。“十一”期間,從橫店影視城返回武漢,輪到導遊推介商品了。導遊在作宣傳的時侯特別提及,賣出的商品也含有司機的一份。
既然包括了司機,想到導遊和司機掙錢也不容易,我和老伴就商量著多買點,算是獻個愛心吧。
剛收拾好導遊賣的商品,沒料到司機把車停了下來,手提商品直接開賣了,言語很簡單,就是我很辛苦,大家支援一把。
本來一車的遊客對這趟車的服務印象就特差,初始的原因就是一上車導遊就宣佈,這輛車全程都不打掃衛生,車內衛生由遊客們自己保持,這是規矩。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規矩,依我看,就是到了終點,也沒人打掃過衛生,我們上車時,車內臟兮兮的,遍是垃圾。
其實,車內是有清掃工具的,沿路都是遊客自己清掃。這個司機一路就像個“大爺”,別說打掃衛生了,就連裝卸行李,他也從不沾邊。
還有對於團餐的意見,又加上導遊已替司機賣過商品了。
我和老伴商量著不買。
司機推介的是一種食品小餅子,30元兩袋。這時他倒是放下了身段,從後排開始,挨座的懇談,要求支援一下。
輪到我和老伴支援了,見我們實在不願買,他就給我們降價到25元兩袋。
誰知這話被後排已買過的聽到了,嚷嚷著要退錢。
吃到嘴裡的肥肉怎肯吐出來?一地雞毛。
回來後在網上查了一下,司機賣的那種同款餅子,每袋售價8.6元。
義大利的大巴司機。是我們歐洲七國行的落地司機,也是全程司機。他三十多歲,屬於不修邊幅的那種,穿便裝,嘴上留著稀稀拉拉的黃鬍子。
每次回到車上的時侯,總看他圍著車在忙乎,一次回來竟見他半蹲半爬地在搗鼓車底盤那塊,屁股溝都露出了大半截!
返程時,正在巴黎機場忙著商品退稅的事,導遊詢問誰的手機落在大巴車上了,我一摸口袋,才知在下車時忘帶手機,電話是大巴司機打過來的。
要登飛機了,返回去拿手機已不可能,好在幾經輾轉,在回到武漢十天後,我收到失落的手機。遲迴的原因,是一個導遊把手機帶回北京,正好“十一”放假,忙著回老家探親,一時間把寄手機這事給忘了。
對於義大利司機來說,應該算是一個有職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的人吧!
日本的大巴司機。這個司機年近50歲,身高約在一米八以上,人長的很帥。聽導遊講他是北海道人,那可是日本的偏遠窮困地方。我們在東京逗留期間都是他開的車。
他總是穿西服正裝,儀容整潔。我們一車五六十人,凡上車下車,他都要挨個的點頭致意,嘴裡不知咕嚕著一句什麼簡單的話,大約就是禮貌性的話語吧,態度很是謙卑,搞得我們一個個在上下車時,都習慣了向他報以點頭微笑。
每到一個停留點,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倒垃圾,不管筐內垃圾多少。我們上車前,總見他在給車做保潔,水桶、抹布、小拖把等應用工具齊全。那車呀擦的鋥亮鋥亮!
我想,這就是他的職業操守和素養吧,看著他工作的情形,我肅然起敬。
當然,不管是義大利的還是日本的大巴車司機,都是幫著裝卸行李箱的,不知這塊有否統一規定。
可能我們在這一點上,和國際接軌還沒有接好,有乾的,有不幹的,也有想幹就幹,想不幹就不幹的。
透過以上簡單地比較,雖然我們大多數的司機還是好的,但,少數不良現象的存在,就給人一個旅行社硬傷的印象,其結果,就是旅行社和遊客各自受傷!
之所以說是簡單地比較,是因為我還不敢全面深入地說,怕的是有人容不得一丁點自我檢討和批評,不是給我一個以偏概全的指責,就是給扣一頂外國月亮圓的帽子。